胡靜
檔案事業是我國的一項重要基礎性、支撐性工作。“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把檔案事業做強做大,人才是重要保障。因此,必須突出“人才強檔”戰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優化人才組織結構,激發專業人才活力,全面提升檔案隊伍素質,打造一支結構優、素質高、特色鮮明的檔案人才隊伍,推進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強檔案人才隊伍建設的意義
1.有利于提升檔案人才隊伍的政治素養。檔案工作涉密性強,對從事檔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政治素質要求高。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同志在視察國家檔案局時講話指出:對于檔案工作來講,特別是要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提高政治能力。檔案人才隊伍,是檔案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加強檔案人才培養首先需要加強政治素質方面的培養,因為只有做到政治方向正確,時刻牢記檔案工作姓“黨”,才能確保人才隊伍建設的方向,從而為檔案事業的發展夯實政治思想基礎。
2.有利于優化檔案人才隊伍結構。多年來,我省檔案系統特別是檔案工作一線,呈現專業人員總量偏少,人才結構性矛盾突出,特別是領軍人才嚴重不足的現象。推進“人才強檔”戰略,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放到全省檔案事業發展的戰略高度進行運籌,有利于優化人才結構,強化高端人才培養。如江蘇省檔案人才“151工程”的實施,選拔培養在全省檔案界有影響力的領軍型人才、在省內具有較高水平的高級專家及各市檔案業務骨干,兼顧整體、突出重點,在打造有層次、有水平、有素質的干部隊伍,為檔案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檔案專業人才素質高、結構合理,檔案事業必然快速發展。
3.有利于提升檔案人員的創新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如果沒有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作后盾,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檔案事業發展勢必也將面臨停滯的困境。堅持以人為本,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做好檔案人才發展規劃,豐富人才培養內容,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把創新人才培養和提升檔案人員的創新能力作為檔案事業發展的動力源泉,應當是人才工作的立足點。當前要結合我省檔案事業發展實際,加快選拔高精尖人才,不斷提升人才隊伍的創新能力,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人才工作機制,這也是快速實現檔案人才資源配置最優化,充分利用檔案服務全社會的根本保障。
4.有利于激發檔案人員的愛崗敬業精神。檔案工作者要能耐得住寂寞,不求名利,潛心鉆研。選拔檔案專業人才,就是選拔具有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勇于探索、盡職盡責、善于專研、無私奉獻精神的一批人才,從而凝心聚力推動檔案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目前檔案人才隊伍狀況
1.創造性工作熱情不夠高。就目前看來,我省檔案專業人員仍然存在社會地位低、崗位設置和人員配備被邊緣化等問題,致使檔案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不夠高,缺乏創造性,對檔案事業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只有提高對檔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調動和激發檔案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合理使用人才,才能建立一批專業結構合理、知識結構達標的高素質檔案管理人才,才能減少內耗、減少浪費。
2.專業知識結構不均衡。檔案工作看似簡單,實則具有較強知識性、技能性和專業性。與檔案管理工作相關的學科較多,如漢語言學、管理科學、信息科學、保護技術學、計算機科學等等,這就要求檔案工作人員具備較強的知識儲備,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及實踐經驗。如德國要求檔案工作者具備雙學歷,即除檔案學歷外,還需要有其他專業學歷。由于我國地域廣,經濟發展不均衡,加之認識上存在偏差,導致對檔案崗位的專業性要求偏低,要求不明確。如我省從事檔案管理人員,往往是從其他崗位轉崗而來,存在學歷不夠高,而且專業背景不對口的問題。這將無法應對新時代各項事業發展對檔案工作提出的挑戰。
3.信息技術知識技能不夠精通。當今社會傳統的手動服務手段已遠遠不能滿足工作需要,檔案信息化已滲透到檔案服務各個環節。數字檔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開發等都已應用到檔案管理中來,檔案管理的信息化拓展了檔案信息的利用方式,如編制多樣化電子檢索工具、大力發展數字檔案室(館)等,把分散于不同載體、不同地理位置的檔案信息資源以數字化的形式異地異質儲存備份,實現高效便捷的現代化管理模式,達到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的目的。
