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絲綢之路背景下,跨境電商行業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對跨境電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數字絲綢之路背景下,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提出的新需求,然后分析了目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數字絲綢之路背景下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路徑。
關鍵詞:數字絲綢之路: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路徑
一、引言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舉辦的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提出:“我們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合作,推動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建設,連接成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睌底纸z綢之路是數字經濟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的結合,是數字技術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撐。
浙江正以“一帶一路”為統領,把數字經濟作為強省建設重要切入點和突破領域,著力建設全球電子商務核心功能區,力爭將浙江打造成“以數字貿易為標志的新型貿易中心”和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戰略門戶。
在打造數字絲綢之路戰略門戶的背景下,跨境電商行業必將迎來新一輪的重大發展機遇。數字絲綢之路不僅有助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智慧城市、互聯網金融等數字經濟服務領域的發展,而且促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計算等技術領域的發展。這些技術的發展,為跨境電商的發展創造了新機會,對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二、數字絲綢之路背景下,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新需求
(一)具備數據采集能力、數據分析能力
數字絲綢之路背景下,跨境電商人才如果僅僅會產品的上傳,郵件的回復等一些基礎的平臺的操作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學會采集數據,分析數據。
數字絲綢背景下,跨境電商專業對數據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夠利用一些數據分析工具,如Googletrends,KeywordSpy等,了解不同國家的客戶搜索偏好、購買偏好,從而進一步開發細分市場,拓寬產品系列,開發新的客戶,挖掘老客戶的新需求。運用Growth Hacking,利用大數據分析用戶的行為,挖掘到足夠的市場需求數據,并進一步對市場進行細分,判斷每一個細分市場的需求和飽和度的大小,選擇最具潛力的市場。同時,通過數據分析,了解流量主要來源、熱賣產品情況、社交推廣、同行分析等進行數據化分析,從而實現精準營銷。
(二)熟悉如何打造產品品牌
在傳統貿易中,企業想要打造國際品牌難度非常高,主要是貿易鏈條太長,渠道挖掘困難,如何讓消費者了解、接觸這個品牌的產品非常困難。數字經濟時代中與傳統貿易相比,一個很明顯的變化是,企業可以直接接觸全球的企業和消費者,這就使得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在海外打造品牌變得更加容易,使企業能夠更加有效、更加輕便化建立海外品牌和認知度。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跨境電商業務建立了自己的品牌,通過線上帶動線下的交易,在美國、歐洲得到很多消費者的認可.2015 - 2018年,三年的銷售額達到6億美金,產品利潤率提升顯著。
所以,數字絲綢之路背景下,跨境電商企業對打造品牌的技能方面提出新的要求。逐步實現優質優價,讓好東西賣出好價格,讓產品的附加值、競爭力越來越高,最終形成產品品牌。
(三)加深對數字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文化的了解
數字絲綢之路背景下,傳統的外貿公司尋求轉型升級,就業崗位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企業需要既懂數字貿易,又懂數字貿易背景下能夠進行精準營銷和售后服務方面的人才。這就需要熟悉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文化,能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了解不同國家的風俗與禁忌,了解不同國家人群的偏好,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使得營銷與售后服務工作更加精準及個性化。同時,如果能掌握數字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一些官方語言,如阿拉伯語,俄語等,會進一步提高銷售和售后服務的效率。
三、目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
跨境電商專業的教師,很大一部分是由國際貿易專業教師通過在崗學習轉崗而來的,很少有教師接受過系統的跨境電商方面的專業培訓,對相關數字貿易方面了解很少。更加缺乏跨境電商行業的職場實踐經驗,大部分沒實際操作過跨境電商平臺,因此,學生在實戰過程中碰到問題時,只能給學生提出理論上的解決方案,需要在實踐中一起摸索合適的解決方案,解決方案的是否可行還需要經過實踐檢驗。所以,學校亟須有跨境電商行業實踐經驗的人才充實教師隊伍。
(二)很難找到合適的教材,模擬軟件和實際操作差距比較大
跨境電商的專業知識是跟隨企業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每個時期的特點都不同。而目前市面上的教材都偏重理論,能用于高職教學的教材幾乎找不到,跟不上市場、企業的發展變化,教學適用性不強。一些教學軟件公司開發的教學軟件,能給學生提供基礎知識的訓練,能讓學生熟悉運營模式、交易流程,一定程度上提供學生實際動手操作,掌握與跨境電商有關的知識技能。但這種模擬軟件,不能直接接觸客戶,也不能檢驗出學生進行操作后的實際市場效果,也沒法進行客戶服務的實際檢驗,因此與市場的真正需要相差甚遠。學生的技能得不到真正的訓練。
