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幾年,我國政府與社會都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加大了關注度,本文首先從互聯網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融資現狀著手,對發展過程中的融資難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融資創新實施對策,希望可以為互聯網融資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良好可持續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融資: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創新
一、引言
互聯網金融與以往金融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性,如可有效處理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首先,創新了信息獲取與傳播途徑。線上線下相互結合的融資宣傳模式與信用審核模式,對于處理信息不對稱這一問題非常有利。其次,其所存在的邊際成本逐漸降低與邊際效益逐漸增大的特點對于企業的融資來說非常有利。除此之外,互聯網金融的服務范圍非常大,并且形式也較豐富,模式本身的開放性與針對性,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創設了方便和低成本的高質服務。
二、融資現狀
現時期,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成為我國整體經濟增長中,最具活力的內在動力,對于促進我國國民經濟與區域經濟發展非常有利,然而在此情況下,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多問題,特別是在發展期間的融資問題越來越嚴重。我國的一些中小企業,基本都是民營形式的,并沒有合理科學的融資風險防范機制,由于融資風險的意識薄弱、銀行不愿融資、融資辦理手續復雜等原因的存在,造成我國一些中小企業的融資之路非常崎嶇。現階段我國走的是社會主義路線,在這種經濟體制背景下,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存在,然資本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的主要構成部分,但其也同樣存在很多不可規避的風險。原本融資問題及其所產生的風險就會對中小企業發展形成阻礙,再加上經濟市場中存在的一些不可控因素,致使我國很多中小企業很難獲得大的發展和進步,為此根本不能充分發揮我國在經濟發展中的潛在能力,盡管政府與有關部門正最大限度地解決融資難的問題,然而一直都無法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局面。資本需求大、融資風險高及對外源融資的依賴性較大等特點,是現時期我國很多科技型中小企業特有的融資特點。科技型中小企業常用的融資方式有向銀行借貸和投資入股兩種方式,融資的用途較多,然而融資渠道卻非常有限,融資成本高與滯后性的融資觀均都會對企業發展產生直接并且較嚴重的影響。
三、融資困難原因分析
(一)政府方面
1.信用擔保機制并不完善
現時期,我國中小企業對口服務的擔保機構存在規模小、自我資本薄弱的問題,因此不能有效降低信貸風險和轉移風險,在與銀行實施信貸擔保的時候,處于弱勢地位,很難以平等的身份與銀行實施信貸業務往來。此外,信用擔保機制不健全、缺少與之相匹配的法律規范與補償機制,正因為這些因素的存在,造成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機構無法獲得有效發展,從而也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造成影響。
2.金融政策不完善
最近幾年,我國政府為了輔助實體經濟發展,提出很多減稅降費的政策,其中包含“營改增”、調整企業五險繳納比例、精簡企業交易費等,這些對策都在不同程度上降減了企業經營成本,然而卻不能從根源上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形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有些政策實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為此企業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內獲得任何利益,除此之外,對中小企業發展所實施的金融政策也并不完善。
(二)企業自身
1.管理模式滯后,缺少專業人才
在我國很多中小企業內的領導人員都缺少金融專業的相關知識,由于知識體系的不健全造成其融資意識不強,同時對企業自身融資方式選擇也就不能把握好,所以在企業發展期間急需融資的時候,根本不能與一些金融機構進行有效及時的溝通。除此之外,對金融市場變革情況,和對央行或是政府的一些金融決策也缺少敏銳的洞察力,不能及時獲得信貸產品與金融創新的相關信息,為此很難得到金融機構資金上的支持。
2.抗風險能力弱,信用等級低
我國中小企業在融資活動中會遇到兩類風險,即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外部風險通常是因為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而對企業經營產生的影響,主要包含央行的利率調整、市場價格變化及宏觀經濟政策規定等,企業不能對這些變化做出及時的反饋而導致企業虧損或是現有資本不夠抵債等困境。而內部風險基本都是因為企業本身發展或是內部經營失誤而對企業產生的不利影響,主要包含內部管理的松懈、財務賬目不清、產權模糊、風險識別和預防機制不足等。
四、融資創新實施對策研究
(一)全面完善征信體系
征信體系確切地說就是融資的基礎。數據的核心機構央行征信中心能夠獲得工資收入和貸款記錄等最為基本的信息,由此可以有效解決科技型企業其信貸記錄不完整的問題。互聯網金融利用與客戶的密切聯系、數據來源廣并且多樣化等優勢,來為企業提供完善的銀行征信體系服務。隨著數據分析法的不斷完善,促進風險控制體系與征信體系的更新速度更快,如此監管效率也會隨之提升,最終使融資成本有所降低。然而與美國的征信機構及龐大數據源相比,我國則還沒有有效管理好各征信機構的良好合作關系,所以也就無法對體系內的信用信息實施共享管理。在互聯網金融下,需不斷增大數據量和種類及提升分析效率,并加強征信機構間的合作與共享,由此才可以更好地與央行征信系統相互配合,共同形成完善的征信體系,由此為銀行機構提供安全準確的評估依據,從而使信用風險有所降低。
(二)構建大數據估值
企業估值是投資人的信心基礎,在融資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型中小企業因為自身資產少并且風險大的特點,再加上缺少歷史數據與同類可進行比對的企業參考數據,在此情況下依據以往較落后的方法來構建財務的數據估值,通常會帶來投資決策上的困難。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為原始數據與信息收集提供了較大的方便。除了企業的財務報表數據以外,還需不斷挖掘企業領導人員的整體素質及經營成效等相關信息。
(三)重視信息傳播系統平臺的推廣應用
互聯網金融擁有一種非常大的特點就是傳播的范圍廣、并且成本低的優勢,與以往融資相比更適合普惠金融發展理念,利用廣闊的傳播平臺來實現信息的低成本,從而吸引大量的投資主體紛紛參與到融資活動中,由此與各種形式下的融資需求形成契合。互聯網金融其所具有的聚少成多、續短為長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投資主體多元化與投資形式多樣化方面,在此情況下可利用數據分析來實施針對性借貸,從而有效應對以往商業銀行融資模式期限不匹配與償還期不協調的問題。
(四)靈活運用多種融資模式
互聯網金融所特有的融資多樣化與專業化的特點,可以有效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各個時期的不同融資需求,同時還可為其提供融資機會。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在對融資模式實施創新的時候,需重視對功能進行整合,利用對多角度的多維評估與不同融資模式的有效搭配,構建有針對性的并同時可以滿足科技型企業不同時期的融資需求。
五、結語
總體來說,融資問題長期以來都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面對的難題,然而對融資模式進行創新是處理融資問題的重要途徑和手段,然而這一項工作并不簡單,其所關聯的因素會非常多,特別是在實施知識產權的融資時,思考的問題與風險會更多,為此除了企業需努力的進行探索以外,也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幫助,由此一起為我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童爽.科技型中小企業初創期互聯網融資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6.
[2]王洪生.科技型中小企業云融資模式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5.
[3]法玉琦.科技型中小企業項目融資途徑研究[J].人民論壇,2013 (13).
[4]張元振.科技銀行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J].銀行家,2012(12).
作者簡介:
張向陽,北京國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