新時期的高層次檔案專業人才,不應只具備檔案基礎業務能力、檔案管理能力、現代辦公設備操作能力、知識更新能力等基本能力,還應具備更高一級的專業知識能力:
處理信息能力。高層次檔案專業人員不是簡單的保管員,不僅要關注檔案信息的聯系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可靠性,履行監督、審查和控制的職能,更要學會掌握信息化技術,對檔案大數據進行分析、應用。
傳播信息能力。檔案專業人員不僅要掌握檔案信息數據的處理技術,還要具備把檔案信息數據展示出去的能力。在接待用戶、參觀者以及對外工作的交往過程中,能夠利用各種多媒體技術進行檔案信息數據的展示,提供互動查詢系統,全方位多層次地傳遞館藏檔案信息。
科學研究能力。一個高層次的檔案工作人員應該善于發現業務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矛盾,善于總結工作實踐中的經驗、教訓,上升到理論、總結出規律,進一步完善檔案工作流程,充實、完善檔案理論體系。因此,只有不斷深化檔案工作實踐,研究掌握檔案工作的新方法、新技術,才能推動檔案工作日益進步和完善。
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是衡量一個人智慧的標尺,一個優秀的檔案專業人才應該努力加強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習和培養,即使身處復雜的工作實際,仍能正確認識事物的特征和本質規律,能從檔案的角度全面、客觀、辯證地看待問題、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
組織管理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是每一位檔案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對于高層次檔案工作人員來說,僅具備收集、整理、保管、統計、鑒定、編研、檢索、提供利用等基本管理能力是不夠的,必須向組織管理的高度提升,增強檔案管理工作的計劃性、條理性和層次性。對每一項具體工作、每一個課題都要事先制訂計劃、確定目標與步驟,在進行過程中要監督和檢查;在工作完成以后要進行總結與評價。
三、建立適合人才成長的長效機制
1.建立高效的人才培訓機制。從目前來看,我省檔案人才培訓渠道較寬:省檔案人才“151工程”、省級檔案高級研修班、市級檔案各類培訓班等,層次清晰,定位明確,遵循檔案人才隊伍建設規律,著眼不同級別不同類型人才實際需要,科學調控人才培養目標和培訓計劃,結合不同、層次不同人群的需求,形成靈活多樣的培訓機制。重點圍繞檔案人才的政治素養、檔案管理能力、知識更新能力、專業理論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推動檔案專業人才培養由知識更新型向能力素質提升型轉化。
2.建立合理的人才使用機制。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指出,要加強檔案隊伍建設,健全檔案干部培養機制和人才評價機制。這就需要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持續優化人才結構。將檔案干部交流和使用列入干部培訓及選拔任用統一規劃,注重年輕干部的培養使用,為檔案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只有合理選用人才才能造就人才群體的健康發展。要從檔案事業出發,敢于打破選人用人上的條條框框,從工作實際出發,從檔案事業發展出發,突破單純以學歷職稱界定人才的局限,用發展的眼光培養人才、使用人才,做到熱心發現人才,誠心使用人才,精心愛護人才,切切實實建立合理的選人用人機制。
3.建立科學的人才考評機制。2018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建立科學的人才分類評價機制,對于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激勵引導人才職業發展、調動人才創新創業積極性、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具有重要作用。
檔案人才的選拔與培養離不開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建立健全符合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檔案人才評價體系,就是要建立以能力和業績為主要內容的人才考評機制。判別檔案人才的標準除了文憑的高低和資歷的深淺,還應該綜合考察檔案工作水平的高低和能力的大小,必須打破傳統的以學歷、職稱、資歷、身份來選拔人才的慣例,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人才考評機制重要標準,建立以公平、平等、競爭、擇優為導向的高層次人才選拔機制,建立健全檔案事業發展的用人機制,營造出人人爭做貢獻、人人競相成才的氛圍,促使檔案領軍人物和優秀檔案人才脫穎而出,為檔案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4.建立多樣化人才交流與合作機制。孫中山曾說:“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檔案高層次人才緊缺,但多數人實踐經驗豐富,如若根據人才狀況,結合各自工作專長,選擇合適的單位或機構定期交流、學習,發揮專長,傳播新技術、新思想,將會有效提高人才利用率。亦可制定高層次人才派遣制度,于公為檔案事業發展提供彈性人才利用機制,于個人則提供自我拓展、自我實現價值的舞臺。通過有效溝通,交流經驗,可事半功倍,以“不為我有,但為我用”的思路,積極拓寬交流渠道,汲取各方先進檔案管理技術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