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互聯網和信息通信技術延展深化傳統金融業務的互聯網金融模式近五年增速發展,以普惠金融為核心的P2P網絡借貸業務具備廣泛的用戶基礎,真正將金融與實體經濟切實有效的連接。2014年開始,互聯網金融連續5年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以“規范”“健康”“去風險”作為核心關鍵詞,意味互聯網金融行業將面臨最嚴格的監管和變革。本文旨在討論監管要求下,如何平衡“快理財”與“低風險”共同需求的“自動投標”產品設計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P2P網貸:監管合規:自動投標
自“互聯網金融元年”開始,2014年互聯網金融首次登上政府工作報告,“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是金融體制改革中的一大方向。2015年,“新業態”的快速成長也得到了充分肯定。自2016年起,隨著迸發式的業務增長,“風險”也悄然而來,至2018年,政府提出“健全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監管,提升監管效能”,訂立了“嚴監管…‘重規范”的發展基調。
一、P2P網貸的監管歷程
2015年7月,人行會同工信部、公安部、銀、證、保監會等十部委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制定行業基本法,首次明確個體網絡借貸機構信息中介性質及信息服務本質,監管主體為銀監會,有效遏制行業野蠻增長,填補監管空白。
隨著監管政策逐步趨嚴,2016年4月,專項整治拉開帷幕,由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整治違法違規行為,防范風險,建立監管長效機制,促進有序發展。此后,針對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一系列監管辦法陸續出臺,從《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2016年8月)全面規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準許及紅線規避的相關要求,到《信息披露個體網絡借貸標準》(2016年10月)和《自律管理規范》(2016年10月)關于中介機構對用戶、監管機構、行業協會需完整公開信息披露出明確要求,以及銀監會發布的《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2017年2月)和《資金存管系統/業務規范》(2017年9月)均對機構具體接入商業銀行資金存管業務細節進行了規范,從本質上防范資金挪用風險。并由專項整治辦發布《關于開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測評工作的通知》(2017年11月)為銀行開展資金存管業務提供資質規范。緊隨其后的《借貸合同要素規范》(2017年9月)為網貸機構線上借貸業務的實質合同依據建立法律保障途徑。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與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相輔相成,督促機構對接信息披露公共平臺、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遵守債務催收自律公約、營銷和宣傳活動自律公約,杜絕并化解風險,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針對防范風險、規范整頓行業亂象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之后,網絡借貸中介機構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進行深入的整改,合規備案工作逐步進入安排部署階段。自中國銀監會、工信部、工商總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的通知》(2016年11月)后,各項風險整治和業務合規工作均如火如荼地展開。2017年6月,人行等17個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明確風險清理整治工作的各項時間節點及工作要求。同年8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于落實清理整頓下一階段工作要求的通知》,出臺具體實施依據。2017年12月,工作組再次發布《關于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按照時間計劃進一步明確整治工作的推進過程,并對債權轉讓、風險備付金、資金存管等關鍵性問題做出進一步的解釋說明,并規定2018年6月全部備案完成的時間要求。2018年8月,工作組發布《關于開展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及《P2P合規檢查問題清單》,正式進入監管部門的合規檢查階段。
二、P2P網貸“自動投標”監管要求
銀監會、工信部和公安部聯合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中對P2P網貸機構的定位,信息中介僅可開展為借貸雙方提供、發布信息的“橋梁”業務。網貸機構中的“自動投標”功能即為用戶提供便捷資金出借的投標工具。鑒于“中介機構”的定位,監管部門對此項業務開展多維度的監管。
(一)嚴令不得歸集出借人資金,設立資金池
《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第三條和《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均規定“P2P網絡借貸平臺應落實信息中介性質,不得設立資金池”,不得直接或間接歸集出借人的資金,“不得非法集資”。是否存在歸集資金設立資金池的行為,取決于用戶資金是進入平臺自身賬戶后匹配項目還是直接進入借款人資金賬戶。
