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語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心靈的“對話”,是了解學情,反饋教學的有效手段。而當前,小學語文作業批改中存在套話連篇、缺少尊重等“冷漠”、“命令”甚至“尖酸刻薄”的批語,疏遠了師生的距離,影響了批語的教育功能。與課程標準倡導的“教師要關注過程性評價,注重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相去甚遠。本文從批語的激勵化、個性化和創新化三個方面,對讓學生感到小學語文作業批語的“溫暖”、提升批語教育功能進行探討,以期拋磚引玉,求得同行們的指正。
一、批語激勵化,給力“溫暖”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激勵性的批語是學生進步成長的“支點”,能溝通師生間心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催發學生積極向上、向美的意識。
記得我們班有個學生從低年級起就不喜歡寫作業,一個星期下來能交一兩次作業就不錯了,而且這一兩次作業還寫不完整。怎么辦呢?在批語上做做文章有沒有效果?剛接手時我這樣寫道:“誰說愛迪生聰明?他小時候還不如你!但是他真的很喜歡鉆研,最后終于成為偉大的發明家。”事后他跟好伙伴說:“咱老師真好,本來不想寫作業,他這一說還得好好寫呢。”后來,我多次跟他談話,了解到他懶惰的原因,一方面缺少來自家庭的監督,另一方面長期對學習的無趣形成惰性。我特別關注這名學生,作業批語成為我和他溝通的重要橋梁,所以每次的作業批語總是盡量寫得細致用心。他的每一點變化我都記在心里,寫在紙上。漸漸地他對學習有了興趣,期末考試他的語文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我給他的批語是“一棵小樹不怕矮小,怕的是他從此不愿再長大!”再后來,他被選為班里的學生干部,整個人發生了大的改變。他的變化也帶動了一部分學生變化,班級學習風氣逐漸濃厚。
教師的批語暖意融融,必將滋潤學生的心田,并萌發學生對作文、對母語、對老師,乃至對人生、對社會的愛與回報。用心發現每一個閃光點,用心點燃智慧的火把,用心尋找“支點”,批語溫暖就會更給力。
二、批語個性化,因材“溫暖”
批語要凸顯個性化,使每一類學生都能體會到批語的溫暖。低年級和中高年級的作業批語不同,性格不同的學生作業批語不同,男生和女生的批語不同。
(一)低年級——圖畫加簡單批語
對低年級孩子而言,他們年齡小,依賴性強,認識事物淺顯,對直觀形象的事物比較感興趣。教師的評價語言不要太復雜,否則學生看不懂。這時最好采取圖畫加簡單批語的方法。在作業本上直接蓋上小紅花,也可以采用畫上不等小紅花、小五星之類的方法。然后根據作業的質量再通過控制小紅花和小五星的數量來進一步控制作業的質量。下面還可以再加上激勵的簡單批語,如“好”、“真好”等等。學生看到這樣的評價,有了努力的目標,無形之中會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一學期結東后,教師可統計學生所得小紅花或小五星的數量,根據累計的數量,評選出“最佳作業小能手”。批語的教育功能在學生發展的長期效應中凸現出來,小細節彰顯大作用。
(二)中高年級——分類批語
對中高年級的孩子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上期望得到老師對自己關注欲望逐漸增強,批語也應隨之改進。
1.性格差異,批語不同
外向調皮型:“你頭腦靈活,思維敏捷,相信你的學習一定會進步很大,書寫更不是問題,我期待著你的變化。”膽小內向型:“你文文靜靜,非常可愛,寫作業再體現得勇敢些吧。”活潑粗心型:“把字寫得工整些,再用力些就更好了,加油!”拖拉散漫型:“你今天的書寫速度和質量已經超過了昨天,越來越好!”“我真高興,又從你的作業本上看到了你本次的進步。”
2.男女有別,批語不同
對男生而言,他們不如女生學習認真,課堂穩定性差,作業書寫不追求極致。這時教師一定要樹立好典型,批語可以這樣寫:“你是男生中最優秀的,讓他們羨慕吧!”對個別男生可以這樣寫:“你最近的作業已經超過了某某,相信你是最好的。”
對女生而言,做事認真,學習努力,可這樣評價:“咱們班女生真是好樣的,這樣努力下去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三、批語創新化,時時“溫暖”
當代孩子視野開闊,興趣廣泛,上進心有,逆反心理也強。教師的一言褒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良藥不必苦口,忠言也不必逆耳。教師寫批語也要與時俱進,讓學生感受到現代氣息。批語人人都會寫,但是真正觸動學生心靈的創新性批語不是人人都寫出的。老師要把握評價的時機、分寸、語言,結合現代孩子的特點,創新批語。
“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能為人所接受”。有位學生寫句子太長,總是不用標點符號。我這樣批語:“高速路走長了太累,此處是服務區。”委婉的語氣,真摯的情感,智慧的點撥,平等的交流是創新批語的重要方式。溫暖的批語拉近了師生之間距離,情感交流真切了,教學就會充滿靈性,教學質量必然會提高。
學生自批、互批也是創新批語的一種重要方式。自批,可以讓學生學會悅納自我;互批,可以讓學生從同伴的鼓勵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和長處,充分認識自己,不斷成長。
批語是教師“長”在學生作業本上的“眼睛”。注重從作業批語入手,在作業本上架起和學生溝通的橋梁,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從批語這一教學細節中感受到老師的關注,享受到批語的溫暖,學生會更加健康地成長。
作者簡介:
韓奎紅,1970.10,女,漢族,山東省臨沂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單位:山東省臨沂第九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