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我國實行最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具體成效如何?據國家稅務總局最近的統計,2019年1月~5月,全國新增減稅降費8930億元,其中新增減稅8168億元,新增社保費762億元,這都表明了減稅降費有一定的成效,極大程度地減輕了企業的負擔,激發市場的活力。
關鍵詞:減稅降費:市場活力:企業
減稅降費的成效從很多方面表現出來,尤其能從數據增長幅度中看出來。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5月,規模較大的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l.1%,增速由負轉正,企業的銷售量增長,支出費用增速減緩。但是減稅降費的成效不僅表現在國家發布的數據上,而且表現在企業和群眾獲得的滿足感,比如,增值稅稅率下調,直接減輕企業負擔,社保費率下降,企業繳納社保支出少,專項附加扣除實施,工薪階層可流動資金多了,人民幸福感就多了。所以我們更要加大實施的力度。本文闡述為什么、怎么樣去減稅降費。
一、為什么繼續推進減稅降費
(一)進一步降低宏觀稅負的需要
對企業稅負加重問題的分析,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十分必要。稅務機關要對企業展開逐步的分析指導,指導企業進步。使它們更好地適應減稅降費政策,更好地享受政策紅利。伴隨著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地方財政收支矛盾突出,面對這一情況,在實施減稅降費政策的同時,各級政府要積極落實踏踏實實過緊日子的要求,從嚴控制經費,縮減沒必要的一般性支出,提高戰略部署,穩定財政收支。
宏觀稅負是稅收政策的主要內容,稅制改革首先要考慮宏觀稅負水平的高低,研究宏觀稅負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而且,合理的稅負水平有利于經濟的平穩增長,也有利于政府職能的實現。
(二)進一步完善“營改增”的需要
“營改增”試點全面展開進行后,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增值稅不規范,導致稅款增多,實現沒有考慮到行業工資的差異性,導致一些行業沒有得到優惠,沒有實現“只減不增”,給地方政府的收入帶來影響,沒有增加,甚至減少,沒有發揮企業帶動地方經濟的作用。為此,進一步推進減稅降費政策的進行,值得強調的是,企業也應有所作為。一方面,要熟練掌握政策,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科學技術,合理使用財政:另一方面,要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企業轉型升級。比如,大多數企業已經將減稅降費節省下來的資金,用于科研開發,加大人員投入,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為了更好地讓企業獲得政策紅利,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營改增”政策。要統一企業各環節稅率,避免出現稅率不統一的問題,要擴大“營改增”試點行業范圍。盡快將其他行業納入“營改增”的行列,解決行業問稅負不平衡等問題。優化財政扶持政策,財政扶持政策對于確保行業“營改增”試點平穩運行至關重要。財稅部門要繼續完善政策,簡化程序,給予補貼。實施過程中的問題,要采取有效手段解決。
二、怎么樣推進減稅降費
(一)改革制度
現有制度不規范所帶來的影響大多數都是負面的,所以盡快改革制度刻不容緩,比如,大飛機項目還在研究階段,產品還未銷售,就已經消耗數億的資金,如果按照現行的增值稅制度對大飛機項目的每個環節進行征稅,那么將會收取一筆巨大的費用,在收取稅費后,由于經費不足,這個項目義需要重新獲得國家的資金支持,這樣循環往復,對這種國家戰略重點項目,同家應該給予足夠的支持,支持其盡快占領市場,而不是按照現任制度,增加成本。因此,國務院已經批準改成退稅。
(二)優化企業所得稅
根據最新調查,企業所得稅有兩項因素十分重要,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一個是提高折舊率,另一個是提前扣除研發費用。這兩個對減稅降費有一定的意義,尤其是研發費用扣除的越高,越有利于企業的發展。研發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少花錢就能辦大事的思想不可取。因此,國家要加大對企業的研發支持力度。
三、適當降低社保費率
