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利 陳凱志
摘要:“十三五”規劃綱要為解決失能人員照護問題,提出以全國15個地區作為試點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我國長期護理保險起步較晚,居民對于長期護理保險存在認知和需求不足等問題。本文針對目前情況分析了影響居民長期護理保險需求的相關因素,得出結論并提出建議。希望能使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得到更好的發展,使更多失能人員及其家庭受惠。
關鍵詞: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險:需求
一、引言
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3億,占總人口的16.7%.已經屬于老齡化社會。而普遍存在的4-2-1家庭結構也已經越來越難以解決因病造成的失能人員的照護問題。隨著中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失能人員因為先進的醫療技術維持住了寶貴的生命,但社會失能人員占比越來越高,失能人員的護理問題也就隨之日益凸顯,護理問題已經從家庭走向社會,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社會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這一制度的出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失能人員照護問題,緩解家庭負擔,給失能人員更好的照護條件。
二、長期護理保險的概念
長期護理保險是指當被保險人由于年老、疾病或者傷殘等多種原因導致的需要被長期照顧時,由保險人提供護理服務費用補償的保險。美國健康保險行業協會( HIAA)定義的:“在一個較長時間內,持續地為患有慢性疾病(包括早老性癡呆等認知障礙)或處于傷殘狀態(即出現功能性損傷)的人提供的護理服務。”
世界衛生組織對照護的定義是指由非正規照護提供者(家人、朋友或鄰居)、正規照護提供者(衛生、社會及其他專業人士)以及志愿者進行的護理照料活動體系,以保證那些因不具備完全自我照料能力的人,能繼續得到其個人喜歡的以及較高的生活質量,獲得最大可能的獨立程度、自主、參與、個人滿足及人格尊嚴。
三、長期護理保險參保意愿的影響因素
(一)居民自身相關因素
1.自身健康情況
由于年齡、生活環境及身體素質等情況的不同會導致對長期護理保險有不同的需求。保險更容易產生逆向選擇,即身體狀況較好的人對自己足夠自信,不容易產生對未來的擔憂,所以購買保險的人通常是身體狀況較差的人。身體狀況較差的人由于資金上的消耗以及所導致的收入的減少所帶來的不安全感會加大對長期護理保險的需求。
2.家庭情況
由于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以及我國還有待成熟的社會保障制度,導致失能人群在需要照顧時,配偶成為主要的力量。這也就決定了無配偶的人更容易產生對長期護理保險的需求: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出生于城市中的80、90年的人群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在需要照護時帶來的照護壓力、經濟壓力也使得子女無法承擔長時間的照護服務。
3.對長期護理保險了解情況
對長期護理保險的了解和認知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們的需求情況。由于我國長期護理保險起步較晚,以及國民對保險的意識比較淡薄,大部分人對長期護理保險缺乏足夠的認識。對一項相對較新的保險制度來說,如學歷水平、對保險認知情況、周圍環境、宣傳力度等都會影響國民對長期護理保險的了解情況。
4.經濟情況
經濟條件是人們生活質量的保障,也是人們在生病需要照護時享受更好的醫療設施、照護服務的保障之一。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多考慮購買商業保險以備不時之需,需要照護時可以請得起較為昂貴的護工,而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則沒有購買商業保險的條件,一旦身體狀況惡化需要照護時,他們要承擔更大的經濟壓力。所以經濟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對長期護理保險的需求。
(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相關因素
1.長期護理保險的宣傳程度
由于自1978年我國恢復保險行業以來,發展時間較短以及保險行業前期不規范運作導致了國民保險意識淡薄、對保險存在嚴重抵觸等問題。國民對于保險認識不夠以及宣傳不到位是導致大多數人不了解新的政策制度的主要原因,并且很多網站上對長期護理保險的新聞或者介紹并不十分準確,這對民眾了解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不利。
2.享有長期護理資格難易程度
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手續復雜,申請長期護理保險需要辦理醫療照護待遇手續,需要由本人或其代理人攜帶相關材料向定點機構提出申請,定點機構接到申請后再安排醫保執業醫師對申請人病情和自理情況進行現場初審,在失能情況不好界定的時候,還需要專家現場鑒定,合格后再為申請人進行網上申報,網上審定合格后才能享受長期照護保險待遇。
3.照護機構的照護水平
由于我國長期護理保險起步較晚,我國失能人數較大,專業照顧人員極度欠缺,通常來說,護工和失能人員的照護比例在1:3左右,2015年時真正符合標準的護工只有4000余人,遠遠不能滿足定點照護機構失能人員的照護需求。且照顧人員普遍未接受過較為系統的訓練,所以當被照護者出現較為嚴重的疾病時部分照護機構無法處理這些疾病或者突發狀況。
四、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通過以上內容可以得出影響居民對長期護理保險需求的影響因素。在居民自身因素方面,自身健康情況、家庭情況、對險種了解情況、經濟情況都是影響居民參與長期照護保險的因素。其中身體狀況越差、離異或喪偶、子女數量較少、對險種越了解、經濟條件較差的居民參保意愿越強烈。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本身也對居民需求有一定的影響,居民了解這項制度的人數少,就證明制度本身宣傳推廣不到位、對政策解讀不到位;申領資格過程也相對煩瑣,申請流程還需進一步完善:醫療設備、專業人員配備上需要改進。
(二)政策建議
1.加強宣傳及推廣力度
現如今在交易媒介越來越多樣化、便捷化的時代,傳統線下宣傳已經不能滿足長期護理保險宣傳的需要。除在醫保局、政府大廳、定點照護機構滾動播放對長期護理保險的宣傳介紹語或者印制一些圖文手冊供居民閱讀瀏覽。同時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社交媒體進行宣傳推廣。在宣傳推廣中對相關制度、申保條件、申報流程、報銷比例、注意事項、相關照護機構等進行全面介紹。
2.完善照護服務的內容
在我國,不愿意參與長期護理保險的人大多是不信任照護機構和想在家中接受照護服務,家中環境也被證明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復。所以照護機構可以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多增加家庭照護服務和成人日間照護服務,比如上門護理、上門看護助浴、日間康復幫助、居家療養指導、入住生活照料等等,并且加強社區照護機構的照護水平,通過規范的設計多加引導“居家照護”照護模式。
3.完善照護體系
完善的照護體系是醫療照護保險起步及發展的必要條件。逐漸增加的照顧機構和日益龐大的待照護群體相比還遠遠不足,并且在這些照護機構中擁有良好醫療設備的并不占多數,有的甚至只能做到測血壓、量體重、輸氧等簡單照護工作:照護人員數量極度匱乏并且缺少專業化訓練。所以需要國家增加財政投入,合理地對長期護理保險進行定價,保障照護機構和照護人員的數量和專業化水平。
4.簡化相關流程
嚴格的審核標準和流程能使真正需要照護的失能人員享受更好的照護服務,但煩瑣的申請流程加大了申請者和工作人員的工作難度。可以考慮建立完善的電子健康檔案管理系統,結合需照護人員的照護需求將其納入對應的評估標準中,再通過專業人士的評估和等級認證為他們提供合理的照護級別,這樣不僅能讓他們享受到最適合自己的照護服務,也能使照護機構合理地分配醫療照護資源。
參考文獻:
[1]耿晉娟,劉晉.中國老年長期照護保險需求的宏觀影響因素分析[J].生產力研究.2014(1):95-100.
[2]魏煒,劉雅嵐,我國老年長期照護保險制度構建[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12):190-191.
作者簡介:
陳凱利,長春科技學院,吉林長春:
陳凱志,貴州財經大學,貴州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