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雒艾瓊
摘要: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學生提出問題,這是“問題解決”的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數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因此,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意識
一、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樂于提問題
針對小學生求知欲望強、好奇心強等心理特點,在新課導入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新穎別致、妙趣橫生的問題情境,能夠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學生想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創設問題情境能夠讓學生想問與樂問。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本人通過故事情境導入: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小頭爸爸與大頭兒子的故事吧。今天林老師再給同學們講一個有關他們父子倆的故事:有一天,小頭爸爸正在書房看書,忽然,大頭兒子哭哭啼啼地跑進來,邊泣邊說:“爸爸,人家小東每年都過生日,可我今年都12歲了,你才給我過了3個生日,我也要年年過生日嘛。”小頭爸爸聽后哈哈大笑:“傻兒子,不是爸爸不給你過生日,而是因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學們,你們知道怎么一回事嗎?
問題情境的設置目的是要促進思維,而《年月日》這部分知識比較通俗易懂,為了促進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本人用講故事的形式創設問題情境,把學生的學習情緒推向一個高潮,在學生的大腦中就會產生很多問題:為什么大頭兒子12年才有三個生日?是不是這幾年日歷上沒有這一天?這時學生就會形成想學樂學,同時伴隨著的是猜想結果的產生與繼續探究的強列欲望。
二、創設民主氛圍,讓學生敢于提問題
學生之所以不敢提問,是因為沒有把教師和同學當成與他共同探討新知的伙伴。而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否得以表露,取決于是否有適宜的學習氛圍,有的學生基礎差,膽子小,要在課堂上提出問題確實不容易,因此,教師首先要充分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要信任的目光注視他,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偏差時,教師要先肯定學生敢提出問題的勇氣,而后再啟發、誘導學生提出問題。課堂中要轉變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勵性的語言,允許學生自由發言,鼓勵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此外,教師要采取措施,強化問題的環境:(1)讓學生形成你問我答的好習慣。(2)不懂的知識在學習小組中討論。(3)設立“問題卡”與“問題專欄”,及時地記載在大腦中閃現的問題與靈感,并通過問題的交流,使學生時時處于問題情境的氛圍之中。
三、在新知探究中,提供機會,使學生善于提問題
不會提問的學生不是學習的好學生,學生不僅要學答,而且要善問。
1.提供小組討論的機會,在教材的“重難點處”提問。
教師要圍繞教材的重難點,創設引起學生認識上產生矛盾沖突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問,通過討論,啟迪思維,培養學生提問能力。
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讓學生計算下列的算式哪些能被3整除:
45÷3= 16÷3= 32÷3 = 21÷3=
81÷3= 111÷3= 342÷3= 212÷3=
待學生計算完,并對算式進行分組,再組織討論:這些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點?你有什么發現?這樣圍繞著教材的重難點,不斷討論,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2.教給學生提問的技能,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途徑。
有的學生對一些知識想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往往缺乏提問的技能,想問又不知該怎么問,所以教給學生提問的技能也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一個重要方面。質疑問難的方法一般有:
(1)發揮教材作用,提出數學問題。教材中有許多主題圖或練習題都有“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的提示,圖文并茂的主題圖或練習題,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個與生活聯系緊密的情境,在情境中又蘊含著數學信息,教師充分利用這樣的機會,鼓勵學生在信息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時,讓學生說說選擇了哪些信息,、再次經歷收集信息的過程,內化信息,加深理解。
(2)從課題切入,培養問題意識。讓學生從課題上提出問題可以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同時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有利于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有利于激活學生求知的欲望,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如: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先讓學生說說收集到生活中的百分數。然后針對課題指導學生質疑:“對于百分數,你還想知道些什么?”將提問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求知,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提問的勇氣和能力,養成愛提問、善提問的良好習慣。
四、改變評價方式,是提高問題質量的有效引領
心理學家杰姆士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欣賞和贊美。”如果學生的提問得不到及時的贊賞和恰如其分的評價,則會喪失自信心。因此,教師要運用多元智能理論評價學生,更能起到傳授知識、表達思想、喚醒學生潛能的作用。
改變評價方式使學生逐步提高提問的質量。當學生敢于提問題后,教師要適時引領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隨時評價什么樣的問題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好問題。例如,在教學“年、月、日”一課時,教師在與學生共同了解了年、月、日的一些知識后,愛動腦筋的同學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公歷每年總是12個月,而農歷有的年份是13個月。我們都知道一年有365天。總天數不變為什么月數不一樣。這個問題提的真棒,很有思考的價值。教師對問題提的好的同學及時給予鼓勵,并抓住疑點,讓大家進行辨析,使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新知,求知欲望高,問題解決后,學生不但對此問題印象深刻,而且逐步學會提問。
教師還應注意適時總結,引導學生評價。如當學生提出的一個好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同學提的問題為什么好,好在哪兒。還可在班中評選“數學提問小能手”等,樹立榜樣,并讓善于提問的學生介紹自己的經驗,使學生間相互學習,相互啟發,使自己的問題能提在關鍵處,提在點子上。從而逐步提高提問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