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葉
校園文化,是學校特有的精神風貌和文化氛圍的統一,是辦學目標、校風校貌、學校傳統等的綜合體現,它主要包括校園環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我校地處古藺縣古藺鎮東部,前身是古藺鎮長田小學,2019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學校占地137畝,總建筑面積達53670平方米,投入資金1.6億元。全面建成后有小學部教學樓、中學部教學樓、男女生宿舍樓各1棟,教學輔助用房(功能房)2棟,行政辦公樓、學術報告廳、食堂各1棟,建有地下停車場。學校生活、學習設施配套完善,學生宿舍能容納1200名學生住宿。學術報告廳能容納近600人,能滿足大型教研活動場地方面需求。學校有標準的足球場和400米環形塑膠跑道,為學校的特色發展、學生的活動提供有力保障。食堂建筑面積2200余平方米,保障了學生能在寬敞舒適的環境里快樂用餐。中小學部按照標準配備計算機室、音樂室、體育室、美術室、舞蹈室、理化生、科學實驗室及各類器材室。各功能室、教室均配置了最先進的教學多媒體輔助設施,能讓學生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古藺是紅色革命圣地,是紅軍長征經過和戰斗的地方,學校充分挖掘歷史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從而達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一、加強物質文化建設,優化學校育人環境。
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應注重“文化”意識,思考如何發揮學校物質設施的隱性教育作用。健康優美的校園環境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美化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靈感、啟迪學生的智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校園環境建設要打破常規的、單一的、靜止的模式,整合優化固有的教育資源,挖掘出更為寬廣的教育新天地。如,在樓道“閑置地帶”開辟習作欄、書畫苑等,張掛學生的寫作、繪畫、書法作品,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并獲得“自我實現”的成功信念;在樓道“醒目地帶”懸掛名人畫像、張貼治學處世的格言、書寫催人奮進的警句等,激勵師生嚴謹治學、開拓進?。辉谛@“空白地帶”做到凈化、美化、綠化和香化,于自然之中而怡人性情。我校依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應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心理特點”“教育應做到深入淺出,寓教于樂,循序漸進的原則”,有機地把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有機交融。我們在校園制作了環境保護人性化標語牌,制作了鮮明而具有特色象征性的校旗?;盏?。開辟紅色文化區域,展示紅軍四渡赤水時留下的革命遺跡畫面,通過這種物質形態首先讓學生感受到了它的外在美,同時每一項設計都是那么精心、富有寓意,讓學生從中受到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傳承長征精神等思想理念的教育。
二、加強校園活動建設,提升校園文化品位。
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育人目標要通過學生的認知活動、實踐活動、訓練活動等來實現。因此,要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學會求真、求知、求樂,從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首先,學校建立一套好的團隊隊伍。近年來,我校認真遴選工作能力強,思想素質高,關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的中青年教師任團隊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學校定期不定期開展培訓和研討,并建立了全面的考核機制,從而把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其次,以活動為載體,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興趣特點、認知結構、能力水平精心策劃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如國慶歌詠賽、五一書畫展、三月學雷鋒等節日慶典活動;田徑運動會、手抄報大賽等傳統活動;禁毒宣傳周、安全知識講座等公益活動;“爭做環保小衛士”,“重走長征路”等大型活動……開展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不僅能讓學生親身去經歷和感受,從而在快樂中受到教育和啟迪,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開拓學生的思維視界,鍛煉學生的能力才干。
三、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育人機制。
“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一所學校須有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同時要賦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學校在制訂和完善規章制度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地突出價值觀念、素質要求、態度作風等,把人的理想信念、奮斗目標與做人準則、精神需求與踐行準則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軟文化”與“硬制度”熔于一爐,使之既能激勵引領,又能規范約束。我校把班級文化也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班制定切實可行的班規,并將《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班級規章制度》統一張貼在規定位置。學校還對學生建立操行評價體制,注意了學生的過程管理,這樣一來,對學生評價的內容更加全面,從學生學習到學生行為習慣,從課內到課外都進行考核。同時增加評比項目,以往學生只能評為優秀干部、三好學生、優秀隊員,而現在只要自己有一方面表現優秀,就可得到學校的獎勵,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通過考核評比,學生為了表現就會自覺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學校還注意了學生行為習慣的規范,把學生自律與他律有機結合,以致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四、加強精神文化建設,豐富意識形態內涵。
精神形態的校園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面。首先要確定學校目標,要使之逐步成為學校全體成員的共識和學校工作的凝聚點,我校把“創生優良的校園文化,追求卓越的教育品質”作為學習辦學目標。其次是精神風貌,學校可通過各種方式、培育學生的優良精神風貌并發揮其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三是校園禮儀,它是在學校目標、精神風貌的影響下沿襲而形成的學校文化形式,是禮節、儀式化的價值觀念,如互致問候、升旗儀式、頒獎儀式、節日慰問、唱校歌等等。通過以上幾個方面建設的加強,能激發學生的文化意識,使大家感受到濃烈的文化熏陶,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校園文化是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育人環境,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領域。校園文化建設對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人才,爭做新時代好少年,有著重要的意義。只有切實加強思想教育對校園文化的指導作用,校園文化才能時刻高揚主旋律,充分發揮育人作用。因此,我們必須將思想政治工作寓于校園文化活動中,從而實現校園文化與學校思想品德教育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互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