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我國的地勘隊伍在新中國的發展史上,留下了光輝的足跡,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隨著社會與經濟的迅速發展,現有的地勘單位事業體制已越來越不適應新時代產業發展的要求,在事業單位改革的大背景下,地勘事業單位如何適應改制后企業管理新要求,成為所有管理者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只有以現代的企業化管理作為經營要求,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才能夠保證單位轉型的有效進行,為地勘單位新的騰飛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出發,淺析現階段地勘事業單位管理上面臨的問題,并對此提出了幾點改進建議以及對地勘單位改制后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關鍵詞:地勘單位:財務管理:問題:改制
我國目前仍處于經濟建設的重要階段,能否有充足的能源作為經濟運行的支撐直接決定了我國經濟未來將何去何從,這就直接表明了地質勘查工作的關鍵地位。但是,這些年隨著地質延伸行業的發展,公益性地勘任務的壓縮,市場化的地勘工作占據的比重越來越大,如工程勘察、工程測繪以及地質災害治理業務等。因此,必須盡快促使地勘單位適應市場化的浪潮,提高運營效率,推動地勘經濟長期有效發展,解決好地勘單位改制后如何適應企業新發展這個問題。
一、地勘事業單位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單位內部財務管理體系有待完善
財務管理制度使用不清晰。差額撥款的地勘事業單位,其經營活動往往既包括公益事業性質的業務,也包括市場經營業務,因此,大部分地勘事業單位會下設市場主體單位,這些二級市場主體單位通常是獨立法人形式運營,市場化性質顯著。但是因為事業單位管理制度上的不明確,導致下屬企業全部參照事業性質單位管理,財務及相關的生產經營管理,不能完全適應市場要求,嚴重制約了下屬企業發展,削弱了市場競爭力。一套不適用的財務管理體系甚至可能直接拖慢企業的發展速度,尤其對正處于轉型期的地勘單位而言,如果財務管理制度仍舊不能得到創新改革,許多經營管理中的問題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解決,管理上的停滯不前可能直接導致地勘經濟發展落后于人。
(二)部分財務管理人員的能力素質不達標
人才的引進和儲備,關乎一個單位的未來。近年來,雖然各地地勘單位無不重視人才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但因為事業編制的數量有限,往往使得從事同樣工種的員工因有無事業編制,而在個人待遇及干部選拔等管理問題上區別對待,既不利于調動年輕人才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充分發揮他們的價值,嚴重的甚至最終會造成人才的流失,使得地勘單位缺乏靈活有效的用人機制。財務管理部門作為單位的核心管理部門,在競爭地勘單位的財務管理部門的崗位時,人們恨不得擠破門檻。入門后,因為事業編制的差異,使得有“身份”的財務人員產生消極怠工心理,對自己所從事的專業喪失專注力和進取心,甚至有很多所謂財務專業人員對基本的財務管理制度都沒有全面而系統的理解,對財務工作的流程也不能悉數掌握,這類人員在工作中一旦出現疏漏,將很大程度上為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三)技術水平及配套設施落后
因為國家和政府長期以來對地勘單位的資金和政策方面的照顧,單位長期習慣資金按財政預算執行,只吃財政飯,對技術設備缺少必要的投資,使得管理效率低下,競爭實力下降。尤其一些單位的財務部門在長期從事地勘工作中,只作為一個基本的核算機構存在,并未真正發揮其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價值作用,財務管理人員自己也不能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導致單位對財務工作中的軟件硬件等配套設施更新缺少必要的投入,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要求,工作效率低下。
(四)工資體系不符合市場化要求
在中國,人們有一種心照不宣的觀念,即進入國家事業單位就等于有了“鐵飯碗”,一旦能在國家事業單位有了工作,就可以放心的工作直至退休,而地勘事業單位恰巧就是這樣性質的一種國家單位。員工存在吃大鍋飯的心態,工作中“懶”“散”“比”,人頭費、檔案工資觀念根深蒂固,覺得進了編制財政就有撥款,就必須要領全額工資,企業效益好壞與自己無關。這樣出工不出力的心態,使得企業在工資體系的建立中,無法制定有效的績效考核機制,嚴重影響企業效率,降低市場競爭力。
二、地勘事業單位改制的相關建議
(一)優化地勘單位財務管理體制
財務管理體系是單位企業能夠長期發展的重要保障。若想順利完成地勘單位的成功轉型,國家經濟與政策的扶持是一方面,更主要的還是要依靠單位自身制度的改革。要建立適用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從人才引進制度、數據統計制度到財務成本核算都有可以完善的空間。地勘單位應該參照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能兼顧人員與企業雙方面需求的管理制度,適應市場發展需求,減少因為制度漏洞而導致的財務損失。
(二)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
