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毛浩蓉
摘要:新時代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也是我國逐步走向世界中心的時代,是實現中國夢的舞臺,高等教育最大的社會意義在于為完成新時代目標輸送人才。對教育的投資,就是對祖國未來的投資,因此我國在發展教育過程當中,極其關注高校學生的學習狀況,對于一些貧困學生,國家出臺了相關的大學生資助政策,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教育公平的問題,對國家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我國現行的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學生:資助工作
一、高校學生資助政策相關概念
高校學生資助政策的概念:高校學生資助政策,主要是把一般的資助理念、各類資助的方法以及資助手段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稱為大學生的資助體系。通過獎學金、助學金等方式來資助家庭困難的在校大學生。
高校學生資助政策的實施范圍:公辦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高等專科學校的全日制普通本專科的在校生,其中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大學生可以享受國家資助政策。
二、我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現狀及問題
(一)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現狀
2017年5月,中央部署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業務培訓班以“精準資助、資助育人”為主題,完成了大學生資助工作規范化、精準化與共享發展的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工作報告中對于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強調更是字字珠璣,“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目前我國大學生資助工作已經大步發展并取得一定成效。
1.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
國家就大學生資助工作這一問題,建立了校長負責制等相關制度,設立專門的助學管理部門,專門負責助學學生信息采集、確定獎助學生評選標準和等級以及對提交申請的高校學生進行審核,從而確保政策的有效且公平地實施:同時明確各高校的具體負責人,這有助于大學生資助計劃的順利開展,通過專門的認定機構的設立,能夠有效地杜絕認定的片面性,實現公正、公平、公開。并就這一問題做了相關的規定,一定要由學生本人提出申請,再由班級和輔導員等相關人員進行認定,走正規的篩選程序,避免受助學生的名單獲取出現片面性。
2.明確高校學生受助對象
教育部以文件的方式出臺設立相關的資助規定,要求獲得獎、助學金的學生,一定要符合申請的基本條件以及評審要求。而獎金的發放,有相關的管理監督部門作明確的負責,在具體實施過程當中,提供了公開、公正、公平的參照標準,使大學生資助計劃能夠切實的幫助到家庭困難且品學兼優的學生。
通過大學生資助政策,保證了一部分貧困學生完成了高校學業,讓他們實現了免費上大學的夢想,從而有效地避免人才的流失。例如,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后,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由于經濟的不景氣,很多學生靠借貸的方式完成大學學業,在畢業之后,又要承擔找工作的任務以及償還借貸費用。龐大的經濟壓力,就會導致很多優秀的困難家庭的子女,舍棄上大學的機會,這從社會的角度來考慮是人才的流失,其實更多的隱藏了社會的不公和無奈。因此,幫助困難家庭實現上大學的夢想,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是縮小教育不公的重要舉措,從長遠來看,有利于社會各階層的和諧相處。通過資助的方式,鼓勵了家庭困難的學生更加努力的學習,掌握過硬的本領,這對于未來經濟建設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這種方式,家庭困難的學生逐步建立了自信和安全感,使他們能夠在高效學習當中健康快樂地成長,安心完成學業。可以說這一舉措的實施,基本上實現了我國高等教育公平,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同時維持了高校的正常運行和可持續發展。
(二)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在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實施過程當中.由于涉及經濟利益,所以會難以避免地出現各種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表現為責任分配不合理、高校所承擔的責任過大。例如一些高校為了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對所發放的獎助學金數據造假,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是對國家法律法規的挑戰,同樣也使受資助的學生受到間接的傷害。而就長遠的發展來看,高校也會蒙受巨大的損失。而且由于各高校的隸屬關系不同,所以獎助學金到位的時間也是不同的,由于獎助學金的不到位,致使很多優秀的學生流失。另外,
①課題信息:2018年度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科學研究項目,課題編號:18TS14,課題名稱《精準扶貧戰略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現狀與對策研究——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為例》。貧困大學生的認定工作非常難,因為涉及經濟的利益,導致很多受助學生對獎學金的認定工作有失公平,甚至出現一些見利忘義、不擇手段追求經濟利益的現象,比如很多家庭條件優越的學生,也能夠得到相應的獎、助學金,其主要原因,根植于中國傳統的拿錢辦事的風氣。
