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是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多發的季節,當您一覺醒來發現自己打噴嚏、咳嗽、咽喉發癢,甚至發燒、肌肉酸痛時,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得了普通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呢?又將如何治療呢?本期特輯一組相關知識給讀者做好預防。
預防流感六要素
感冒與流感有區別
相對于流感來說,普通感冒是更溫和的呼吸系統疾病。感冒一般是由病毒引起的,首發癥狀是咽痛,一般在一兩天后就會消失,隨之出現流涕、鼻腔充血的癥狀。剛開始流涕為水樣分泌物,隨后分泌物可能會變得顏色更深且更黏稠,這不代表感冒已經發展為更嚴重的細菌感染,而是繼發了鼻竇炎。在病程的第四五天一般會出現咳嗽。發熱在成年人普通感冒中并不常見,但低熱是可能的,兒童更有可能因感冒而出現高熱。
感冒癥狀通常持續約一周左右。在開始的3天,感冒具有傳染性,所以應做好隔離,注意休息。如果一周后感冒癥狀仍沒有緩解,那就要考慮:1、可能是繼發了細菌感染,這意味著需要抗生素治療。2、避免與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相混淆。由此可見,普通感冒一般以一周為時間點,癥狀超過一周仍不能改善的感冒癥狀需要前往醫院就診。
與感冒病毒一樣,流感病毒同樣通過鼻、眼睛、口黏膜以飛沫形式傳播。流感比普通感冒起病急,發展快,相比普通感冒癥狀更重,嚴重者甚至死亡。而豬流感會出現惡心、嘔吐及腹瀉等消化系統癥狀。流感的癥狀同樣會在一周時間有所緩解,但是患者會持續虛弱倦怠。流感最常見的并發癥是肺炎,尤其在青年人、老年人或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如果感到呼吸急促、困難,需要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變,傳播速度快,每年可引起季節性流行。今年流感流行趨勢目前監測以甲型H1N1為主,也有少量H3N2以及乙型(Yamagata型)流行。
接種流感疫苗很必要
目前,流感疫苗接種是預防季節性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也可減輕慢性病患者因感染所致的不良后果,減少相應的醫療費用。
《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18-2019)》推薦60歲及以上老年人、特定慢性病患者等人員為優先接種對象。
通常接種流感疫苗2至4周后,可產生具有保護水平的抗體,為保證受種者在流感高發季節前獲得免疫保護,接種的最佳時機是每年入冬之前。而流感病毒極易發生變異,且接種疫苗6至8個月后抗體濃度開始衰減,因此疫苗應每年接種才能獲得有效保護。
不管有沒有接種流感疫苗,以下6個方面對于預防流感和其他呼吸道傳染病同樣非常重要。
1.居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流感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
2.注意個人衛生,咳嗽、打噴嚏時應使用紙巾、手帕或衣袖內側等掩住口鼻,避免飛沫傳播;經常洗手,避免臟手接觸口、眼、鼻。
3.適度進行有氧運動,可選擇散步、快走、慢跑、打太極拳等比較輕松舒緩的活動,提高身體抵抗力和對外界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4.冬季氣候多變,注意添加衣服,做好防寒保暖,避免著涼感冒。
5.每天喝水應不少于1800毫升,但不要喝含糖飲料。
6.出現流感樣癥狀應及時就醫。
奧司他韋對普通感冒無效
近期流感病毒席卷我國多地,不少醫院門庭若市。奧司他韋作為治療流感病毒的首選藥,很多人選用,但奧司他韋也可能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甚至是比較嚴重的不良反應,需要警惕。
