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妍慧
摘 要:人性中最本質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賞識,每個孩子都是人世間一道獨特的風景,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仿佛都是為了得到賞識而來到人間的。賞識是學生生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陽光、空氣和水,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對學生,要多一份賞識,少一份抱怨。因為賞識,生命豁然覺醒,愛像和風撲面而來。賞識教育的奧秘就是堅信人的潛能,相信學生一定能成功。學生在賞識中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動力,從而促進生命和諧發展。
關鍵詞:賞識教育;尊重的教育;健康的心態
一、賞識教育是傾注愛心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看見一個男孩用石頭砸別人,他用四塊糖作為獎勵,讓這孩子主動承認了錯誤。陶行知先生對學生“打架事件”的處理,讓我深受啟發。他用寬容之心對待每一個孩子,抓住了學生行為中的積極因素,采用“賞識”的策略使學生自己認識到了錯誤。
教師對待學生要像父母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耐心和欣喜去關注學生的生命狀態,像父母呵護孩子的出生一樣呵護學生的成長,像藝術家欣賞藝術品一樣欣賞自己的教育對象。
關愛學生,包括接納和理解,學生是一個完整的人,教師不僅欣賞學生的優點,同時還應寬容學生的失誤,要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苦悶和需求。羅森塔爾“期待效應”實驗也表明:如果老師對學生抱有良好的期待,那么被期待的學生必然會產生樂觀、積極向上的情緒。記得教一年級時,有一個學生學習不認真,做事拖沓,常常最后一個到校。有一次朗讀,我發現他聲音極好聽,又洪亮,普通話標準。我告訴他以后可以當小老師帶讀,他高興壞了,但我的條件是不能遲到,他果真以后再也沒遲到過。
賞識,其本質是愛。學會賞識,就是學會愛。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作為教師,愛心很重要。教師的愛是發自內心的對學生關心、愛護、尊重、信任、期望、賞識以及盡責的美好情感,當學生感悟到這種師愛后,便會激發出積極向上的熱情,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如果教師發自內心地向學生傾注真情,用真心、善良和語言去打動他們、感化他們、啟發他們、誘導他們,讓他們增強信心和勇氣,讓他們認識到問題的根源,奮起直追,最終他們也會成為生活和學習的強者。
二、賞識教育是尊重的教育
尊重學生要求教師樹立科學的學生觀:(1)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堅信每個學生都是有培養前途的,是追求進步和完善的,是可以獲得成功的,教師的任務是激發學生的潛能,開發學生的寶藏。(2)學生是獨立的人。學生是完整的生命世界,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獨特性是個性的本質特征,珍視學生的獨特性和培養具有獨特個性的人應成為教師對待學生的基本態度。獨特性也意味著差異性,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把差異視為一種財富加以珍惜、開發。(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教師要把學生當作具有獨立性的人來看待,教師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
尊重的教育提倡理解、寬容,但又不是無原則的遷就和縱容學生。尊重的教育要求教師把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越是尊重越要嚴格要求,在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上,教師要以高度的負責精神把握好學生的人生發展方向。尊重的教育提倡科學的批評,批評是出于關愛,不是小題大做,更不是無中生有。
我們班的徐某剛進入一年級時行為習慣很差,常常欺負小同學,擾亂課堂紀律等等。我發現他一系列不好的表現后,并沒有采用一些強制措施去懲罰他,而是登門拜訪了解他的家庭情況。原來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入獄,母親外出打工,就由六十多歲的奶奶照顧,沒有得到父愛和母愛,缺乏親情。得知他的家庭情況后,我感到很心酸。我決定從今以后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和耐心。課后我常常和他交流,和他說說周末和誰在一起玩,在班上和誰是好朋友,并告訴他老師也很愿意和他交朋友,這樣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一次放學了,我在教室里打掃衛生,小徐同學看見了便主動留下來幫我倒垃圾、擺桌椅,我當時很感動。我笑著對他說:“今天多虧了你,要不然我還要干好長時間呢,謝謝你!”他靦腆地笑了。第二天,我在班上表揚了他,夸他是個懂事的孩子。同學們也給他投去了贊賞的目光。后來,他慢慢地開始講衛生起來了,不亂扔垃圾,看到垃圾也會主動撿起來了。課堂上我會多給他回答問題的機會,表現較好時會給予鼓勵。他的作業書寫有進步時,我會這樣評價他:你的字寫得很漂亮,老師非常喜歡。漸漸地他也愿意主動和我交流了,他生病了,我會提醒他要按時吃藥;他過生日時我會給他送上小小的禮物,全班同學還要為他唱生日歌,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現在的他懂事多了,不但遵守紀律了,也愛學習了,還樂意為大家服務,同學們也愿意和他交朋友了。
三、通過賞識教育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
賞識教育的最大價值就在于肯定和培育人類情感的力量,在于重建人性中的平衡和諧,喚醒人沉睡的潛能。記得去年趣味運動會中,我班一個成績很糟糕的同學在跳繩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為班級獲得團體總分冠軍立下了汗馬功勞。所有同學都為他鼓掌,為他驕傲。他也看到了自己的價值存在。賞識教育超越了功利教育只關注結果的局限,更關注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快樂的學習狀態和生命狀態,讓學生在愛的環境中學習愛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快樂,并帶給別人快樂。賞識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能享受生活的快樂并創造快樂的生活。
總之,賞識教育,必須重視學生的每一步發展,時刻關注學生,走進學生心靈。只有走進學生心靈,教師的行動、語言對學生才有震撼力。讓我們永遠記住周弘老師的一句話:“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但愿賞識教育不但真正走進每個教育工作者的心靈,而且綻放出燦爛的智慧之花。
參考文獻:
[1]王超飛. 讓學生在賞識中快樂成長[J]. 小學時代(教師),2012(1):29-29.
[2]張建平. 用心育心,讓學生在賞識中快樂成長[J]. 考試周刊,2015(77):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