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
摘 ?要:課前的預習互動固然重要,但是能夠做好預習后的課堂教學直接關系到預習活動的效果能否進一步得到強化,是否能夠繼續實現學生興趣的持續培養,關系到學生對于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因此,做好高年級學生語文課前預習后的課堂教學尤為重要?;谶@樣的現實背景,文章以此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展開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夠針對該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和對策,以供大家依據和參考。
關鍵詞:農村學校;高年級學生;語文;課前預習后的教學
預習是一種心理的動員活動,有效的預習不僅僅影響到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調動,同時也會影響到課堂學習的效果。但是預習畢竟僅僅是教學活動的開始,預習的效果還需要在后續的教學中進行檢驗和調整。由此可見,關于“農村學校高年級學生課前預習后課堂教學”的研究和分析顯得尤為重要。
一、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進一步深化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素質教育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是真正的主人。在預習活動中,他們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思維情況,立足自身實際所展開的課前預習活動。他們對于文章的理解,對于重點的把握以及最后遺留的難點,可以說都有著很大程度的差異。在預習結束之后,他們需要在正式的課堂教學中去解決這些問題。這個時候,和諧的教學氛圍就尤為重要,直接關系到學生是否敢于在課堂上大膽質疑。
有的學生學習基礎扎實,對語文學生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知識儲備豐富,他們在預習過程中自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突出,往往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順利了解文章的主題,而且即便是提出來的問題可能也更加有深度。但是對于一些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們來說,他們可能有一些詞匯和語句都無法準確把握,然后提出的問題可能也是和文章的主體意思缺乏必然的聯系。那么作為教師,就要懂得營造良好的氛圍,充分肯定每一個學生在預習環節所做出的努力。
我們以四年級《觀潮》的學習為例,在預習過程中,有些學生可能對于重點字詞,如“浩浩蕩蕩”“沸騰”等的意思無法準確把握,進行了標記;而有的學生可能已經能夠通過預習感受到文章中所要表達的那種對于祖國壯麗河山的贊美和熱愛。預習的程度和深度有所差異,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給予肯定的評價,否則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容易受到影響,甚至產生厭惡的心理。
二、尊重學生的預習成果,為學生提供展示預習效果的平臺
如果說在預習活動結束之后,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那么這種預習活動就失去了其應有的積極作用,也就是流于形式的預習。為此,筆者建議,在預習接受之后,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個展示的機會和平臺,讓大家共同分享和交流的預習成果。在這里,教師要注意認可并且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最好是能夠分層次進行展示。
預習成果的展示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次:首先就是對于字詞和短語的展示,每一篇新的文章中都有一些重點的詞匯和應用,通過展示,可以讓學生把預習中的難點提出來,然后大家共同進行討論;其次就是對于文本的解讀,這可以說是重點,而且也是差異性比較明顯的地方,這個環節最好是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解決。
三、切實做好預習后的評價,充分肯定學生的預習成果
有的教師在進行預習工作的評價時,當發現學生沒有預習,或者預習效果不佳時,往往會責難學生,甚至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讓這位學生出丑。這種僅僅以檢查為目的的做法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該將評價工作的重點放在分析學生預習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上。教師不僅要注意學生在知識方面的欠缺,以及對學生已有的思維方式、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考察,還要注意考察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否得當。教師根據學生反映出來的問題,采取有效的針對性措施,并及時調整、重組自己的教學計劃。
教師在進行預習工作的評價時,要注意提問不宜過多,可以從文章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手法兩個角度各提出一個問題。評價的時機可以集中進行,也可以隨機進行。評價的方式則可以采用個別抽查和集體測驗這兩種方式來進行。教師只有靈活把握和運用預習效果評價的時機和方式,才能確保預習評價工作的順利進行。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一些預習效果不理想的學生來說,教師不要過于嚴厲批評,而是應該在首先肯定他們努力的前提下,再指出問題。比如教師可以這樣進行評價:“XXX,這次你在預習的時候態度非常認真,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不過如果你能夠在預習的時候更加投入一些的話,你會發現更多有深度的問題,下次繼續努力好嗎?”這樣的評價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求職欲望,使其更加愿意參與學習活動,下一次預習的效果自然也會更加理想。
四、結束語
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因地制宜地布置預習內容。對于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教師在安排預習任務時,要著重注意學生對文章中生字詞的掌握;對于知識掌握能力較好的學生,教師在安排預習工作時,可以從文章的思想內容等方面來多做考慮。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還要注意做到個別指導,確保學生在預習的環節當中都能有所得。當然,相對于預習而言,預習后的教學活動同等重要。這也是非常容易為教師所忽視的環節,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做好預習后的成果展示、預習評價等。但是,這需要教師深入了解學生,尤其是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基礎,這樣才能夠對他們做出發展性評價,能夠更加全面、科學、客觀評價每一個學生的表現,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預習活動的興趣和動機,為全面提升課堂預習活動的效果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常亞寧.淺論當今初中語文教育中預習活動的弊端與解決方案[A].2013年3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
[2]劉國貞.初中語文課前預習教學探微[A].2014年6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
[3]田明亮.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語文兩種新課型的有益嘗試[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