在完備的財務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地勘單位理應對財務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地勘單位在招聘新員工時,尤其是在招聘財務管理職位的新員工時,應該適當地提高門檻,優中擇優,錄取那些知識水平高、責任心強以及職業素質高的應聘者。同時,從一開始就選擇高素質的、對企業高度負責的員工,也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論資排輩現象的出現。高素質人才的引進能夠促進地勘企業的正向發展,從而使其高端人才更具有吸引力,形成人才源源不斷涌入的良性循環,有利于企業的轉型發展。
(三)內外兼修提高競爭力
轉型期的地勘單位不能過度依靠政府的扶持政策,而應該制定長遠的發展觀念,立足當下。對外應致力于對高端專業技術人才和先進設備的引進,擴充市場,提高企業整體競爭力:對內運用ERP系統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管理,同時,組織相關管理人員于第一時間學習最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強化集體意識,使地勘單位轉型后形成有效的內部管理體系,從而達到內外兼修、提高市場競爭力的目標。
(四)改革工資管理體系
完善內部管理體系較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職工薪酬獎懲制度的制定,通過科學有效的績效考核辦法,使得企業職工真正做到勞有所得、多勞多得,讓個人收入與企業效益掛鉤,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財務管理部門作為工資體系制定的重要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就要求財務工作者率先打破員工“身份”區別上的傳統觀念,使身處管理崗位的員工都必須自覺有擔當意識,明確責任,決不能讓員工有倚仗既定工資而在崗位上得過且過、無所作為的心理,應制定適當的激勵政策,促進員工的工作效率提高。同時,統一內部管理體系有助于避免那些人為的不利于企業轉型的因素,加速企業的轉型。
三、改制后地勘單位的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市場經濟下的各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種自由競爭的背景下,地勘單位改制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是國家經濟的轉型升級,市場化制度的不斷完善,地勘事業單位的企業化轉型已然是大勢所趨。從目前來看,公益性的地勘任務還會不斷壓縮,地勘單位固有的財政差額撥款部分也將逐步取消,事業單位職工社保改革已經落實到位。今后的地勘隊伍,若既要打破過去的“鐵飯碗”,又要使得單位個人增收創收,就必須善于從市場尋業務,發揮自身專業特長,抓住地質延伸行業發展的商業契機,以求更大的突破。
要明確改制是一種資源的整合,是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面對即將全面落地的事業單位改革,地勘單位應主動求變,積極謀劃,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符合自身發展和市場競爭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及時調整在轉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以新形式繼續為國家經濟的發展提供助力。
四、小結
地勘事業單位改制正處于一個探索的時期,轉型后的地勘單位,必須注重現代企業管理的新要求,從加強內部管理控制出發,加大對財務管理的改革創新,完善財務管理的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引進先進的技術,制定系統化的管理體系。在深化改革新發展道路上,既要汲取前車之鑒,也要防止出現后顧之憂,謀劃全局,促進地勘改制的順利進行。
地勘事業單位在共和國的發展歷程中,在歷經蹉跎的歲月當中,幾代地質工作形成了無私奉獻、建功立業團隊精神,足跡遍布祖國最艱苦的地方,為國家的戰略資源儲備,探明地質構造及成果,做出了重大貢獻,是一個時代的寶貴財富,其功勛卓著,不可磨滅。相信在新時代,地勘隊伍一定會在不斷發展中,迎接挑戰,狠抓機遇,適應新潮流,順利完成新時代賦予當下地勘人的任務!
參考文獻:
[1]王文琴.推進改革中的地勘單位經濟提升初探[J].科技經濟市場,2017(11):83-85+88.
[2]程永平.當前地勘單位會計及財務管理面臨的新問題及應對措施『J].財經界(學術版),2016(7):175+32.
[3]李善忠.經濟新常態下地勘企業轉型發展的幾點思考[J].金融經濟,2016(2):24-26.
[4]馬艷紅.改制背景下地勘單位實施精細化管理的途徑[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12):12.
[5]劉書靈,黨永軍.新常態下地勘企業財務管理新趨勢[J].西部財會.2015(3):60-64.
[6]戴林生.加強地勘單位財務資金管理的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1( 24):184-185.
作者簡介:
劉冕,江西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六四大隊,江西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