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加拿大職教課程為研究對象,對其課程建設理念、課程設置過程、課程結構要素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并得出了對我國應用型本科行業學院建構的啟示,具體體現為構建多方參與的課程開發小組、構建課程整合小組來厘清課程實施中的矛盾、建立動態適應的課程建設體系三大啟示。
關鍵詞:加拿大:職教課程:行業學院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完善國家職業教育制度框架,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育訓結合,這對深化職教體系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將課程體系乃至人才培養體系更加深入地與企業、產業、行業、市場融合。但當前我們正面臨著諸多困難,一是人才培養的供給側改革還不到位,人才產出還不貼切適應企業的發展需要,二是校企合作忽視市場經濟規律,未形成人才培養與企業發展之間的非耦合效應。究其原因,從宏觀層面是制度構建的不夠完善,微觀層面是課程建設的不夠與市場契合。加拿大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程,從形式上看,其課程體系帶有美國CBE模式的影子,但隨著其教育體系與教育理論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的加拿大特色。本文從課程建設的微觀視角,以加拿大職教為借鑒對象,探索符合應用型本科行業學院的構建模式。
一、動態適應的課程建設理念
加拿大職業教育課程建設緊緊圍繞行業與經濟的發展,把握服務與就業兩個關鍵點。由于當前經濟態勢的快速變化,學校需要迅速地對企業、行業、產業的變化做出回應才不至于出現供求相悖的情況,因而,加拿大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設置,一方面是以項目的形勢將企業、學院、學校、政府共同融入育人過程,另一方面,增加企業的課程參與度,并根據企業的實際反饋不斷更新與修正開設的課程。
二、多方參與的課程設置過程
課程設置盡管是以靜態的文本形式呈現的,但從其內容中卻能反映不同時期對于諸多知識的權衡與取舍。在加拿大,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必須征求行業委員會的意見,行業委員會的構成人員分為主席(有政府和企業工作經歷)、工商界雇主,勞工、教育界人士、政府官員。其中企業雇主和勞工占了半數,該顧問委員會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來確定該行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態度和能力,這樣就保證了企業與高校人才培養之間存在著穩定的聯系。
三、“工學適調”的課程結構
正如上文所說,加拿大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方式是以項目的形式進行的,項目有自身的課程運轉體系,因而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課程與實踐訓練的操作課程的安排不受制于其他課程的干擾,課程實施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在課程中以工作任務的方式上課,在課堂上或者是課后將工作任務完成:二是前期進行一些理論課程的學習,后期再通過大規模的實踐訓練來鞏固理論知識,增強實踐技能。
四、對應用型本科行業學院的啟示
隨著國家政策的變化,對現代學徒制等一系列相關的培養方式的探索走到了幕前,行業學院作為應用型本科進行校企合作的重要研究試點,也必然要遵循職教改革的需要,但多年的探索下來,我們發現,行業學院的參與各方都存在一定的困難。一是在學生參與上,未形成合理的學分互認體系,學生既要修本專業的課程又要修讀行業學院的規定課程,課業壓力大;二是學院層面,鑒于服務社會、促進學生就業的需要,在行業學院中企業有多大的參與權需要斟酌,盡管在課程開發與設置過程中有企業的參與,但未能以企業的意見為主。三是在學校層面,許多行業學院的建立是以學院為主導的,學校沒有形成科學的指導意見。鑒于此,我們從加拿大職教課程建設中看到了啟發。
一是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學校、學院共同參與的課程開發小組。這樣一方面能夠使企業享受更多的政策資助以彌補其在參與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投入,另一方面能夠使培養目標更加市場化。
二是構建以學校為主體,學院為主導的課程整合小組,對各方面的資源進行整合協調,來解決學生在行業學院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厘清因不同培養目標(包括行業學院目標、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學校人才培養目標)之間的異與同。
三是構建動態適應的課程建設體系,這是出于課程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可以每年以問卷、訪談等形式對課程實施參與者,包括任課老師、學生、企業從業者、行業從業者等,通過課程評價的方式,使課程建設形成回路,形成科學的課程設置體系。
參考文獻:
[1]穆曉莉.加拿大高等教育政策發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2]楊秀蕓.職業工作崗位的分析和培養目標的確立——談加拿大BCIT的經驗[J].海淀走讀大學學報,2000:64.
[3]姜鳳春.中美研究型大學本科課程結構比較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8(6):45.
作者簡介:
周杰,江蘇理工學院商學院,江蘇常州。
①本文系江蘇理工學院學生教育管理《基于“行業學院”的大學生就業結構性矛盾解決路徑研究》專項課題( KYY18532)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