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經濟新常態局勢的出現,經濟增長速度漸緩,無論是從國民經濟的角度來說,還是從企業內部運行機制的角度來說,都需要對現行結構進行調整,以此完善內部管理機制,進而保障效率和效果。電子商務財務管理屬于企業內部管理機制的重要構成部分,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優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應用管理會計,才能更好地完善財務管理制度。
關鍵詞:電子商務: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應用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商務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現階段,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與傳統商業模式不同,電子商務財務管理運行機制也有著顯著的特征,但是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電子商務財務管理應該得到優化,管理會計的應用需要逐步進行強化。管理會計是根據財務管理的相關數據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做出一定的決策,需要財務管理提供相應的數據和信息。以管理會計思想和運作模式推進財務管理工作的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是當前電子商務企業應該主要考慮的問題。
一、電子商務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融資能力受到限制
現階段,電子商務類型較多,且發展比較迅速,雖然規模不一,但是后勁十足。然而這些新型的電子商務企業,其融資能力普遍較弱,容易受到內外部環境和條件的限制。融資能力的欠缺再加上內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信息不能及時獲取,導致企業生存和發展處于困境。
(二)財會人員專業素質較低
傳統的財會人員習慣了過去單一化和簡單化的運作模式,對于現階段所暴露出來的信息化問題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電子商務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專業人才普遍比較欠缺,同時企業又不太重視人員的培訓和開發工作,使得后備力量也不充足。人才的匱乏導致電子商務財務管理遭遇瓶頸,難以突破和進一步發展。
(三)核心技術比較滯后
電子商務本身需要接觸新興事物和新型理論,財務管理的各項工作開展需要以數據和信息作為重要的基礎和依據,如果相關技術比較落后,那么勢必會影響電子商務的改革和更新速度,不利于其長期發展。當前,傳統的財務管理技術和方法已經逐漸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在數據和信息處理方面,明顯力不從心。沒有強有力的數據和信息處理技術為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提供支持,電子商務企業也很難獲得市場競爭的勝利。
(四)信息化平臺穩定性較低
目前,很多電子商務企業都已經構建了財務管理信息化平臺,通過平臺的輔助作用提升管理會計工作的效率。但是在實踐中,如果這些信息化平臺在運轉期間遇到一些技術問題,導致平臺穩定性出現較大波動,且電子商務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進行維護和解決,為此所造成的各項費用和開支較大,不利于電子商務企業利潤的獲取。
二、管理會計在電子商務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一)提升融資能力
針對電子商務當前融資渠道狹窄、融資能力不強的問題,可以借助管理會計的思想進行完善。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國家和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作用,選擇合適的融資渠道,拓展融資路徑,尋求足量的融資容量;另一方面,應該積極發揮電子商務自身的特質。一是通過創新提升電子商務自身價值,以此獲取國家和政府在政策、方針方面的傾斜,從而獲取發展機遇:二是電子商務企業可以優化客戶管理關系,在自身利益和客戶需求二者之間尋求均衡發展的狀態,從客戶中贏得融資的機會,解決“融資難”的困境。
(二)提高財會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能
一方面,電子商務財務管理工作應該積極引進專業人才,尤其是精通管理會計運作模式的核心人才。為了更好地吸引優質人才,可參考行業薪資水平,進而對內部薪酬管理體系做出相應調整,以此獲取人才的青睞:另一方面,電子商務財務管理工作應該具備強有力的創新意識,充分發揮現有專業人才的能動性和積極性,優化管理會計模式和方法。
(三)注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現代信息技術,只有不斷更新自身發展理念,及時引進現代信息技術的主流思想,才能更好地服務于互聯網時代的客戶需求,才能提升自身發展的空間。借助現代技術,主要目的在于利用數據庫本身的職能特征完善財務數據分析系統、銷售跟蹤系統以及物流查詢系統等,以此彌補現代信息技術引進之后所帶來的各項損失。
(四)優化企業數據平臺功能
現代化電子商務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數據平臺的建設。且在構建數據平臺的同時,要及時做好平臺的優化措施,充分保障電子商務的發展。從管理會計的角度來說,電子商務企業應該在強化財務管理工作的同時提升數據安全問題,切實推動電子商務企業的發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電子商務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其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依然較大。要想在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保持持久的發展動力,需要從內部管理機制上做出一定的調整。因此,電子商務財務管理過程應該積極引入管理會計,以管理會計理論和運作模式為引導,推動電子商務財務管理過程的革新,進而完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尋求更為有效的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肖瑤,電商企業在大數據條件下對管理會計的創新應用[J].品牌研究.2018(1):78-79.
作者簡介:
彭淑君,廣東省技師學院,廣東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