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來發布了權責發生政府會計制度,我國政府會計改革也進行到第三個階段,完善政府綜合人財務報告審計制度階段。因為我國政府大部分都是以預決算審計為主,與財務報告審計相結合一定是趨勢。本文通過分析美國財務報告審計發展的過程,探討了我國財務報告審計與決算審計相結合的重要性。通過交叉審計流程和體系大概了建立了一個框架。
關鍵詞:財務報告審計:預決算審計:協調整合
一、引言
我國政府開展政府預算執行和決算審計工作已經17年了,隨著審計工作的不斷深入擴展,預決算審計對國家財政的監管作用也越來越大。但是與其他國家的政府財政報告審計比較起來,我國的仍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總的來說,預決算審計是我國政府審計中和政府會計聯系最密切的,目前已經有很多國家已經把政府財政報告審計和政府審計融合在一起。基于此,國務院提出相應的方案,財政部頒布的政府會計準則明確了我國財務報告審計與預決算審計協調的“雙體系”模式,這將會是我國財政制度面臨的新挑戰。
二、政府財政報告審計的智能解析與國外發展經驗
(一)“雙體系”下政府財政寶蓋審計制度智能解析
1.增加政府公信力和財政透明度
我國全責發生制政府會計改革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體現政府財政狀況如何和運作效率是否高效,提高政府財政的透明度,有利于提高政府在公眾面前的公信力,為了完成這樣的目標就必須編制政府財政報告。而政府財政報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又必須構建起一個完整的政府財政報告審計制度,年度財政報告的鑒定工作必須要由獨立的機構來完成,還要提出改進的方案。鑒定過的財政報告可以保證其真實性,可以讓公眾和政府及時地了解我國財政的具體情況,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更有利于政府履行職能。
2.服務于政府信用評級
新修訂的預算法,政府可以根據各地方的具體情況發行地方性政府債券。與此同時,發行地方性政府債券也要由財政部門進行評級,保證投資者的利益,給投資者提供相應的決策信息。財務信息是政府信用評級的數據來源,政府財政報告審計也可以鑒定財務報告的真實性,不然就可能導致政府失去公信力。因此,政府財政報告審計制度有利于提高政府財政的透明度,財政信息公之于眾,政府的公信力也就越強。政府信用的提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政府有良好的政府信用評級機制,還有利于政府招商引資。所以,政府財政信用評級不可或缺的就是政府財政報告審計。
3.提升政府運行效率
政府財政收支具體情況是否真實主要是由預算審計來鑒定的,但是很難對政府財政活動的風險性進行準確的評估。我國建立政府財務報告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提高政府財政的透明度,增強政府在公眾面前的公信力。第二,提高政府的運行效率,使政府的財政風險降到最低。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審計不但可以保障債務風險評估的質量,還可以基于權責發生制,體現政府財政活動績效的真實性。
(二)美國政府財務報告審計制度的剖析與借鑒
審計署、監察長辦公室和注冊會計師構成了美國政府財政報告審計工作。因為審計署的聯邦政府預算審計以收付實現制為主,基于權責發生制的財務報告審計的能力不足,審計的資源也相對缺乏,所以把部門財政報告審計工作交給監察長辦公室更有利于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監察長辦公室和地方政府再把審計工作細化,公共部門審計工作使注冊會計師參與進來,這么做不但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的優勢,一定程度上還保證審計的獨立性和效率。即使我國的情況和美國有所差別,但是像審計工作的分配上,我國還是可以借鑒美國的經驗。提高財政透明度是目前我國政府財政改革很重要的目的之一,政府債務風險要防范,通過借鑒國外值得借鑒的經驗教訓,有利于建立政務財務報告制度,政府財務報告審計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必須嚴肅認真對待。
三、政府財政報告審計與預決算審計協調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我國政府審計發展的必然趨勢及時建立政府財務報告審計支付,由于長期受到法律準則、人力資源和財政體制的限制,我國的政府審計主要由預算執行審計、決算審計等組成。隨著國際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準則的不斷深入推廣,我國的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也慢慢地進行了改革,完善政府財務報告審計是很重要的一項任務,推動傳統的政府審計和政府審計財務報告審計協調整合。
1.推進政府會計改革的進程
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改革的計劃,完善改革的第三大任務就是建立政府財務報告審計制度,按照時間順序來看,因為政府財務報告的編制要公布出來,所以,通過政府財務報告審計進行鑒定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將預決算審計和政府財務報告協調整合在一起,鑒定和評價我國財政狀況時從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兩個方面進行,可以推動我國政府會計制度“雙體系”的完善,促進政府會計改革。
2.完善監督體系,響應反腐倡廉
審計是國家經濟和國家監督體系中很重要的部分。建立政府財務報告審計制度有利于拓寬我國政府的審計體系,有利于政府審計報告和預決算審計協調整合框架的形成,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審計充分發揮監督國家財政的作用。與此同時,還有利于響應反腐倡廉和完善國家監督體系。
(二)可行性分析
1.政府審計體系的成熟
我國審計署已經成立了35年,當前我國審計工作不但包括預決算審計,還包括國家專項資金審計、國家扶貧資金的審計等等,政府的審計體系越來越完善。我國審計拓寬不僅僅體現在審計的范圍上,還在審計內容上有所拓寬,全方位的審計監督國有資產、公共資金等等。
2.注冊會計師審計的高速發展
