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南希
摘要:近來網絡直播發展勢頭放緩,平臺趨近飽和,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諸多難以忽視的問題,內容同質化,低俗化,惡性競爭等問題,污濁網絡環境,進而影響現實社會,甚至會對正處于社會化關鍵時期的青少年群體造成錯誤引導。本文旨在分析網絡直播發展原因,現存問題,并為網絡直播監管問題提出建議,以推動網絡行業健康發展。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革新以及網絡直播平臺的完善,2016年網絡直播實現了“井噴式”增長,根據CNNIC第43次中國互聯網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8.29億,普及率達59.6%,較2017年底提升3.8個百分點,中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97億[1]。網絡直播用戶量呈現增長之勢,但增長勢頭在逐漸放緩,由于主播素質參差不齊,惡性競爭,流量過大難以管控等問題,導致網絡直播環境污染,面臨困境。
一、網絡直播發展原因:
用戶需求得以滿足
根據使用與滿足理論,用戶是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通過觀看直播,可以為受眾提供消遣與娛樂,幫助受眾“逃避”日常生活中的壓力與負擔,獲得輕松愉悅的體驗,實現心緒轉換效用;用戶在直播中可以通過發評論、發彈幕、送禮物的方式與主播直接互動,對主播產生熟人或朋友的感覺,從而獲得人際關系效用;此外,用戶還可以通過視頻直播分享自己、表達自己,不斷認識自我。
經濟利益驅動發展
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諸多社交平臺競相投資、入股、收購或自建直播平臺,向直播行業注入巨額資本,正是看中了直播行業蘊含的巨大的發展潛力。網絡視頻直播中主播們通過直播間平臺向線上用戶們提供直播表演,吸引粉絲,獲得觀眾花錢購買鮮花、汽車等虛擬道具的贈送,實現盈利。此外,主播通過直播向用戶推薦產品,為商家的產品帶貨產生了經濟效能[2]。
3、 技術進步降低準入門檻
網絡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WiFi熱點等的不斷發展,極大消除了制約直播的技術壁壘,早已來到全民移動互聯網時代,使得傳媒生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只要有網絡,有移動設備,就可以進入直播間。目前最為流行的網絡視頻直播主要分為三類:一種是泛娛樂類的游戲直播、秀場直播或生活類直播[3];第二種是以章魚TV等為代表聚焦單一領域的專業化直播,豐富的直播平臺較好的滿足了用戶多層次的需要。
二、網絡直播發展困境
前段時間轟動一時的“喬碧蘿殿下”直播事故時間可謂轟動一時,在與其他主播連線直播時由于平臺故障,意外露臉,蘿莉秒變大媽,以及中國內地hiphop文化團隊紅花會成員貝貝直播剁手指事件更是引發嚴重社會不良影響。
網絡直播出現惡性競爭。
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在《模仿率》一書中指出,模仿是“最基本的社會現象”,當一種直播行為引發關注,獲得認可,就會有大量模仿者出現,如果這種被模仿行為是不合理的,偏離正軌的,必然會導致行業的惡性競爭,造成嚴重后果。且直播行業嚴重的同質化,相似的風格和主題造成了泛娛樂化的網絡直播環境。
2、監管效率不高。
由于網絡直播是一種實時傳播,內容總是實時發布,并無事先審核,目前采取的監管方式是流量監管,人工審核,即只有當平臺監管人員發現一些直播間突然涌入大量用戶,人氣大量提升時,才會進入直播間進行查看,如發現不當操作時,再進行處理,但這種方式是很滯后的,加上網絡平臺裂變式的傳播速度,危害已經造成,因此監管技術亟待提升。
3、受眾素質參差不齊。
絕大多數網民收看直播是為了追求娛樂、消遣、打發時間,其知識水平,整體素質并不高,傾向于收看一些粗淺甚至是低俗的直播內容以滿足自己的窺探欲和好奇心,在與主播進行互動時,使用極其粗鄙的話語,污濁的網絡環境勢必會對現實生活造成一定損害,尤其會對正處于社會化關鍵期的青少年帶來惡劣影響。
三、規范網絡直播業發展對策建議
加強行業自律:堅持“內容為王”
應當加強對網絡直播內容的創新與整改,積極引入高質量專業人才,堅持“內容為王”,根據社會變化及時更新,既要貼近人們群眾實際生活,又要傳遞具有一定文化底蘊的內容。主播也應當不斷學習充實自己,在粉絲在樹立健康良好的形象。媒體當始終堅守內容標準以及專業行為準則,在傳媒業融合轉型發展時期完成媒體人的轉型,發揮新型意見領袖的強大功能。
2、加強受眾自律:自覺抵制低俗內容,提高媒介素養
當下新媒體賦權時代,人人都擁有了發聲和表達的權利,受眾在享有觀看權利的同時,應當提升媒介素養,承擔應有的責任和義務。一方面自覺抵制不健康的低俗文化,惡俗內容;另一方面,發現直播亂象問題當及時向監管部門舉報,健康良好的網絡輿論生態,需要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綜合治理,維護網絡健康,人人有責。
3、加強法制監管:設立多重保障
網絡直播必須限定在法律框架之下,才能有效抑制不良內容的肆意傳播,互聯網并非法外之地,國家已經出臺了不少相關政策。針對直播亂像問題,相關平臺和部門必須加大監察和處罰力度,著手大力整改,設置專門檢查小組進行審查,建立分層過濾系統,與此同時,更要提升主播行業的從業門檻,申請流程把關更細,對于正能量主播或直播內容當予以鼓勵和支持。
4、加強技術支持:優化平臺體驗
前文提到的流量監管滯后性,利用技術就可以得到有效彌補,更新技術實時監控,發現異常快速處理,將比人工審查高效更多。此外,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網絡平臺也應當抓住這個契機,結合自身優勢進行創新,利用VR、AR等虛擬現實的技術,提升直播觀感,增強用戶粘性。
新技術新形勢下的網絡直播發展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新事物的發展雖然前途光明,但是道路曲折,當下網絡直播面臨的諸多困境也是其發展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需要來自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通力合作,打造健康良好網絡輿論生態。
參考文獻
[1] CNNIC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9年2 月28日發布.
[2]流量變現需求下網紅與粉絲的關系變現.方格格.東南傳播.[J].2017(12):105-107.
[3]周紅.網絡直播亂象的倫理思考與監管建議[J].視聽,2018(0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