(三)數據處理能力的課程偏少
跨境電商平臺的運營,數據的收集分析能力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現在的跨境電商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更多地偏重基礎操作技能的培訓,如圖片的處理,產品的上傳等等。而采集數據,選擇合適的產品,合適的市場,根據數據分析,進行針對性的營銷方面的課程設置較少。這需要增強一些這些方面的課程,以適應數字絲綢之路背景下人才的培養。
(四)品牌的運作方面的知識涉及很少
跨境電商專業課程中很少涉及品牌的運作課程。一是中小跨境電商企業缺乏品牌意識,另一方面,也沒有合適的人員進行授課。
四、數字絲綢之路背景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路徑
(一)政府牽線,成立產教協同聯盟,讓學生接觸更多實際業務
可以由政府牽線,獲得跨境電商平臺、跨境電商企業、行業協會的支持,成立產教協同聯盟。這樣不僅能夠隨時、清楚地了解市場的需求,培養適應跨境電商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經過學校的培訓,將符合企業需求的同學輸出到相關的合作企業,檢驗培訓效果。對不足的地方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改進后,可以應用于對企業跨境電商人才的培訓,也可以融合在高職院??缇畴娚倘瞬诺呐囵B方案中,使培養出的學生更加符合企業的需求。通過多輪的良性循環,使學校培養的跨境電商人才既能進行跨商平臺的基本操作,也能掌握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所提出的新的操作技能要求,實現畢業生與跨境電商企業人才需求實現無縫對接。對優秀的畢業生,可以推薦到相關的跨境電商公司工作,對在校生的學習也有很好的激勵作用。
(二)提升跨境電商專業教師的師資水平
教師的實踐技能的提升對于高職跨境電商專業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高校可以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聘請資深跨境電商業務人員擔任課程的兼職指導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業務操作,承擔部分專業課程。他們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豐富的實踐經驗,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跨境電商行業的現狀,掌握實際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高校教師不能只研究理論知識,而應該真正走進企業去學習,感受企業實際的運營方式和特點,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整體素質,以便更好地教導學生。為提升教師對數字經濟背景下跨境電商平臺的實際操作技能,加強在職教師與合作企業的交流,教師可以利用空余時間積極赴企業掛職鍛煉,參與處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積累實際項目案例,總結實踐操作經驗。這樣,教師指導出的畢業生能更好地為跨境電商企業服務。
(三)與企業合編教材,讓學生所學更貼近企業實際需求
為了適應跨境電商行業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的特點,學校應當和企業合作編寫課程教材。企業在市場中摸爬滾打,非常清楚對跨境電商行業的變化,對學習什么樣的知識指導實踐應用最有效果也最了解。他們能告知學校,跨境電商行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生需要掌握什么樣的技能。企業還可以將在運營中產生的豐富的實踐案例編入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參考。
(四)加強與國外學校的文化交流
加強和擴大與數字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學校交流和合作,可以采用聯合培養、合作辦學、交流生等多種方式,讓我們的學生走出去,請國外的學生走進來,使學生熟悉和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習俗,提高他們精準服務客戶的能力。
(五)開設第二外語
外語作為貿易雙方溝通的橋梁,在跨境電商業務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雖然英語是最常用的外語,但單一外語人才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這就需要我們拓展第二外語,以便滿足數字絲綢之路背景下的客戶個性化服務需求。比如可以開設“一帶一路”國家使用范圍比較廣的阿拉伯語、俄語等等。
(六)加強學生數據采集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
目前,跨境電商專業關于數據采集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的課程較少。在以后的課程設置中,要加大這一模塊的訓練??缇畴娚桃占罅繑祿?,如消費者個人消費數據,商業運營管理數據和產品數據。并利用數據挖掘技術,通過分析點擊次數、轉化率、回購率和產品評估,分析和預測哪些產品會成為消費者喜歡的產品??善赣糜胸S富業務操作經驗的企業專家以講座的形式進行培訓。
(七)培養學生打造線上品牌的習慣
學生進行跨境電商業務操作時,要注意從細節做起,產品的圖片,包裝的設計,客服的態度,售后服務等要做到從客戶的角度出發,爭取獲得客戶的認可。只有把每一步每個細節踏實做好,獲得用戶的認可,然后形成口碑效應,才能慢慢成長,最終形成自己的品牌。細節才是根本,最終影響品牌。品牌不是瞬間就能做好的,需要通過慢慢積累,慢慢沉淀成自己的品牌,
參考文獻:
[1]王平.數字經濟時代如何通過數據挖掘實現用戶增長——基于Growth Hacking的病毒式營銷路徑分析[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
[2]李迅.我國高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電子商務,2019(1).
[3]朱楊瓊,數字經濟背景下高職數字貿易英語人才的培養機制研究[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
作者簡介:
張秀美,副教授,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和跨境電商,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