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慧
摘要:人的行為習慣在從幼兒時期就養成了,可見幼兒時期的教育在人成長中具有重要作用。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能有效的促進行幼兒健康生活,提高幼兒主體學習能力,還為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當要根據幼兒個體差異,再結合幼兒自身情況從旁進行正確引導,達到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教學目的。本文主要以《弟子規》為載體,對培養幼兒文明禮讓行為習慣的具體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弟子規》;文明禮讓;行為習慣;教學方法
“少年苦天性,習慣成自然”,好的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在幼兒教育階段,借助經典誦讀,對培養幼兒文明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弟子規》中通過學規、學則的方式引導幼兒養成良好學習品質以及品格修養。幼兒教師應但充分利用教材,結合日常生活中接人待物,為幼兒樹立榜樣,引導幼兒、鼓勵幼兒,促使幼兒健康快樂生活。因此,本文以《弟子規》為載體對培養幼兒文明禮讓行為的具體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開展多種形式教學,豐富教育內容
開展教學互動
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其主要思維方式是看到事物會進行再造想象,基于這一點,教師可以結合《弟子規》對應的內容,利用視頻鏈接,運用繪本故事的形式讓幼兒耳濡目染,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講述故事,激發幼兒對故事產生興趣,豐富幼兒的再造想象,使幼兒直接感知故事內容,在激發幼兒興趣的同時,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1]。
如教師可以利用《孔融讓梨》故事,引導幼兒養成文明禮讓的良好品行。“融四歲,能讓梨。”說的是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并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在分梨子時,孔融說:“因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這足以說明良好的文明禮讓行為對幼兒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結合動畫片,啟發幼兒良好思維品質
英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洛克說:“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一種大事。”從表面上看,文明禮貌是外在的,而實際上外在的形式下蘊含著內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講文明懂禮貌的人,是有著美好心靈的人,美好的語言來自于美好的心靈,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言為心聲”、“形為內現”[2]。
幼兒們都喜歡看動畫片,動畫片生動的畫面以及鮮活的內容吸引幼兒,給幼兒帶來無限樂趣。教師可以利用希沃交互式電子白板自帶的網頁鏈接功能,找到幼兒感興趣的動畫故事,如《中華勤學故事》等,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便于教師隨時補充教學內容,也吸引了幼兒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
(三)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啟發幼兒團結合作意識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如果教師一味的說教,很難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為了使幼兒在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弟子規》,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實際情況,開展朗讀比賽,讓幼兒以小組方式,通過小組合作,提高幼兒學習積極性,使得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同時在小組合作中,培養幼兒團結合作意識,在此期間也要引導幼兒與同伴之間要講文明,懂得關愛其他小朋友[3]。
將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滲透文明禮讓好習慣
在幼兒日常行為習慣中,教師要進行及時引導和教育,讓幼兒從小養成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在行、坐、臥等舉止以及言行中將文明美好美德滲透給幼兒[4]。
早晨要刷牙漱口,便后要洗手
很多幼兒都有一個不好的行為習慣,在家中不愛刷牙,有了父母的照顧,很多幼兒表現出懶惰,對此,教師可以利用聽故事看畫面的方式,讓幼兒自己講述生病的經歷,通過故事讓幼兒認識到好的生活習慣會帶來健康的身體,意識到認真對日常洗漱、洗手等愛干凈的生活習慣。幼兒教師完全可以結合《弟子規》中,“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讓幼兒記住并背誦,時刻提醒自己要注意。
同學之間要友愛互助
在國家二胎政策不斷開放下,很多幼兒思想情感剛剛形成就有了弟弟妹妹,對其無疑是個考驗。很多幼兒在心理上都會有一定波動。
對此,教師要進行及時引導和教育,讓幼兒明白那是自己的親人,要懂得愛護和關心。可以結合《弟子規》中“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展開教學。而對于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教師可以選擇繪本故事《做客真麻煩》,如果學生通過圖畫,正確認識文明禮貌,包容以及謙讓好朋友的意識[5]。
家校共育,培養幼兒養成行為習慣
首先,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打破傳統教育方式,借助一系列網絡社交工具和家長構成一個和諧交流方式。從而掌握幼兒心理、生活動態等,倡導家長積極配合教師工作,同時也要和教師及時溝通幼兒在家表現現以及不正當行為,做到及時糾正和教育。
其次,家長要做到轉變觀念,幼兒教育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任務,幼兒的良好狀態需要家長與教師共同努力,積極地交流溝通和合作。對于幼兒來說班級、幼兒園就是一個小社會,家長只有對這個小社會加深了解才能引導幼兒更好地適應大社會。家長在家校合作中要端正態度,主動參與到幼兒學習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幼兒自信心,并更能和同伴之間融洽相處,增強其學習態度。家長在關注幼兒同時能使得自己了解幼兒所學內容和知識,這樣有利于幫助幼兒在家中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結語:
總而言之,一個人的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在幼兒時期就開始逐步形成,可見幼兒時期對于文明禮讓行為習慣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幼兒教師要科學合理的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增強幼兒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在互動中使得幼兒學會文明禮讓,形成正確思想行為。學前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體現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個孩子只有擁有了良好的品德,才能擁有健康的身心,才能為將來的人生發展打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謝輝. 《弟子規》與禮儀教育的有效結合[J]. 黑河教育, 2018(9):10-11.
[2]殷國賢. 淺談開展《弟子規》學習與學生日常行為的管理[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7(7):100-101.
[3]徐年華. 用經典澆灌道德之花[J]. 教育(周刊), 2018.
[4]尹曉娟. 《弟子規》與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研究[J]. 神州, 2017(9):96-96.
[5]陶紅玲[1]. 以《弟子規》為載體培養學生良好習慣[J].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7(5):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