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19年初我國推行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系列規范,根據事業單位責權推行富有導向性的會計制度,敦促、指導、約束政府開展財務工作,達到提高政府財務管理質量的目的。其中,權責發展制即應收應付制,作為經濟業務管理制度之一可反映政府各期盈虧情況,為政府制定針對性、實效性、科學性財務管理決策提供依據,其應用價值可見一斑。本文基于權責發生制,探析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方略,以期提高政府財務管理綜合質量。
關鍵詞: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制度;改革
權責發生制(應收應付制)主要是指以制度運行主體經營周期為依托,針對該周期內收入、費用損益情況進行探析,提高經濟業務處理有效性的財務制度。為科學應用權責發生制需注意以下幾點:其一,在制度運行主體經營周期內生成一切需在收入中得到補償的費用均需納入該制度管理范疇;其二,在經營周期內一切應歸屬本期收入貨幣資金均需納入該制度管理范疇,旨在客觀、系統、真實反饋政府盈虧及各期費用水平。
一、基于權責發生制分析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必要性
(一)反映政府部門盈虧,為制定財務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權責發生制將權力、責任實施情況視為制度運行主體經營周期費用、收入分析原則,一切已經發生、已經收到、理應負擔費用均需納入管理范疇,無論款項是否付出、收到均需在當期費用及收入中予以處理,契合政府會計制度改革中有關會計要素重塑需求,繼而可以及時、客觀、系統反饋政府部門運營收益,根據其盈虧實況調整財務管理決策,助力政府部門良性發展。
(二)反映政府部門財務狀況,優化配置財務資源
新時代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等國家資產核算方式進行調整,通過折舊、攤銷等途徑提高國有資產配置效率,避免事業單位資產處于閑置狀態。基于權責發生制的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從會計分期、持續經營兩大維度出發正確劃分某個會計期間收入、資產、費用、負債等會計要素歸屬,應用預提、應付、應收、待攤等項目予以記錄,充實負債、資產等會計要素內涵。損益需分期記錄,損益計算結果真實反饋政府部門經營情況,彌補收付實現制缺陷,繼而助力政府部門優化配置財務資源,為順利完成經營任務奠定基礎。
(三)豐富政府財務管理模式
政府會計制度在改革后報表結構、體系隨之優化,主要分為財務報表、預算會計報表兩類,其中預算會計報表的啟用可有效控制政府部門運營風險。權責發生制是政府會計制度改革以會計信息化為依托規范財務報表編制的基礎,利用核算生成數據調整政府部門管理方向,豐富政府財務管理模式,使其管理體系更為健全。
二、基于權責發生制分析政府會計制度改革難點
(一)以權責發生制為導向的會計制度革新意識普及難度大
在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后相關單位需依據權責發生制明確收入、固定資產、負債情況、預算科目等會計要素,旨在提高政府會計工作管理質量。由于當前部分單位存在對權責發生制內涵理解不夠深入,輕視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等問題,使其未能明確自身應承擔的新時代財務管理責任,降低其會計制度革新自覺性,徒增基于權責發生制的政府會計制度改革阻力。
(二)權責發生制尚需創新
基于權責發生制關注單位經營狀況,反饋單位特定經營周期內盈虧及費用投入情況,旨在剖析財務管理不足之處,根據權責發生制管理結果調整財務工作規劃,繼而落實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目標。在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背景下需單位以相關改革目的及自身發展實況為導向積極創新權責發生制實施舉措。
(三)財會工作者綜合素質提升力度欠缺
財會工作者是支持政府會計制度改革中堅力量,立足工作崗位將會計制度改革內容應用其中,這就需要相關工作人員不斷提升個人素質,不僅可以學習、理解、運用全新會計制度,還能在權責發生制指引下豐富預算編制內容,提升自身財務管理能力。綜合素質提升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其一,輕視財會工作者培育重要性;其二,未能助力財會工作者創新實踐,使其無法完成基于權責發生制的政府會計制度改革任務。
三、基于權責發生制分析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措施
通過對新時代基于權責發生制的政府會計制度改革難點進行分析可知,意識滯后、創新乏力、人才緊缺是阻滯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突出內因。基于此,政府部門應加大新會計制度宣傳推廣力度,組織各個政府部門學習《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及相關內容,秉持如下原則做好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工作。第一,銜接原則。在了解、學習、運用新制度同時做好銜接工作,避免財會工作盲目、混亂,無法順利推行新制度。第二,客觀原則。根據單位運營實況,以經營周期為導向推行權責發生制,為推行新會計制度奠定基礎。第三,發展原則。緊跟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步伐優化權責發生制,積累改革經驗,指明政府部門改革方向,提高相關部門財務管理質量。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在推行上述原則前提下探析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措施,發揮權責發生制管理優勢。
(一)樹立以權責發生制為導向的會計制度革新意識
首先,立足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整合會計制度,剔除固有會計制度冗余內容,保留通用事項及業務,使會計科目設置更為精確,同類業務應用統一處理規定進行管理,通過統一會計制度.樹立一體化、規范化會計制度改革意識,提高各部門及單位財務數據可比性,為財會匯總編制創造便利條件,為發揮權責發生制應用能效奠定基礎。其次,根據新制度規范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會計要素,從預算會計及財務會計兩個角度進行分析,使權責發生制的應用更具針對性,同時理清會計制度改革思路。以預算會計要素為例,其囊括預算支出、預算收入、預算結余等內容,需有關部門在權責發生制指引下核算預算支出、預算收人、預算結余落實情況,繼而關注業務活動本身,考慮補償尺度及一切可能影響業務活動資產、現金流通情況的因素,不斷豐富會計制度革新立足點,落實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目標。
(二)創新權責發生制實施方法,提高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有效性
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可加大會計信息化管理制度體系建設力度,推動基于權責發生制的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活動朝著信息化、智慧化方向發展,為搜集、整合、應用更多反饋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經營實況數據信息創造有利條件。利用大數據技術、云存儲技術、通信等技術手段疏通財務管理路徑,及時掌握財務現況,完善財務管理決策。將權責發生制與會計報告結合在一起,加之內部控制予以支持,旨在總結反應事業單位在特定運營期間經營成果及經濟活動情況,完善報表結構、體系,應用“平行記賬”手段,提高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有效性。
(三)加強財會工作者綜合素質
為使基于權責發生制的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質量得以提高,除創新財會工作方法外,還需加大財會工作者培育力度,例如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學習《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相關內容,立足工作崗位探析會計制度改革著力點,通過創新實踐拓展會計制度改革路徑,凸顯財會工作者綜合素質提升價值。再如,在“校政企”合作育才概念支持下做好財會工作者系統培育工作,確保工作人員思想先進、能力突出、業務扎實,助力政府完成會計制度改革任務。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具有創新核算方式、詳細核算攤配費用、精確反應債權價值、細化資產項目等積極意義,為此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需重視會計制度改革,樹立以權責發生制為導向的會計制度革新意識,創新權責發生制實施方法,提高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有效性,加強財會工作者綜合素質,繼而客觀反映政府部門當期盈虧情況,為政府部門制定財務管理決策提供依據,反映自身財務狀況,優化配置財務資源。
參考文獻:
[1]馬艷.財政管理視角下基于權責發生制的政府會計核算探討[J].知識經濟,2018(15).
[2]林秋妹.《政府會計制度》視角下事業單位推行權責發生制的再思考[J].中國總會計師,2018(6).
[3]郭璐佳.權責發生制視角下的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特征與路徑分析[J].預算管理與會計,2018(1).
作者簡介:
高艷霞,山西省河津市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山西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