有關調查顯示,有些發達地區社保費率是25%。但是東北地區除了五險是40%,原來的企業福利費,仍然由企業負擔,針對這種情況,相關政府實施了降低企業養老稅率的政策。近兩年的情況顯示,自從實施階段性降費以來,并沒有影響社保的運行,養老基金連續上調。同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指令,2018年的養老金也會上調,將會有1.14億的退休人員享受優質待遇。雖然降低養老稅率可以激發企業活力,但是,效果沒有那么明顯,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調查。
社保費率降低有利于降低企業成本,支持企業的發展,根據中央的部署,部分的發達地區已經開始有所動作,為企業“降成本”采取實質性的舉動。企業社保費率降低后,職工的社保待遇如何,也成為人們關心的問題,事實上,中央已經給出答案了,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繼續提高退休人員的基金標準,這要求各地方政府承擔起責任來,確保養老金按時發放,足額到達人們手中。這意味著,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將迎來“十二連漲”。但由于老齡化嚴重,社保的基金收支問題嚴峻,對此情況,專家建議,進一步建立健全社保基金預警系統,加強社保的繳納和管理,提高社保基金抗風險能力,保障人們財產安全。
四、改革個人所得稅
目前,我國的工薪稅率達到了7級,最高的邊際稅率是45%。反觀美國,將稅率縮減至35%。中國的個人所得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高質量人才到我國就業。
據調查顯示,一些企業想要從國外吸引大批高質量人才,但由于國內的個人所得稅較重,企業支付國內工薪的壓力很大,無法再支付高水平人才的工薪,于是很多企業在發達國家或者給予企業政策的國家上市,將高質量核心人才放到這個公司里,加大研究開發。往后的人才越來越多,無論是高薪還是低薪,無論是坐辦公室的白領還是在工地打工的農民工,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通過勞動所得,所以要調節好不同工資稅率,盡快做到擴大中等收入者,縮小低收入者,調節高收入者。加快奔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五、企業集中納稅
如果企業研發資源的集中度高那么他們研發的效率就高,所以,很多企業會選擇建立研究院來集中研發資源。但是我國的稅收實務是以法人為單位進行國家研發費用的扣除,比如,一個企業有很多子公司,但是其他的公司是二級三級,甚至更低,企業會將研究的重任放在總公司,建立研究院,使效率更高。但是也有壞處,這樣的話子公司就沒有了國家給予企業的政策支持,也就是研發稅收抵扣政策,這樣就很矛盾了。所以有關企業上報了這個問題,希望能夠盡快解決。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進步推動經濟的發展,應該鼓勵企業的研發。那如何解決子公司無法享受相同的政策支持這一矛盾?這都需要我們去慢慢地去探索。子公司應有同等待遇,這也給企業經營者一些啟示,要廣泛的吸引人才,當務之急就是要留住科研力量,提高創新能力與市場競爭力。多多投入精力到子公司,但同時也不要忽視了主要的核心力量,最好能夠共同進步。
六、結束語
總的來說,減稅降費還是利大于弊,降費方面的空間大,收費金額、費率和政府基金都有一定程度的減免,這有利于調節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規范市場秩序,進一步激活市場主體活力。需要繼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工作,清理取消經營服務收費,降低環節費用,降低企業成本。達到最好的結果。
參考文獻:
[1]李小健.人大監督持續跟進,督促推動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落地落實落細[J].中國人大,2019(16):38-39.
[2]龐鳳喜,牛力.論新一輪減稅降費的直接目標及實現路徑[J].稅務研究,2019(2):5-11.
[3]蔣震.減稅降費:統籌當前和中長期發展目標的必然選擇[J].紅旗文稿,2019(8):23-25+1.
[4]張斌.減稅降費的理論維度、政策框架與現實選擇[J].財政研究,2019(5):7-16+76.
[5]李憨劫.“減稅降費”推動我國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J].財務與會計,2019(8):41-44.
[6]楊燦明.減稅降費:成效、問題與路徑選擇[J].財貿經濟,2017,38(9):5-17.
作者簡介:
王萬琴,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5研究所上海工程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