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紅梅
師幼互動是幼兒教育的基本形態,它貫穿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關鍵因素。幼兒通過與教師的有效互動,能夠發展自我,建構行為模式。為了保障師幼互動的有效性,我對存在的障礙進行研究與分析,并制訂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解決措施,切實提高師幼互動的質量。
三重障礙
第一,幼兒的主體地位被替代。師幼互動時,應充分保障幼兒的主體地位。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幼兒的主體地位常常被取代。過于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教師常常在教育活動中將自己定位為組織者、策劃者和領導者,并在活動中起著絕對的支配作用,而幼兒則成為被支配的對象,影響了互動效果。
第二,幼兒的興趣受到限制。日?;顒又校糠纸處煙o法接受幼兒的某些行為,甚至對幼兒的“出格”行為感到惱怒,比如有的幼兒在墻面、地面亂涂亂畫,甚至搞惡作劇,被教師嚴厲批評。還有的幼兒對教師的一些要求缺乏理解,只遵從自身的喜好開展活動,當其行為受到約束時,幼兒便會以特殊的形式進行抗議,比如在教室里搞破壞、與同伴鬧矛盾等,從而加劇了師幼之間的矛盾。
第三,幼兒由于性格差異受到教師的不同對待。在教學活動中,一些性格外向、活潑開朗、行為積極的孩子經常受到教師的關注;而性格內向、不愛表現的幼兒容易被教師忽視;過度活躍、經常出現違紀行為的幼兒也會讓教師感到頭疼,因此在師幼互動中經常被教師拒絕。與教師親近的幼兒,往往容易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與教師互動的機會多;反之,則容易受冷落,參與互動的機會少。
解決技巧
調整角色定位,發揮幼兒主體作用?!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痹谌粘;顒又?,教師要在頭腦中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明白幼兒是一個發展的、能動的主體。因為任何外在教育環境都必須通過幼兒的努力,才能實施教育功能的內化,最終落實到促進幼兒發展上。所以,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從研究幼兒入手,促進幼兒發展。
善于捕捉幼兒興趣點,積極引導。教師應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保護幼兒好奇心,尊重幼兒的興趣和愛好。比如:孩子在地面或墻面亂涂亂畫時,教師應該對孩子喜歡畫畫的興趣給予肯定,對作品內容給予積極的評價,然后告訴孩子,如果喜歡畫畫,可以選擇在紙上畫。教師還可以給幼兒創設一個適合的場所,提供材料,鼓勵幼兒進行大膽創作與表現。
接納與尊重幼兒,營造互動氛圍。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征,教師應該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幼兒,不應該根據自己的喜好而偏愛或者疏遠某個幼兒。教師要根據不同幼兒的特點采取不同方式,給予每個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機會;要尊重幼兒個體差異,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使幼兒感到被愛與被尊重,從而筑牢互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