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強
摘 ?要: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好自身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轉變以往枯燥的數學教學方式,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地調動起來,使他們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關鍵字:小學數學;積極性;課堂教學
新課標指出,小學數學活動應當以學生的知識經驗以及認知水平為基礎,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感知。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走進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如何在教學中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促進小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整體提升,是小學數學教師當前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
一、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學習積極性得以充分發揮的基礎。教師應將語言的協調功能充分發揮出來,給學生以親切的感覺,從而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地激發出來。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如何使小學生在玩中習得知識?教師可以結合每堂課的具體教學內容,設計相關的故事、游戲。比如在上“玩具”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玩具帶到課堂,并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每位學生對自己的玩具進行介紹,最后將小組所有學生的玩具放在一起,計算每種類型玩具的數量。通過這一活動,學生不僅對“數”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對于后續的分類課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且這一活動對于學生協作能力以及合作學習意識的培養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引導學生親自動手
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的發揮提供了有效的保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每一堂課都進行精心的設計,對于學法應加強指導,重視學生的“學”。引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對于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的激發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例如,在進行“長方體的認識”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兩次操作活動。首先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并給每個小組6塊長方形紙板,讓學生進行長方體盒子的制作。在動手拼接的過程中,學生逐漸認識到,相對的兩塊長方形紙板形狀相同、大小相等,才能完成長方體紙盒的制作。另一個活動則是,讓學生通過橡皮泥和小木棒,制作一個長方體的框架。學生在制作的同時,認識到了只有將12支木棒分為3組,同一方向上長短相等的4根木條才能拼成長方體框架。通過這個游戲,學生深刻認識到了長方體的特征,并且在動手操作的同時,手腦并用,既活躍了思維,又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強化,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充分地激發了出來。
三、將教學與實際有機地聯系起來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教學方式,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從而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數學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教師應將實際生活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比如在完成10以內數字這部分內容后,教師可以選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地了解數的意義,比如提問學生,我們所在的年級共有幾個班級?教室共有幾扇門、幾扇窗……又比如,完成正方體與長方體的教學之后,讓學生觀察教室,列舉出哪些物體是正方體、哪些是長方體。這時候,學生爭相回答:文具盒、書本、黑板擦……通過這一方式,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還可以結合實際情況改編一些題目,比如將一些學生常見的小動物名字加進來,這樣學生就會很快地集中精力去閱讀題目,增加了解題的樂趣,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也由此得到了充分的激發。
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故事導學的方式以調動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生對一切充滿了好奇,而注意力很難得到長時間的集中,且學習自覺性較差,為使這一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教師可以將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情節引進來,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的激發。比如,在進行納稅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可以加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小明的父母開了一家水果店,每月的營業額為42000元,按照4%的稅率進行營業稅的繳納,則每月需要繳納的營業稅是多少?完成練習后,教師可以繼續與學生互動,根據自己了解的信息自編題目,同學之間互相解答。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還能對學生精神狀態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學生在此過程中加深了對相關知識的認知,這對于學生的學習以及身心的健康發展均有著十分深刻的意義。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懂得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并將生活實際和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對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能夠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周繼瓊.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J].科學中國人,2017,0(22).
[2]林志民.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7,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