1.教育資源與高等教育規模擴大的矛盾
從我國目前的教育資源投入來看,與高等教育規模擴大存在著嚴重的矛盾,在2012年到2014年這三年期間,我國大學生的高校入學人數增幅較大。但我國的教育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卻是有限的,這就導致教育經費嚴重短缺。因此在評定獎助學金的過程當中,出現了很多人競爭一個名額的現象,導致很多貧困的大學生,還是無法享受到大學生資助政策。雖然國家已經注意到這一問題,高校的獎助學金資源由中央、省共同制作的方式變為,由中央、省、省市、各高校共同出資資助,但由于一些地方的市政財政收入有限,使得高校獎助學金的資助時間不到位。因此,這一矛盾的出現,也是當前大學生資助工作實施起來比較困難的原因之一。
2.地區和高校之間地域發展水平的差異
由于各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高校辦學規模不同,在執行過程當中仍然出現非常多的問題。比如說,中央財政雖然在教育獎助學金上有了較大的投入,但是高校承擔繳助學金的資金額度也大幅增加,這就會給地方財政帶來一定的壓力,而一些無力承受壓力的高校,可能會就此拖延獎助學金的兌換時間,這對于各地高校的學生來講,是有失公平的。而且受限于各地高校辦學的規模,高校學生勤工助學的機會和工資,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我國東南地區,辦學規模較大,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較多,而在西北內陸地區,由于受限于自身辦學規模的影響,在勤工助學方面投入資金較少,學生缺乏勤工助學的崗位。而對于高校國家助學金貸款工作,也出現了較多的不平衡現象,這是由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所引起的,在經濟發展水平較好的地方,銀行和高校之間的合作關系較好,對于申請助學金貸款的學生要求比較簡單,程序簡便,這樣學生獲得貸款的比例還比較高,但是對于一些經濟落后的地區,由于銀行和學校的合作關系一般,導致銀行對申請助學金貸款學生要求增多,手續和材料較為繁雜,而且放款的時間比較長,學生獲得貸款的比例比較低。
三、解決我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中問題的相應對策
(一)完善高校關于大學生資助工作的規章制度
中央政府和教育部制定關于高校學生資助的法律法規體系,實際執行的重任卻落在了高校自身,高校關于資助工作的規章制度應該秉持在積極貫徹落實中央規定基礎上,依據各校具體情況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體系。這樣在相對嚴肅的法律法規之下增加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靈活性,呈現法律法規宏觀引領,規章制度極具實效性的政策體系。
另外,國家出臺這一系列政策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為社會經濟的建設和發展培養專業人才,維護社會的穩定。但是在實施過程當中,人們卻常常渴求從中獲利,那么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要扎緊制度的籠子,讓權力行走于制度之下。
(二)提高高校學生資助的整體投入水平
目前我國對于高等教育的需求已經超越了國家的供給,這種需求不僅僅表現在入學學生的數量上,更表現在學生的質量上。資助水平的提升可以讓更多家庭經濟困難且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無后顧之憂。因此,高校和政府要加大這項投入的比重,形成一個更加注重高等教育和高校資助的導向,只有高校和政府注重學生資助并加大投入力度,才能夠提升資助工作的地位,保持甚至擴大受助學生的范圍和數量,保證甚至提高高校學生資助的整體水平。
另外,高校和政府財政承擔的高額支出可以通過其他投資主體來轉移支付。引入社會團體和企業等多主體參與到高校學生資助的工作中,如設立某企業或某個社會團體的獎學金和助學金,高校承擔審核學生申請和推薦的工作,最后的評審權和等級審核交由企業和社會團體。既發揮了多元主體的活力又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高校和政府財政的壓力。
(三)建立大學生信用機制
資助工作多種形式來減輕高校學生的壓力,獎學金助學金的有機組合可以讓不同貧困程度的學生得到不同等級的資助,但是存在高校學生不按合約交還貸款的信用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急需建立一個信息共享機制,在網絡上對申請貸款的學生的信息進行存檔和備案,同時對社會和用人單位開放信用查詢系統,嚴肅嚴格把控大學生借貸還貸的信用指標,助于銀行及時收款,也將信用作為評定大學生能力的一個方面。
四、結束語
高校大學生資助工作是為了實現教育的公平,但由于各地發展水平的差異以及工作內部的矛盾,實踐過程仍然存在非常多的問題,需要政府不斷的完善相關的政策以及制度,通過制度來調整,使政策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相信新時代的到來必將為高校大學生資助工作改革提供契機和平臺,經濟文化社會民生等方面的優化也必將提高對高校大學生資助工作的投入水平,而信用平臺保證助學貸款系統整體優化,最終實現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在效率和公平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李維,中國民辦高校大學生資助政策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6.
[2]張文學.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D].武漢:中國地質大學,2012.
[3]高等學校學生資助政策簡介,中國政府網.
[4]沈曉明,加強學生資助、助力脫貧攻堅[Nl.人民日報,2017(2).
[5]顏黎光,高校資助工作現狀及對策研究[J].高教學刊,2016(2).
作者簡介:
張明,毛浩蓉,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湖南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