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彤
關鍵詞:優良家風;培育孩子;健康成長
【中圖分類號】G?78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3-0019-01
眾所周知,一個孩子能否健康的成長成才,家庭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它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課堂,是家長培養和教育孩子的重要園地。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優良的家風能讓孩子從小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形成健康的品德情操。我們家族恪守的家訓就是“和睦、友善、平等、守德”,并以此培育下一代。
1.和諧的家風讓孩子陽光健康
“家和萬事興”,和諧的家庭氛圍,夫妻恩愛、母慈子孝、兄弟團結、眾人進取上進,全家幸福快樂。我們家族一直以來就把“和”字放在第一位,從我的曾祖輩、祖輩、父輩到我,乃至我的叔叔、姑媽、姐姐都是如此,不管是小家還是大家都相當和睦、家庭結構完整,雖然夫妻之間有點矛盾爭吵,但盡量不當著孩子的面,盡量壓低聲音,孩子看見了,也馬上休戰,而且絕口不提“離”字。更多的時候,一家人在一起有說有笑,孩子看見父母開心暢談,也跑過來蹭,三人摟在一起,其樂融融。在這樣和諧的家庭氛圍熏陶下,我家荃荃從小就樂觀開朗,陽光向上,一天到晚總是樂呵呵的,哪怕是遇到難事也積極面對,碰到難過的事也傷心不了幾分鐘。而我所了解到的那些問題孩子,很多是單親家庭,或是留守兒童,父(母)愛缺失,從小心理狀況不穩定,存在這樣或是那樣的問題。
2.友善待人讓孩子心胸寬廣
“友善”是人際交往中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孩子聽到的第一聲“謝謝”和“對不起”都是來自家人和父母。孩子幫忙做點小家務,我們總是說“謝謝”,哪怕是遞張紙,拿本書,“謝”字也不離口。而當長輩不小心弄壞了她的東西,或是剪指甲什么的弄疼了她,我們馬上就說“對不起”。遇到一些事情要求她做,我們也把“請”字放在前面。潛移默化中,這些敬語她已能隨口而出:“沒關系”、“別客氣”。
“與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與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如今當我念這句話給荃荃聽的時候,她已漸漸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3.民主平等讓孩子個性獨立
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圍,是長輩之間表現出來的互敬互愛、民主協商的處事風格,對孩子的為人觀念的形成是無言的熏陶,也使他們可以通過榜樣學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在我們家,不論輩分,不分男女,都平等相處,不是誰對誰發號施令,有什么重大事情,召開家庭會議協商解決,人人都發言,包括荃荃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例如去年搬了新家后,要買一臺柜式空調,全家三代坐在一起討論,說到形狀和顏色的時候,我們打開網頁讓荃荃按照家里裝璜的風格去選,盡管她不太懂,但她看得很認真,并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作為長輩,我們尊重小孩的人格,尊重她的一些想法,甚至是她學習生活的一些安排也聽取她的意見。平時,我們也會講些故事或是名言讓她明白眾生平等的道理。如此,家長對孩子的平等態度,增強了孩子的自信,鍛煉了孩子分析表達的能力,培養孩子的個性獨立。
4.講文明守公德讓孩子學會自尊自律
一家人出門在外,我時時都教育荃荃要遵守公德,做一個講文明的好孩子:不亂扔垃圾,不講臟話,不闖紅燈,有秩序,有禮貌……,而作為家長,則一定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像孩子喝完飲料的瓶子、吃完零食的包裝袋,不準她亂丟亂扔,自己拿著,一直見到垃圾桶才能扔,不管距離有多遠。有一次她心理不平衡,指著亂丟垃圾的人說:“爸爸,為什么他們可以亂扔呢?”
我蹲下身子耐心地和她說:“垃圾就這樣丟在整潔的街道上好不好?”
“不好!”她回答得很干脆。
“怎么不好?”
“破壞了環境!”
“是啊,別人做了不好的事,難道你就要跟著做嗎?”
“……”荃荃想了一會兒,點了點頭。
還有一次去農家樂游玩,拍照的時候,荃荃把喝完的塑料水瓶先放在了田埂上,后來吃飯的時候我發現水瓶不見了,問她才知道丟在田里了,于是我馬上叫她撿回來丟垃圾桶里去,否則不能吃飯。她老不愿意,嘟著嘴喃喃說了些什么,還是去了,十來分鐘后,她還連帶著別人丟的瓶子一起丟進了垃圾桶,我們當即表揚了她,并獎給了她一個大雞腿。
就這樣,荃荃漸漸懂得了任何時候都要講秩序、要守規矩,并以此內化形成自己的行為準則。
當今社會,經濟騰飛,理念更換加劇,作為家長更要不忘初心,秉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不斷學習,不斷地自我提升和完善,以優良的家風培育好下一代,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參考文獻
[1]陳怡倩.當代青少年家庭教育漫談[J].教育探究,2017(3):5-12
[2]丁萍.讓“核心素養”亮起來[J].中國民族教育,2018(8):55-56
[3]周陽.信息時代青少年綜合能力的培養[J].教學研究,2018(8):69-72
[4]張佳麗等.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策略[J].家長,201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