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智君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幾乎所有教學活動都需要反饋作為設計、實施和調整的依據。僅憑教師的主觀臆斷或是教條地按教材按部就班組織教學,往往會使教學失去目標,陷入低效——本文探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基于教學和學生發展需要組織運用反饋策略,獲得有價值的反饋信息。
關鍵詞:小學;數學;反饋;層次;運用
教學反饋是幾乎所有教學活動開展的基本依據。但有些教師不太重視教學反饋的主動運用,主要是按教材、大綱教條地組織教學。而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則會基于對自身經驗的自信,對教學效果、學生發展進行主觀臆測。這往往會使教學失去目標、陷入低效。
有些教師認識到反饋的重要,但是主要依賴被動反饋。比如考試,而這些反饋因及時性不夠、次數太少而不能使教師準確判斷——所以,教師應主動設計和運用反饋,有計劃、及時有效地獲取信息,從而始終為學生提供最優質、最適宜的教學服務。
下面,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就如何主動運用反饋談幾點看法。
一、反饋的指向
不可否認,反饋信息越全面、越綜合,指導價值越高。但這種綜合性反饋往往是不受控的。也就是我們得到了信息,但這些信息是否是我們目前亟須的,卻并不一定。所以,我們最好是以自身教學的目標、需求為出發點進行設計——這樣所獲取的信息具有明確指向性,能夠即時滿足我們的需求。
比如教一年級學生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圖形之后,學生區分三角形和正方形是比較容易的,但他們是否能明確區分正方形和長方形了呢?這時,教師可設計一個專門指向這個知識點的問題來獲得反饋,“有三個邊的是三角形,那么,有四個邊的就是正方形,對不對?”——根據學生的回答,馬上就能知道他們是否掌握了這個知識點。
二、反饋的動態
對學生施以教育,學生一定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當中的。我們運用反饋時就特別需要注意,不能以靜態的、教條的思維去看待學生。這樣,很容易讓我們獲得一些無效的信息。比如,教20以內的退位減法后,隨機請一位學生來回答問題——“17減9等于多少?”“80”“好,17減4呢?”“等于30”這說明這位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而是機械地向十位數去借1——我們可根據情況對相關知識再次進行講解。
在這時,有些教師會在潛意識中給學生進行界定,認為回答錯誤的學生學習力差,那么,再次獲取反饋時往往會降低標準,將之前的問題再問一遍,學生回答正確的機率非常高——但其實,通過反復講,這位同學很可能已經掌握了知識,但我們因為提問降低了難度或平行難度,是不能準確判斷學生變化狀態的。我們以一個知識點的短周期教學為例,但其實在以星期、月或更長周期的反饋時,也需要注意不宜對學生進行固化判斷,應該意識到學生進步的可能,通過動態調整反饋難度來獲得真實信息。
三、反饋的多樣
以上兩個案例,都是互動提問式反饋法——這種方法是最常用、最便于操作的,但絕不是唯一的一種。因為這種反饋法有幾個局限性。一是不能獲取大量樣本,很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二是我們現在教學目標還不僅限于傳授知識,而且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這種方法對檢測素養教育效果反饋效能不高。比如合作素養、探究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訓練?這是問不出來的。
所以,我們還需要根據反饋的指向去設計更合理、更多樣的反饋方法。如游戲、比賽、小組合作或布置拓展探究任務的方式,教師通過對學生比賽、活動過程的觀察來獲取教育效果反饋。
四、反饋的時效
教學有一個過程,學生的發展也有一個過程。那么,反饋自然也應該是緊隨這個過程的——從過程性來說,反饋應注意時效。當反饋的運用錯過了關鍵時機的時候,往往就失去了參考價值。但我們在關注反饋的時效性時,并不能將視線完全放在“及時性”上。比如當堂的反饋或一兩天內針對教學內容的反饋,這種短周期的反饋是十分必要的。但我們也不應放棄較長周期的反饋——比如一個月、半個學期或一個學期的反饋——這種長周期的反饋因為具有綜合性和穩定性,也對教學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所以,我們這里強調的反饋時效,其實應該是包含了多種時間周期的。長短結合、及時與積淀相互照應。
五、反饋的層次
學生之間學習水平、發展速度是存在差異性的——這種發展差異,隨著年齡增長會越來越明顯。所以,我們還需要注意針對學生發展水平的層次性反饋,保證對每個學生的成長負責。
一般來說,當需要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時,設計的反饋內容應有一定的層次。如果設計了較難的問題,那么得到的信息可能只是知道有多少“尖子生”,而并不能判斷學生(也包括“尖子生”)是否掌握了基礎;而如果設計的問題都是基礎性的,則很難判斷某些學生是否有更高發展需求——所以,反饋的設計應注意包含簡單、基礎、拓展這幾個層次,以獲得學生更精確的信息。
綜上所述,反饋是有效教學的基本保障,應該得到教師的重視和主動運用。在反饋運用上,教師需要注意,一是應亦步亦趨緊跟教學節奏,動態、及時地去組織反饋;二是應關注到教育目標的多元以及學生發展的差異,有明確指向、多樣且有層次地去設計反饋——步步反饋、層層反饋,我們才能因情而動,去科學有效地組織教學。
參考文獻:
[1]何金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反饋的時效性探究[J].新課程(上),2017(04).
[2]徐榮祥. 實施“課后分層反饋”提高教學質量[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