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外透露,當前全球5G正在進入商用部署的關鍵期,我國5G產業已建立競爭優勢。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發放5G商用牌照,我國將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今年以來,5G的發展駛入快車道,各類新應用、新業務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北京朝陽門落地國內首個5G營業廳,上海開建首個5G火車站、建成首個5G高校,河南建成全國首個5G醫療實驗網……
搭上5G的快車,我們的生活會發生哪些想象不到的變化?工業生產又將迎來怎樣的效率提升?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奔赴現場,捕捉5G帶來的新鮮體驗。
5G+交通:車輛運維更加高效智慧
繁星點點的夜幕之下,霓虹燈閃耀,如子彈頭一般外形的車輛,在密集的樓宇中自由穿梭……這是2019年央視春晚呈現的“未來世界”。
節目中的主角——云巴,如今正在深圳市坪山區比亞迪集團的辦公樓、停車場和職工宿舍之間來回穿梭。由于采取了無人駕駛技術,整個列車空間都能用于容納乘客,因此內部顯得非常寬敞。無人駕駛系統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智能化運行。發車、停車、休眠等功能,均可自主完成,無需人工操作。
比亞迪通信信號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5G技術的大規模連接,可以將云巴線網中的所有設備,接入到同一網絡進行管理,從而實現更高效智能的運營維護。
5G+醫療:高清實景實現送醫上門
4月3日上午9時許,在粵西山區縣級市高州市人民醫院心外手術室,一臺特殊的手術正在精心準備中,手術臺前支起了超大顯示屏,主刀醫生心外科二區主任何勇的手術頭套上還戴著一個高清無線探頭,各種專用設備連接已經就緒。
而在400公里之外的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臟微創學科帶頭人郭惠明教授及團隊已經在屏幕前早早等候。在高州市人民醫院的另一幢樓里,心外科學科帶頭人王茂生等也正透過屏幕關注著手術室里的一切。借助5G技術實現省里專家與市里的大夫“同臺手術”。在手術進行之前,患者的所有檢查和資料傳到省人民醫院,省人民醫院按照3D打印的心臟模型,進行了充分的直播準備。10時許,手術開始了。何勇低頭彎腰擺好手術動作,戴在頭上的高清探頭直對著手術區域,超高清畫面實時傳輸到廣東省人民醫院和高州市人民醫院的高清顯示屏上。“清晰度非常高,幾乎沒有延時,就像站在主刀醫生身邊現場觀摩一樣。”現場觀摩的醫生表示。得益于5G實時雙向超高清遠程手術實景直播,3個小時后,手術宣告成功!王茂生介紹,5G的應用讓專家可以在手術進行過程中手把手地指導,及時給出意見。這能助力省級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縣域,可造福更多山區患者。
5G+制造:工廠生產裝上智慧大腦
各式機械手臂來回翻飛,焊接、組裝,忙個不停;大大小小的屏幕上光影閃爍,傳遞著一條條數據、指令……在位于武漢光谷藏龍島的中國信科集團虹信公司5G智慧工廠,空無一人的廠房里卻顯得格外忙碌。這是公司與湖北移動聯合打造的全國首條5G智能制造生產線。
湖北移動5G辦公室智慧工廠項目經理毛騫介紹,智慧工廠引入基于5G的工業互聯網的“5G無線+5G邊緣計算+移動云平臺”組網模式,實現了信息采集交互和協同生產。
在工廠信息管理平臺的大屏幕上,整條生產線的訂單與生產數據、監控視頻、設備運行狀態等一目了然。生產部經理張偉介紹,這些數據通過5G網絡實時采集,與5G架構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互通,管理人員在管理平臺甚至手機APP上就可以實現智慧管理。
“以前每次設備維護都要到現場排查和處理故障。”張偉說,現在任何聯網設備發生故障,系統都能直接發現并報警,然后通過解析不同的故障代碼直接確定問題原因。信息傳送、故障處理響應時間縮短80%,極大提升了運維效率。
“經由5G改造后,工廠生產人員減少95%,運維人員減少20%,整體生產效率卻提升了30%以上。”毛騫介紹。 (摘自《人民日報》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