從監管角度出發,不歸集資金的要求必須配套以銀行資金存管的規定進行實現,《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八條,“應當實行自身資金與出借人和借款人資金的隔離管理,并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資金存管機構”,這是杜絕資金池模式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時,《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第十二條(二)“為機構開立網絡借貸資金存管專用賬戶和自有資金賬戶,為出借人、借款人和擔保人等在網絡借貸資金存管專用賬戶下分別開立子賬戶,確保客戶網絡借貸資金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自有資金分賬管理”,借此來保障出借人賬戶資金的出賬必須是遵從正確的投標指令而直接進入借款人賬戶,與平臺自有賬戶沒有任何交叉。
(二)出借人應充分認知并自行決策投資行為
《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第十四條“參與網絡借貸的出借人,應當具備投資風險意識、風險識別能力,擁有非保本類金融產品投資的經歷并熟悉互聯網。”這就要求,出借人必須在投資之前充分了解融資項目信貸風險,并確認具有相應的風險認知和承受能力。同時,在出借人的應當履行的義務中,也對充分了解信息基礎上的自主投資應自行承擔借貸產生的本息損失做出了規定。
這就要求網貸機構首先要充分發揮信息中介的職能,對項目進行詳細盡職調查,并“向出借人充分披露借款人、融資項目、風險評估、未到期項目資金運用情況等有關信息”,不得“直接或變相向出借人提供擔保或者承諾保本保息”,為出借資金的流通去向提供清晰的認知渠道。需站在專業的角度,通過對出借人的基本財務狀況、投資經驗以及承受能力的信息收集,引導投資人對自身投資偏好做出認知,理性投資。應保障出借人充分的決策權,“未經出借人授權,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代出借人行使決策。”
(三)留存用戶日志、交易記錄及相關數據資料
《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第十八條:“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記錄并留存借貸雙方上網日志信息,信息交互內容等數據。”記錄并妥善保存網絡借貸業務活動數據和資料,保存期限為“自借貸合同到期起5年。”《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也針對保管內容進行明確的規定,做出雙保險。
所有相關數據資料的保留,一是為了留存借貸相關用戶和中介機構的行為軌跡,做到用戶操作、資金的有跡可循。二是為了留存借貸行為的法律鏈條,最大限度保障出借人的合法權益。
三、P2P網貸平臺“自動投標”產品設計要點
基于上述監管要求,網貸平臺為了滿足目前出臺的監管要求,在設計“自動投標”產品時,必須符合以下“四項充分”原則。
(一)網貸平臺需充分進行信息披露
網貸平臺應自覺遵守相關監管部門及行業自律協會關于網貸信息披露的各項要求及規范,按照真實、及時、全面的原則進行標的及借款人的信息披露工作,做到不隱、不瞞、不缺的“三不要求”,為出借人充分知情打好基礎。
(二)滿足出借人的充分知情權,并自行決策投資行為
在嚴格執行信息披露規范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用戶的風險教育工作,告知出借人不僅僅追求較高的收益率,促進出借人充分認知自身的財務狀況以及面臨的風險,做出合理決策。并結合信息披露情況,從兩個方面同時人手,形成“推”與“拉”共同作用的合力,確保出借人謹慎投資。
(三)設計“自動化”產品,充分滿足出借人投資需求
在實施“自動投標”產品時,應充分調研出借人關于自動類產品的需求,設計多樣化的投資要求,從功能上做好針對滿足出借人自身需求設置的引導。并需保障充足的試用期,以此多渠道、多層次收集用戶反饋,實現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用戶要求的功能。
(四)充分利用銀行資金存管功能,在任何情況下均不觸碰用戶資金
嚴格遵守《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與銀行系統進行全面對接,借助銀行資金存管功能,以指令的方式實現資金在出借人和借款人賬戶中的直接流轉,嚴格劃分網絡借貸平臺與用戶賬戶之間的界限,堅決杜絕任何觸碰用戶資金的行為。
P2P網貸平臺中的自動投標工具是為用戶提供較大便利的增值功能,故它存在的前提必須是完全滿足相關監管部門與行業自律協會的合規規范,在此基礎上,探討相關設計模式與原則。隨著監管政策的進一步明確,該功能將不斷改進與完善,用以更大限度的滿足用戶需求。
參考文獻:
[1]蓋靜.多重監管下我國P2P網絡借貸的發展與風險防控[J].征信,2017(8).
[2]梅臻.P2P網貸“自動投標”工具的法律問題探析[J].大眾理財,2015( 8).
[3]袁遠.我國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法律監管研究——以P2P網貸“自動投標”理財產品為中心[J].東方法學,2018(4).
[4]國務院辦公廳發[2016) 21號.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A].國務院辦公廳,2016-10-13.
[5]銀監辦發[20171113號.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A].銀監辦發,2017- 2- 28.
[6]銀監辦發[2017] 21號,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A].銀監辦發.2017-2-24.
作者簡介:
楊潔,陜西金開貸金融服務有限公司,陜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