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英 李敏輝
摘要:高職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是加強校企合作,實現產教融合的有效途徑,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只有參與市場運作,校企雙方實現利益共贏,才能持續經營,然后當今市場競爭激烈,校企共建實訓基地面臨許多經營風險。本文中的校企共建實訓地基,是指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本文在分析高職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經營風險的基礎上,提出了怎樣建設經營風險防范機制,對高職校企共建實訓基地風險防范提供參考,促進高職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持續經營,穩定發展。
關鍵詞: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經營風險;防范機制研究
一、高職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經營現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提出高職院校必須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完善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引進對口企業共同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充分發揮校內實訓基地資源優勢,實現資源共享,推動校企合作,實現產教深度融合。為此,我國各大高職院校紛紛走上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道路。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調查、網絡咨詢等方式,對湖南省高職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經營情況進行了調查,目前,我省高職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經營效益參差不齊。有部分高職院校的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參與市場化運作,取得良好效果。如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數控技術國家級實訓基地,不僅為企業實現產值高達800多萬元,在“雙師型”教師培養、企業職工再教育培訓等方面也頗有成效,具備年培訓4萬多人的能力。然而我省有些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共建的實訓基地卻沒有實現實訓基地的實用價值,不能滿足教學需求,不能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面臨著倒閉的風險。
二、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經營風險因素
(一)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生產能力不足
企業經營活動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如想確保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獲得長遠發展,一定要確保企業可以在實訓基地和學校的共同合作可以有所收獲。在目前現有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運行實踐中,由于學生實踐基礎差,經驗不足,在實習實訓時容易造成材料浪費和次品率高,以及生產速度慢,工時長等問題,從而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企業的生產效率。再加上場地、規模等原因都使得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面積和規模較小,往往出現提供的實訓崗位不足、工時不夠,生產能力嚴重不足,參與市場競爭能力弱。生產能力不足,企業就不能收獲足夠的效益,可能面臨倒閉.所以在此情況下.就缺失繼續合作的基礎.這樣校企共建實訓基地也就不能持續經營。
(二)教學自身規律與企業運營規律有矛盾
學校的教學內容和進度安排是按照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思想和要求制定好的,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在上學期就已經安排好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比例也是事先定好的,具備周期性,而企業長期對外經營,業務內容須隨市場需要靈活調整,具有持續性和不確定性,所以容易出現教學和實訓生產不協調的局面,因此要建立適應校內實訓基地的教學運行管理模式。為保障“工學交替”教學模式的實施,需要建立靈活的教學運行計劃,打破現有的班級運行管理模式,建i基于企業班組和崗位的教學運行管理體系。
(三)校企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制度尚需完善
我國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市場化運作模式發展還不成熟,針對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建設和市場化運作的規章制度并不完善,缺少專門的法律制度來規范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建設和運營,在企業和學校發生沖突時,沒有明確的法律制度可以遵循。
(四)校企共建實訓基建設未做好前期調研
學生在校所學技能會對未來工作就業產生重要影響,為了可以讓學生能擁有先進的技術優勢,在建設實訓基地時需具備發展眼光。然而現時期一些高職院校在未做好調研、設計和風險評估的情況下,隨大流,跟風建設實訓基地。機械式地把企業車間復制到院校當中,不僅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又不能生產出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不能實現利益共享,必定不能持續合作,面臨倒閉的風險。
三、經營風險防范機制建設
實現利益共贏是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物質基礎。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必須立足校企資源共享,利益雙贏,制定和完善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制度,建立互利互惠的長效機制,包括動力機制、激勵機制、保障機制等長效機制,才能使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成功建設并良性運轉,才能降低經營風險,才能實現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持續經營。
(一)動力機制
