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麗珊 周蘭蘭
摘 要:《新課程標準》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加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關鍵詞:評價;數學;教學
引言:
課標還指出:“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由于課堂教學是一個多元空間,是在一個連續的時間內進行的,要想對學生學習狀況的評價更加客觀公正,必然要采取各種各樣的評價形式。在這里本人淺顯地談一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采取的幾種評價形式。
一、隨時評價與定時評價相結合
隨時評價主要結合課堂教學進行,評價的時間不限、對象不限、內容不限(如精彩的發言、難忘的討論、獨特的解法等)。如學生活動從幾個方面評價:(1)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信息。(2)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并能自評、自檢和自改。(3)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4)爭論與和諧統一,有效地進行小組內的互幫互學。(5)多向觀察,善于質疑,變式思維,舉一反三,靈活實踐。評價的主要功能是:診斷、導向、激勵和促進反思。
定時評價,以每節課為單位,學生對這節課自己的學習態度、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技能。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方法、投入的情感、提出的問題,展示哪些成果、啟動了思維、進行了想象、學會了哪些生活中的數學等進行評價。對有創造性的、獨特方法的應加5分,將評價結果放入個人成長袋自己保存,以備每周小組交流。學生積極性高漲,學習熱情高。每周每個人先在小組自評學習態度、掌握知識等各方面情況,再互評,評價方式以過程評價、多元評價、個案分析為主。評價的內容力求全面,結果力求公正。將及時做好的評價記錄,記入學生個人學習成長袋。
二、疑難問題延遲評價
一堂課中對學生的反饋信息并非一律都得及時評定,有時過早的評價,反而會扼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新穎、別出心裁、有創造性的見解,常常出現在思維過程的后半段。這就要求教師靈活運用“延遲評價”的方式,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在和諧自由的氣氛中馳騁聯想,暢所欲言地抒發見解,無拘無束地開展積極思維活動和語言表達,獲得更多的創造性見解。我們常將課堂中沒有解決完的疑難問題存入“數學銀行”留到課后爭議后解決。讓學生在積極思維中學會解決問題,正確評價自己和別人的思路及方法。還要注意評價結果的激勵性。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三、評價學生從生活中感知數學
從身邊的生活中體驗數學,收集整理信息中發現、抽象數學規律,用數學眼光觀察、解答生活中實際問題。包括:課前收集生活信息,課內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獲知識再認識和想象創新實踐信息。真正體現出: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服務于生活。例如:三年級“元角分與小數”,學生學后到社會實踐中去調查,在商店買東西,認識小數與元角分的互化,親身經歷買東西的過程,體驗數學在實踐中的應用,學會了什么,給自己一個正確的評價,讓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悅,更加熱愛數學學習,積極性更加高漲。我們提倡學生通過活動,寫“數學日記”。有許多學生都談到學會了買東西,學會了怎樣買東西合算,怎樣精打細算。總之,在日記中記載了許多生活中的數學。如有一生這樣寫道:“以前,媽媽從不讓我買東西,我也不會買,可是在社會調查活動中,我學會了怎樣買東西合算,現在媽媽也信任我了,也讓我幫她買東西了。我用學會的數學知識去買東西又合算又不算錯賬,媽媽夸我能干,我多么高興。我現在越來越喜歡學數學了。”在實踐活動中嘗到甜頭,并對自己在活動的過程中運用情況都能正確評價。將日記及評價結果放入個人成長袋。
四、評價語言要生動、巧妙
以往在課堂上經常會聽到“不錯”“很好”“再想想”“你能比她還好”等這樣的評價語言。的確,有一定的激勵性,但久而用之,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無法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認為課堂上的評價不拘于一種形式,它應因人而異,因課而異,因時而異,因發生的情況而異,教師要有創造性的對學生進行評價,使學生都能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都能提高學習的興趣,都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真正讓課堂評價語言發揮氣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生動的評價語言會使學生興奮不已,情緒高漲,同時課堂氣氛也會異常活躍。即使學生的回答有問題,只要教師運用巧妙的評價語言加以引導、幫助,不但避免了學生的尷尬,還維護了他們的自尊,學生在糾正錯誤的同時,還會更有信心地投入學習。
五、評價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
評價不僅要注重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況,更應該注重其今后的發展。因此,評價的結果應具有激勵導向作用。在評價時我們注意把握好三點。一是實事求是、公正及時。經驗證明,如果教師的評價摻雜了主觀印象,或帶有某種偏見,或者評價不公正、及時,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反而會產生相反的結果。二是以表揚、鼓勵為主,慎用甚至不用否定性的詞語。評價時教師盡量從積極的方面,把鼓勵和批評兩者巧妙地結合起來,在表揚時指出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評時又肯定其進步的一面。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如“你也可以成為數學家”等,會使學生興奮不已、久久難忘。三是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少年兒童處于身心發育時期,各個方面很不穩定,因此,評價盡可能地以個性特征為參照,注重學生自身的縱向比較,淡化橫向比較。教師要善于找出學生的“閃光點”,及時予以表揚鼓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比較中樹立信心,在評價中不斷進步,真正使評價成為學生發展的“推動器”。
結束語:
總之,課堂教學的評價有多種多樣的形式,教師在實施中應針對不同的需要進行選擇,并將各種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實踐中靈活變通、創造性地使用,這樣才能使課堂具有發展性,充滿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馬金燕,宋梅.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評價語言的魅力[J]. 教育教學論壇,2011(14):62-63.
[2]張彬杰. 關于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探究[J]. 新課程(上),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