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早期閱讀之于學前兒童的學習與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開展早期閱讀的教育實踐中,要注意哪些問題?怎樣的閱讀教學策略可以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專注力?如何將早期閱讀與游戲相結合,讓幼兒身心愉悅,促進幼兒自主性發展?讓我們走進一線,聆聽他們的思考與探索——
◎玩中讀,做中讀,思中讀
我們在早期閱讀課程的組織實施中,注重凸顯早期閱讀教育特點,如注意運用有效的閱讀策略,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關注早期閱讀目標的達成,依據體裁特點組織適宜的活動,促進兒童評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鼓勵兒童的創意表達等,主要有以下策略:
玩中讀。玩是幼兒的天性。在玩中讀,是提高幼兒閱讀興趣,豐富幼兒民俗文化閱讀經驗的有效途徑。通過表演游戲加深幼兒對閱讀內容的理解,體驗圖畫書中的活動或游戲,讓幼兒切身感受其中蘊含的民俗情感等。如在《老鼠娶新娘》圖畫書閱讀的基礎上,提供相應的道具、頭飾等引導幼兒進行老鼠娶新娘的故事情景表演,幼兒不僅鞏固了對故事情節的認識,而且在抬轎子、坐轎子、蒙蓋頭等活動中體驗了中國傳統婚嫁民俗的樂趣。
做中讀。我們非常注重幼兒搜集資料、表達能力的發展,將調查表作為我們實施閱讀活動的一個重要方法。我們會鼓勵家長和幼兒一起調查和搜集有關節日的資料,完成調查表,并帶到幼兒園進行分享。
思中讀。反思、質疑、預設、假設閱讀內容的經驗,是幼兒能夠流暢閱讀的策略經驗準備,是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我們根據閱讀素材的特點,在故事開頭或中間設置懸念,給幼兒留出想象和猜測的空間,以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同時引導幼兒帶著尋求答案的心理有目的地去閱讀圖畫書內容。
茅琴美? 上海市浦東新區天虹幼兒園園長
◎以學定教,激發閱讀興趣
首先,利用戲劇表演,外化幼兒情感體驗。我們試圖突破傳統閱讀學習模式,大膽嘗試了戲劇表演活動,運用多元感官體驗的方式,幫助孩子們獲得充分的民俗圖內容體驗,并更生動地表達他們的理解。
其次,嘗試質疑教學,鼓勵幼兒發現問題。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和幼兒的對話往往呈現出比較單一的模式,使一部分孩子學習的熱情不高,注意力容易渙散。在閱讀民俗繪本的研究中,我們嘗試運用了“質疑教學”的指導方法,鼓勵幼兒在教師發問前,先提出各自的問題,鼓勵他們通過反復細致的讀圖來尋找共同討論的話題,這一方法在實踐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再次,修改畫面和文字,增強圖文聯系。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一些民俗圖在閱讀理解時必須依賴于一定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而幼兒對這一類知識了解得并不多,給閱讀理解帶來了更大的難度,影響了一些故事的整體感受。有了這一認識,我們加強了對圖文關系的解析和處理,在教學中對于一些重點閱讀的民俗圖進行了必要的加工,增添了幫助幼兒理解的內容。
最后,設計閱讀游戲,強調文化體驗。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努力探索游戲化教學的各種方法,因為我們深知,以學定教才能收獲最好的教學效能。因此,在開展集體閱讀時,我們也會積極運用設計游戲的方式,來激發幼兒解讀民俗圖的興趣。
祝曉雋? 上海市浦東新區天虹幼兒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