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有兩個不同的主體,高職院校的根本目的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獲得最佳的社會效益。而企業發展的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為保證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持續發展,必須平衡兩者的利益關系,探尋兩者的利益平衡點,必須加大對校企合作利益相關機制的建設,促進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可持續發展。
建設動力機制的核心就是要實現學校和企業互利互惠,彼此依賴,彼此促進,實現利益共贏。在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期間,高校能獲得企業設備設施、資金、場地技師等資源,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適時調整與優化專業教學內容,促進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同步,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培養適應崗位需求的人才。在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企業能獲得儲備人力資源的優先權,降低了人力資源體系建設過程中的資金投入量,同步提升自體在社會中的品牌和知名度,能夠利用學校優質的教育資源,免費的勞動力資源,減少生產成本,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經濟利益。在市場經濟下,企業需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產成本,獲取最大經濟利益,院校需最大程度為企業提供人力成本、場地和教學資源使用最大的優惠政策,促進企業降低成本。企業應最大限度的滿足學校教學的需求,并派專業技師指導并參與教學,壯大教師隊伍,加快“雙師型”隊伍建設。只有學校和企業雙方能夠各取所需,實現各目的利益需求,才能夠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二)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就是要激勵企業來校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往往是“學校熱,企業冷”為調動企業參與實訓基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制定相關政策,給予參與校內實訓基地成效突出的企業一些獎勵和稅收政策優惠,提高企業參與實訓基地運營的熱情。建立政府購買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人才培養成果的機制,激勵校企加強實訓基地的運營管理,創新管理模式,降低運營風險。
(三)保障機制
1.組織保障
構建實訓基地的管理委員機構;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其在運行期間,需生產和教學一同進行,期間難免會發生沖突,所以必須構建實訓基地的管理委員機構,同時還需構建決策議事的相關機制,處理形成的各種沖突。管理委員機構需由院校、企業的雙方代表來構成,構建校企每周例會制,對于下一周內的教學和生產,以及社會服務各方面的事項實施計劃和協調,同時及時處理好校企實訓基地生產過程中的各類沖突及矛盾。除此之外,企業還需安排適當數量的工作人員充當協調人員,成立糾紛協調小組,便于做好溝通協調工作。只有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才能降低經營風險,為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持續經營奠定基礎。
2.人員保障
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應采用“引企人教.引教人企”相結合的用人模式,以及“校內評價和校外評價”相結合的教學評價體系,校企兩方均應選擇、派遣專業優質型技術人員,建設成立實訓基地教師隊伍,參與專業建設。對學生實訓工作中提出更有效、專業的指導。進而保證各項實習實訓工作運行的有效性、有序性。
3.制度保障
構建責權分明的管理制度及責任機制;實訓基地管理機構需平衡好院校和企業雙方權益,利用協調和溝通,校企雙方需在實訓基地協議中明確規定雙方運行責任及利益的合理分配。校企在實訓基地協議書前提下構建管理制度與責任機制,除需確定實訓基地生產性,確保企業生產產量和生產工期,保證企業利益,以促進實訓基地長遠發展;還需確保實訓基地教學性,確定校企在實訓基地內的教學責任,保證生產實踐教學成效及質量。此外,還需對校企雙方進行明確規定,規定雙方在實訓基地中擔負社會服務責任與合理的利益分配,完善教學運行制度,在確保教學管理安全穩定性基礎上,結合企業需求,實施靈活性管理,對教學計劃和內容進行隨時調整。由此促進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可以正常有序運行。
4.資金保障
目前我國高職校企合作往往是學校主動尋求企業參與合作,往往比較被動,在出資方面,學校往往支出更多,而學校經費來源有限,這給學校帶來較大壓力,根據網絡咨詢和實地調查發現:學校自己出資創辦的實訓基地比例為總數量的76%,校企共同出資創辦的,所占的比例為16%,而由企業單獨出資創辦的僅為8%。為保證實訓基地中各項生產活動的有效開展,校企兩方均應積極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模式,爭取能夠獲得政府機關的財政支撐,并廣泛吸納社會中企事業單位與個人的資源,為基地中實習實訓項目運行創造更堅固的支撐體系.減低經營風險。
參考文獻:
[1]劉繼平,彭躍湘.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及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踐行[J].中國高教研究,2008(3).
[2]丁金昌.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08(2).
[3]譚輝平.做實高職頂崗實習,有效推進工學結合[J].中國高教研究,2008(1).
[4]石令明,傅昌德.校企合作框架下的高職生產性實訓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8(6).
[5]張春娜,安希杰,海梅,等.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開發教師技能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新區,2018(13).
[6]閆靖,譚征,蔣衫杉.校企合作共建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校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探索與實踐—以四川華新現代職業學院為例[J].物流技術,2016(4).
[7]李艷紅,高職實訓基地國內外現狀的比較探究[J].職業技術教改探討,2013(4).
作者簡介:
胡海英,李敏輝,郴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郴州。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課題“高職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市場化運作風險與防范機制研究”(編號;XJK19QZY006)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