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市場經濟迅速發展,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監督管理,促進國有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提升國有企業躋身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國有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是否正確和完整,直接影響著國有企業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對于任何企業來說,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在制定企業發展戰略、評價企業經營情況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而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需要循序漸進,不斷完善。
關鍵詞:國有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一、引言
所謂企業績效評價,是指以企業法人為具體對象,在會計學和財務管理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程序、參照統一標準、利用數理統計和運籌學原理,對特定指標進行定量定性對比分析,重點評價企業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和經營增長等方面,并將各項指標進行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從而使得評價結果客觀、公正和準確。
二、國有企業績效評價的目的
(一)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
資本經營的根本目的都是在資本保值的基礎上實現資本增值。對我國所有權和經營權(或所有權)相分離的國有企業來說,要實現資本保值增值的目標,必須要加強對企業經營狀況的考核評價。
(二)調控國有資本經營方向
不管是宏觀調控國有資本,還是微觀調控國有企業,最重要的目標都是對國有企業資本經營狀況的綜合考核評價。通過對投資企業經營績效的考核評價,可以及時總結資本經營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進行正確果斷的決策,以使資本經營的方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三)評價經營者的經營業績
企業有沒有達到資本所有者的目標,有沒有實現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是資本所有者評價企業經營者經營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基本標準。企業獲利、資本增值,說明企業經營者管理得當、經營業績好;反之,則說明業績較差、管理有待改善。同時,正確評價經營者的經營業績,對企業人力資源的開發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國有企業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
(一)經營效益指標
1.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100%
2.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 100%
3.銷售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100%
4.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 100%
5.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6.資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觀增減因素的年末所有者權益/年初所有者權益*100%
(二)發展能力指標
1.全員勞動生產率:企業增加值/全部職工平均人數
2.總資產增長率:(年末資產總額一年初資產總額)/年初資產總額*100%
3.利潤增長率:(本年利潤總額一上年利潤總額)/上年利潤總額*100%
4.固定資產成新率:平均固定資產凈值/平均固定資產原值*100%
5.新技術推廣率
6.內部管理科學化 (三)市場與信譽指標
1.市場占有率
2.企業總產值
3.質量優良品率:優良產品個數/總產品*100%
4.合同履約率:履行合同數/總合同*200%
5.經營行為規范化
(四)社會貢獻能力指標
1.社會貢獻率: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2.社會積累率:上繳國家財政總額/社會貢獻總額* 100%
3.間接效益
四、我國國有企業現行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問題
縱觀我國國有企業績效考核評價方法發展史,可以看出,我們雖然引進很多先進的管理理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于不符合中國的國情,而且實際操作經驗也不足等原因,而導致實施效果不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指標不完善,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權重失衡
目前國有企業績效評價指標一般為財務指標,非財務指標占據的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企業過分使用財務指標使其對短期目標重視程度高,而沒有關注長遠發展目標,由此企業的發展方向勢必會被錯誤的引導,難以實現長期持續的發展。非財務指標占據微小比重且不完善,同時又缺乏特定的評價方法,執行時大部分是憑借主觀意識,缺乏客觀數據,缺少可信性。另外,企業這種評估方法主要側重于單一部門,并沒有注意到部門與部門、與外界之間的聯系。按照當今經濟管理的看法,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是相互依賴、團結協作,是站在統一戰線的合作伙伴,因此企業內部各部門、企業與相關的外部環境不能忽視。
(二)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仍然沿用傳統的固定權重的方法
對于國有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政府部門、出資者和經營者來說,他們對各個指標要求的重要程度是不一致的。而我們仍然采用傳統的固定權重的方法,沒有辦法滿足他們的實際需要。所以指標權重設計上應該要充分考慮到企業各個利益主體的實際要求。
(三)發展創新能力和發展戰略評價指標占比較低
企業的發展創新很重要,關系到企業是否能夠存活,能否在國際、國內市場站穩腳跟,進行市場擴張并占領市場。但是在我國國有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反映企業發展創新能力和發展戰略的指標占比較低,而導致各利益主體不能全面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不能準確地評估企業的發展潛力,從而失去與市場的抗衡能力。
(四)缺少反映無形資產和知識資本的指標
在現行的評價體系中,沒有能對知識資本、無形資產等軟性資產進行提示的指標。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資本等軟性資產是企業未來現金流和市場價值的動力所在,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一些高新技術企業和大型國有企業中,無形資產占總資產比重指標就很重要,增加類似考核指標可以有效滿足信息使用者對無形資產的決策要求。
五、完善國有企業績效評價的幾個建議
(一)將EVA指標引入績效評價體系中
EVA是英文Economic Value Added的縮寫,一般譯為附加經濟價值。它是一個全面衡量企業生產經營真正盈利或創造價值的指標。會計上核算的企業利潤是指稅后利潤,而附加經濟價值理論則認為,稅后利潤反應的企業盈利或價值并不全面和準確,因為它沒有考慮到資本成本或資本費用。所謂附加經濟價值是指從稅后利潤中扣除資本成本或資本費用后的余額,即附加經濟價值=稅后利潤一資本費用。這一指標更科學地衡量權益資本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有利于企業的持續發展。
(二)對不同類型的國有企業進行分類管理和考核評價
國家對不同類型的國有企業,管理的方向是不一致的。西方國家會區分為兩類,一類是國家安全領域、公共用品領域等政府功能領域的企業,另一類是競爭性領域的工商業企業。根據企業的類型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績效考核方法。政府功能領域的企業,盈利目標放在次位,社會服務功能放在首要地位,政府對這些企業的投資基本上可以看作是為提高社會福利水平的投入,因此績效考核時要弱化盈利能力指標。對競爭性企業來說,盈利能力肯定要位居首位,對其考核應更著眼于盈利指標和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三)建立綜合評價與激勵措施
我們在利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國有企業經營狀況、經營結果進行評價時,不僅要做到各項指標計算和分析的準確性,還要做到考核與評價的方法的正確選擇。綜合評價結合各項指標完成情況,對企業的經營業績進行的總體評價。總體評價的結果要與經營者的激勵機制相掛鉤,要有相對應的明確規定,對超額完成各項考核指標進行獎勵,沒有完成的設置處罰措施,這樣才能起到績效評價考核的作用。
(四)加強國有企業考評的法規體系建設
規范國有企業的經營行為,依法對國有企業實施管理,通過專門針對國有企業的政策法規,使得績效考評能站得住腳跟,對參加企業經營的管理者來說,既進行了自我約束,也是一種激勵和保護,避免因為個人的不負責任行為而導致企業遭受損失,可以使企業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
六、結束語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管理績效評價有必要在實踐中,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和整個行業的特色,有針對性地、及時準確地進行深入研究,不斷完善和提高,以促進企業自律,提高企業自身管理水平,提升國有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以促進國有企業穩定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夏礪.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研究[J].中國經貿.2018(1).
[2]趙強.績效管理作用及績效考核體系研究[J].科研,2016( 10).
[3]王媛媛.我國國有企業績效考核對策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7(2).
作者簡介:
劉寶芹,濰坊市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濰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