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雖然開始比較晚但是發展的速度驚人。20世紀90年代政府大力支持外資所進入到中國市場與內資所共同創辦會計師事務所,國外很多值得學習的審計資源和技術也運用到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行業中來,有利于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發展。
3.政府審計部門對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購買
現在我國審計部門在預算執行審計各地方政府部門時,已經有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即省市級政府及以下機構,審計部門再審計包括企事業單位的政府部門下屬機構,在這當中與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合作。所以,現在注冊會計師參與公共部門審計工作中來是很常見的現象了,這也為以后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我國政府審計與注冊會計師審計發展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以國際視角看我國的審計行業發展速度也非常快,時間短,成效大。除此之外,現階段注冊會計師參與公共部門審計工作也為我國建立政府財務報告制度奠定了基礎,先進的審計技術和比較健全的審計制度體現也有利于財務報告審計與預算審計的協調整合。
四、政府財務報告審計與決算審計的整合框架
(一)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審計
縱觀其他國家,很多國家都已經實行了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按照不同層級,把一些審計工作交給注冊會計師完成。基于分析國外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審計發展的進程,從我國政府審計監督體系和存在的缺點來看提出了以下兩點。
1.有利于彌補我國政府審計力量的不足
我國政府審計資源長期以來都比較稀缺,建立完成好政府財務報告之后,我國審計將要面臨更大的資源方面的壓力,其中也包含了財務、技術、人力等等。將注冊會計師融人大公共部門的審計中來,不但可以緩解審計資源的壓力,使審計資源運用到該用的地方,而且有利于改善審計工作。與此同時,還可以彌補政府審計力量較少的問題,注冊會計師參與公共部門審計工作還能促進我國審計市場的發展,用需求來促進供給的發展,持續為我國審計事業輸送人才,促進審計行業的快速發展。
2.有利于完善監督體系
提高國家財政的透明度,提升政府在公眾面前的公信力是政府會計改革很重要的目的,因為政府審計實際上就是政府鑒證自身,所以一不小心就會導致公眾質疑政府審計的真實性。注冊會計師審計是獨立于政府部門的,注冊會計師負責審計政府財政報告,可以提高政府財政報告的真實性,提高公信度。注冊會計師審計還可以評估政府財政收支是否合理和政府的運行效率,辨別財政風險,有利于降低政府財政的風險。
(二)培養多元化人才
很多政策的實施最重要的還是人才。建立政府財政報告,協調整合政府審計體系,這些政策制度的最終落實還需要審計人員,審計人員需要融會貫通各類審計工作,連接起“雙體系”下預算審計與政府報告審計,這么做才能使得在進行審計工作時提升效率。關于培養審計人才有以下三種做法。
1.加強培養高校人才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擁有眾多培養人才的資源,目前高校和政府財政報告審計研究的人才還比較少,主要還是傳統的政府審計和注冊會計師審計研究教學。在當今時代背景下,高校要注意培養人才,制定人才培養的計劃,學科課程的建設也要加強,注意教材內容的編寫,培養政府預決算審計和財務報告審計的人才。
2.完善審計人員后續教育
因為現在很多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主要還是集中在傳統預決算審計中,為了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政府財務報告審計工作,一定要加強審計人員的培養,制定審計人員培養計劃,讓審計人員可以了解最新的政策變化情況。同時還要完善相應的考評體系,獎勵政府審計工作者,并且給他們提供繼續深造的機會,注重人才的培養,為以后奠定人才的基礎。
3.拓寬人才培養渠道
在信息化時代不斷發展的今天,不僅僅是高校負責培養審計人才,審計領域平臺網站也可以培養審計人才,因此就要注重審計領域平臺網站的建設,要提供優秀的審計教學資源,讓更多的審計工作者可以及時的學習。另外,政府部門還要和高校加強合作,通過舉辦實地觀摩、專家講座等活動,讓更多的高校學子體會到審計工作。
五、結束語
建立政府財政報告審計制度是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內在要求。政府財務報告審計與決算審計協調整合對形成我國政府審計體系來說非常重要。通過構建政府財務報告審計與預決算審計協調整合,大體解析了協調整合的框架,給兩者的整合提出了部分建議,加強人才培養、引入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等等。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為我國“雙體系”下財務報告審計與預決算審計協調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佚名.“雙體系”下財務報告審計與預決算審計協調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18,29(5):88-96.
[2]陳嬌嬌.整合審計模式下財務報表審計收費影響因素研究[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7(5):70-80.
[3]張麗靜.第八次IPO重啟背景下財務報告質量與內部審計隸屬模式關系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14(7):37-39.
[4]李珩.整合審計下的內部控制審計水平與財務重述研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6( 18):129-130.
作者簡介:
蘆娜,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黑龍江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