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薇
關鍵詞:孤獨;父母;同伴友誼;交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3-0062-01
在我們班有一個小朋友,在幼兒園里面不參與任何集體活動,不和其他小朋友進行任何交流,不吃飯,甚至連上廁所喝水都不愿意。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很著急,于是與他們的父母進行溝通,在溝通中我們了解到她從小和爺爺奶奶生活在鄉下,很少與其他小朋友交流,上幼兒園的時候才讓他來到爸爸媽媽身邊的,所以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孩童時期是幼兒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想要讓孤獨化的孩子融入集體,我們應該怎么做?
1.不要讓孩子孤獨成長
現在很多家長都忙于工作沒有空陪伴孩子,讓孩子處于孤獨的環境中,才形成了到幼兒園里不合群、孤獨化的狀況。其實,我們的孩子在出生時候就已經有了與別人交往的需求,孩子的社會性微笑,喜歡看人臉等等。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作用,還可以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如果孩子在童年都不被關愛,在孤獨的環境下長大,那么他的內心將會是孤獨的、脆弱的。
2.幫助孩子趕走孤獨
如果發現我們的孩子已經越來越孤獨,融入不進集體,不愿意與人交流,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首先我們要多陪陪孩子,多和我們的孩子溝通,找出孩子孤獨的原因對癥下藥。我們采用的交流方法可以是“三明治方法”即先表揚再批評再表揚,這樣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我們的建議。
(1)同伴的友誼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他們喜歡和同伴一起玩耍學習,所以家長也要多給孩子創造與同伴玩耍的條件,鼓勵他們要和同伴友好相處,在家里一個人看電視玩玩具無法取代與同伴游戲的樂趣。在同伴交往的時候也會出現矛盾,但是只有當他們遇到問題才會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反而讓他們變得心胸更開闊。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去公園游樂場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很多小區都有孩子的玩耍的地方,也可以帶他們去,見到與孩子年齡相仿的孩子可以有意識地主動讓孩子與他打招呼,我們也要善于抓住培養孩子交往能力的機會,例如有小朋友哭泣的時候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安撫他,幫他擦擦眼淚,這些有意識的行為也會幫助孩子產生主動交往的意識。
(2)成人的示范
我們常常說孩子是成人的鏡子,他們喜歡模仿,同樣他們也喜歡模仿成人,所以想讓我們的孩子學會與同伴交往也需要我們的言傳身教,向孩子傳遞“合作”“分享”“排隊”“遵守規則”等理念。例如大家在一起吃東西時可以引導孩子跟家庭成員一起分享食物,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和同伴的玩具進行交換,懂得“分享”和“互利”,那么孩子在與同伴相處時一定能融入進去。我們可以教孩子的交往技巧有很多:
合作:具有合作精神的孩子是很受歡迎的,我們可以在家中引導孩子和我們合作。
分享:要讓孩子學會分享,愿意把自己的玩具與同伴分享,這樣別人也會把他的玩具給你玩,也要提醒幼兒在玩好之后把別人的玩具還回去。
排隊:如果大多數孩子都在排隊玩游戲,輪流玩,而有的孩子不排隊,那么大家都會不愿意跟他游戲。
交流:教孩子要用口頭語言進行有效交流,比用暴力動作交流的更受歡迎。
換位思考:要引導幼兒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替別人著想,關注到同伴的心情,那么他肯定有很多好朋友。
(3)自我的習得
幼兒與同伴的相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矛盾,有的時候需要承認適當地干預,例如小朋友們在搶玩具可以幫助幼兒商量解決的辦法,是選擇謙讓還是交換玩具輪流玩。但是成人在干預的過程中也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
其實在很多時候,幼兒在游戲中發生沖突他們會自己處理問題。他們會選擇協商討論出大家都滿意的方法。在幼兒發生矛盾時,我們成人應該先不要干預,先觀察孩子們的解決方式,如果實在需要干預再選擇適當的時機參與進去。
3.在幼兒園引導幼兒敞開心扉
幼兒園是一個典型的群體環境,是幼兒交往、學習的場所。換個角度來看,幼兒園就是一個兒童的社會,同齡的小朋友形成了一個主體。幼兒很容易在幼兒園里找到好朋友,而且他們結伴的目的很單純,為了游戲。
面對孤獨化的孩子作為幼兒園教師更應該關注他們,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慢慢融入集體生活。我們需要對他有更多的耐心、更多的關心,給與孩子母親般的關愛。創造條件讓他與其他幼兒進行交往,增強其自信心,可以為他找一個自理能力較強、活潑、熱情、樂于助人的孩子做他的玩伴,會使他在集體生活中感到不孤獨。當然也需要和家長多溝通與幼兒在家和學校的表現,達成一致的教育態度,重視與孩子的溝通。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真的很重要,只有家園共育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融入集體。有時也會遇到不講道理的家長,孩子在與別人玩的時候不能吃一點虧,最好還要占到便宜。孩子的年齡都還小,有的時候免不了出現不小心的磕磕碰碰,馬上就會來幼兒園指責其他幼兒,弄得孩子們的關系也不融洽。面對這樣的家長,我們一定要有耐心,可以請他觀察別的孩子是怎么相處交往的。告訴他們孩子還小,還處在摸索階段難免出現磕磕碰碰,作為家長不是忙著去找別的小朋友算賬,而是要告訴自己的孩子面對這樣的事情應該怎么處理,自己有沒有什么不對的地方。這樣孩子在交往的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就會越來越多,他們的交往能力也會越來越強,而不是變得更孤獨。
總之,群體生活真的是既簡單又復雜,想要幫助一個孩子從孤獨的狀態到敞開心扉融入集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們的耐心,需要我們多方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