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平
摘 ?要:新改革模式下明確指出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中學數學課堂上教懂學生一項數學技能不是那么簡單的,所以,教師要為了更好地教授一項重要的“技能”,實現教學的目標,必須運用多種的教學方法,以此來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的獲得,思維的發展,為提高學生數學知識技能,因此,教師要集思廣益,綜合地運用教學方法。
關鍵詞:九年級;數學;學生
數學教學是一門特殊的藝術,教師有時候會一味地追求效率,而遺忘教學的真正目的。在如今這新課程改革下,中學數學教育教學已經不單單是從單方面、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而是試著與學生打成一片,相互理解。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為了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為了學生增強獨立自主的原則,使興趣變成最好的指導老師。
一、開展課堂活動,發揚傳統文化數學德育
從古至今,傳統數學文化一直都伴隨著中華民族的發展和壯大,而這些傳統數學文化一般都有著具體的載體,這些載體是對傳統數學文化的一種發展和延伸。傳統數學文化的學習不僅要依靠課本知識和課堂學習,還可以通過開展一些傳統的數學文化活動來進行實現。因為傳統數學文化學習是需要學生不斷去感受和了解的,通過自身的體會和感受,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傳統數學文化知識,并且主動去將傳統數學文化的優良品質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當中。因此,教師有必要在課堂教學中組織一些有關傳統數學文化的活動,讓學生真正在實踐中學習傳統數學文化德育。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九年級數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的十分鐘,讓每位學生準備一個傳統數學文化德育的小故事,并在課前將這些故事分享給其他同學。教師還可以開展數學研究活動,體驗傳統文化的價值,讓學生通過數學文化小故事,真正了解數學家輝煌研究背后的艱辛歲月,并積極掌握數學文化想要傳達給人們美好的德育情感。這樣組織日常傳統數學文化德育活動,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學習中學數學知識,掌握中國傳統數學文化,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數學課內生活,讓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能從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學習傳統數學文化德育知識。
二、聯系實際學以致用,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
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確保課堂的實效性,進一步保障教學效果。在進行具體工作過程中,首先需要加強師生互動,在開展教育工作是必須確保師生積極配合,更為有效地傳遞和吸收相關知識,實現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而后,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學習能夠讓學生形成一種將理論運用于實際的能力,而通過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九年級《投影與視圖》時,大多數學生開始學的時候不能理解三視圖的原理是怎樣的?我可以組織一場以數學知識為基礎的活動,帶學生們了解生活中常見圖形的三視圖,通過與同學們一起動手實踐拆分生活中常見的立體圖形(正方體、長方體等等),學生通過剛才實際看到的、摸到的,踴躍表達出不同的意見,讓學生在私底下進行激烈討論,補充自己未想到的,最后,教師詳細講解三視圖的原理。這樣,教師結合實際生活為學生呈現了一個生動、直觀的場景,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趣味性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數學學習是一個抽象的學習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能因為學習層次存在的差異性,而造成對知識理解的偏差。在這種教學現狀的影響下,教師通過深入淺出的教學思路來對學生進行學習引導,有助于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學習方法,與生活中趣味性的知識進行聯系來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理解,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感知程度,提高學生學習的關注程度與趣味性。這能讓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例如,在教學九年級課程《二次函數圖象與性質》的這一內容時,“二次函數圖象是一個拋物線”,這個知識有點難懂,這樣直接講出來學生肯定不會理解。在輕松舒適的課堂氛圍里可做如下描述,我在介紹二次函數圖象中,全班同學都在認真聽課,突然,有一位同學在底下偷偷地吃東西,我猛地回頭伸出手臂把手里的粉筆扔向那名同學,粉筆正好沒有打到他而是落在了地上,然后高聲喊道給我拿上來,突然,話鋒一轉,剛剛我給同學們演示了一下二次函數圖象的路徑,如果把平行的地面看作一個X軸,那么相對的Y軸顯而易見了,當我與函數圖象融為一體時經手臂拋出粉筆的狀況,就正好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劃過一個弧度,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二次函數圖象是一個拋物線的知識。這時通過一系列趣味性的方法又富有深意的肢體語言讓學生對數學的激情越發強烈,學生思緒正濃,此時此刻,在趣味性的引導下進行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在中學數學新改革的背景教學下,從教師理念的重新定義,從課程內容的重新編排到新的評價的誕生,從學生主體的教學到全新制度化的管理,各個階段的完善,得到了新的發展與改變,并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這與廣大教師與學生不懈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參考文獻:
[1]王延坤.讓德育之“苗”在數學課堂“開花結果”——淺議初中數學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9(29):148+150.
[2]鄧雅婷.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