奧司他韋最常見的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包括:異常行為、妄想、知覺障礙、譫妄或類譫妄,大多數能自動緩解,偶有病例導致損傷或傷亡。奧司他韋所致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在青少年患者人群中相對常見,一般發生于服藥后的48 小時內。因此,提醒患者在服用奧司他韋前要了解以下注意事項: 1. 診斷流感后,才可用奧司他韋。三大癥狀說明可能感染上了流感,包括高熱(39至40℃)、頭痛、全身酸痛(尤其是腿部和后背);其次,如果發熱伴有顏面潮紅、眼結膜充血,也提示或許感染了流感。2. 記住使用奧司他韋的適應癥。治療成人和1 歲及以上兒童的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預防13 歲及以上人群的甲型和乙型流感。該藥對普通感冒無效,也無證據顯示奧司他韋對甲型和乙型流感以外的其他疾病有效。因此,不要濫用該藥。現已發現部分甲型流感病毒株對奧司他韋的敏感性開始下降。 3. 確診流感后,應盡快服用奧司他韋,最好是癥狀出現的48 小時內開始。奧司他韋用于預防流感時,也應在接觸流感患者48小時內就服用。 4. 奧司他韋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與食物同服時可提高患者對奧司他韋的耐受性。5. 兒童和青少年口服奧司他韋時,家長或醫務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異常行為發生的可能征兆,遇有譫妄和不安全行為要及時給予保護處置。 6. 流感患兒如果出現高熱,可選用物理降溫,服用布洛芬混懸液、對乙酰氨基酚等相對安全的退熱藥,禁用含阿司匹林的藥劑,以免發生可能危及生命的瑞氏綜合征。
流感防護需隔離
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肺部疾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病患者更容易罹患流感。由于慢性病患者機體防御功能下降,容易被感染。一旦感染病毒后,病癥較重,病程也會較長。
數據顯示,慢性病患者的流感罹患率是健康人群的2.6倍,死亡風險增加了1.8至3.5倍。同時,流感病毒的感染還會加重原有的慢性病,引發多種并發癥。
18.4%的患者沒有服用任何藥物,21.1%的患者有自行服用抗生素史,有一半的患者服用過退熱藥物,24.6%的患者服用過西藥成分的感冒藥。流行性感冒是病毒感染的呼吸道疾病,如沒有細菌感染的依據時,不建議使用抗生素。
相關數據顯示,有40%左右的患者罹患流感的主要來源是同事、同學和家人。從傳播的場合來看,49%左右的患者認為自己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被感染的。所以,如果身邊的人有感冒癥狀或者出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應該做好必要的隔離防護措施。
久咳不愈警惕咳嗽變異性哮喘
咳嗽變異性哮喘是兒童慢性咳嗽最常見原因之一。一般發作在晚上或凌晨,咳嗽比較強烈,容易被誤診。兒童常見的呼吸道病毒或細菌感染,是誘發兒童過敏性哮喘發作的最大過敏源。
咳嗽變異性哮喘是階段性的疾病,與兒童的免疫狀態、季節和身體體質有關。通常認為,咳嗽變異性哮喘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引起,因為細菌或病毒感染會破壞支氣管的黏膜,使感受器暴露直接引起咳嗽反射。孩子有特應性體質,過敏性鼻炎,或過敏源檢查為陽性,或者家里有父親母親、祖父祖母、兄弟姐妹等親人有哮喘史的,也容易誘發。空氣污染和被動吸煙,還有外界寒冷、化學刺激等因素都是引起咳嗽變異性哮喘的危險因素。
如果出現下列這些情況,可以診斷為咳嗽變異性哮喘。孩子反復咳嗽達4周以上;一般早上、晚上和睡醒咳嗽得厲害,白天多數情況不咳;使用抗生素無效;過敏體質,有過敏家族史;應用支氣管擴張劑后有效。
寒冷天氣易流鼻涕的秘密
在冬天,許多人往往一出門就開始不停地流鼻涕。盡管看起來普普通通,我們的鼻子卻隱藏了一套“凈化程序”。當空氣進入鼻腔時會遇到附著于鼻腔內壁的黏液,這種黏液的作用不可小覷,它不僅能夠使空氣變得濕潤,還可以過濾其所攜帶的微小顆粒,如花粉、灰塵甚至細菌、病毒等等。載滿顆粒后,這些黏液就會被如同轉動的跑步機一般的纖毛細胞驅趕著進入喉嚨,隨后進入消化系統并最終被代謝掉。由于這一凈化過程每時每刻都在進行,人們平均每天會代謝一升此類黏液。
不過,相較于感冒時會流鼻涕這一常識,人們往往無法理解為何冬季沒有生病的情況下也會流鼻涕。其實,這是由物理和生物現象雙重影響產生的。首先是生物現象。當溫度降低時,空氣會變得更加干燥。為防止鼻腔黏膜在接觸到空氣時也變干燥,細胞就會分泌更多的黏液。與此同時,纖毛細胞的“清掃”頻率也會降低。沒有了高速運轉的“跑步機”,滿載有害物質的黏液就不會進入喉嚨,而是向外流,成為鼻涕。
另外,從物理角度考慮,人們呼出的水蒸氣在經過肺部溫暖潮濕的環境后突然進入干燥寒冷的外部空氣,水蒸氣就會冷凝從而變為液態。它們與鼻腔中的黏液混合,最終使你一次又一次掏出紙巾擦鼻涕。
那么當人們感冒時,作為反擊,黏膜細胞也會分泌更多的黏液來清除病毒。免疫系統自然也不甘落后,隨著血管擴張,白細胞迅速到達“戰場”。但相應地,黏膜外壁也會擴張,從而使呼吸通道變窄、呼吸阻力增大。而當鼻腔不再忙于分泌黏稠的綠鼻涕時,鼻子就會堵住。
(本版稿件綜合《人民日報·海外版》《保健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