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紅
摘要:近年來,有關建筑工程項目的安全事故時常發生,造成了難以磨滅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惡劣的社會影響,其中反映出建筑工程項目施工安全管理存在極大的問題和漏洞。正視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有效識別安全風險,從而及時采取措施預防整治,能夠大大降低施工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對于企業和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安全風險
建筑業是現代的高危行業之一,在整個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潛伏著許多風險因素,對于這些風險,必須提前識別并防范,加強安全管理工作。
一、項目安全管理概述
安全管理作為管理科學的一個分支,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它是針對人們在生產過程中運用現代安全管理理論分析出的不安全因素,從各個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運用有效資源,進行對項目的決策、計劃、組織、控制等活動,從而使項目順利進行,達到安全的目標。
安全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建立安全生產制度、貫徹安全技術管理、堅持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培訓、組織安全檢查、進行事故處理以及在簽訂承包合同時將安全生產指標納入考核項目。它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管理范圍廣:受建筑施工項目工程量較大、施工周期長、生產工藝復雜、耗費人財物資源多等影響,在項目進行過程中會產生許多不確定因素,安全風險與隱患極大,因此,項目安全管理要遍及各個方面和環節。
(2)管理的動態性:施工環境隨著施工流程的變化而隨時變化,所能遇到的風險因素和控制措施也會發生很大變化。即使已經建立了各種安全規章制度和安全技術交底的程序,管理人員仍要針對環境的變化擁有自己不同且正確的判斷。
(3)管理的交叉性:施工項目會受到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因此,在進行項目安全管理時,要將工程系統與環境系統、社會系統聯系起來,這也是施工安全控制系統所要求的。
(4)管理的嚴謹性:安全隱患存在于項目施工時的各個方面,隨時觸發,因此項目安全管理必須嚴謹,采取全面細致的控制措施,將損失與傷害扼殺在萌芽中。
安全生產管理的目標主要是,避免或減少一般安全事故和輕傷事故,杜絕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和傷亡事故的發生,最大程度地確保勞動者的人身財產安全。奉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將人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將預防作為實現工程項目安全管理的第一重要手段,嚴格建立起施工安全的組織、制度、技術、投入和信息的保證體系,遵從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使安全管理工作順利進行。
二、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如今,建筑業在快速發展,建筑施工工作復雜且龐大的特性加上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和漏洞暴露得越來越多,建筑工程項目的安全風險系數在不斷提高,因此準確定位安全管理的問題,再采取針對性強有力的控制措施是迫在眉睫的工作。建筑項目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筑工程安全法律法規需要不斷健全與更新。
如今,建筑行業發展日新月異,部分相關法律法規有時會跟不上建筑安全生產的發展要求,在這種不能提供給建設施工單位安全生產依據的情況下,部分企業會鉆法律的空子,給安全施工帶來隱患。
(二)建筑施工單位安全管理標準低,對安全管理工作重視程度不高[1]。
1.部分建設單位一味追求經濟效益,重視成本控制,而縮減安全措施經費,造成企業安全投入標準不高,安全保障技術設施等不足。
2.當進度與安全發生矛盾時,施工單位普遍較為重視工程進度,一定程度上影響對施工的安全控制。
3.施工單位有時忽視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等,無形中降低了施工的質量標準,也會帶來安全隱患。
4.施工單位對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視持續性不強,即使在一段時間內保持高度警惕,過后又會間斷性松懈,抱有僥幸心理。
5.建筑工程安全監督體系不健全。
6.部分施工企業現有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案會直接照搬規范、標準,缺少針對性和可行性。
7.雖然部分企業有完善的安全制度與安全操作流程,但由于缺少優秀的安全管理技術人員,再加上監管人員的責任分工不明確,缺乏安全管理意識等問題,安全責任制落實不到位,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而造成作用與效率會大打折扣,一些隱患不能及時發現、處理從而引發安全事故。
(三)缺乏風險識別的基礎資料,風險監測不足,監管能力不足。
只有對建筑存在的風險進行合理正確的識別評估,才能有效規避風險。我國施工企業不編制風險管理手冊,缺乏對工程項目風險種類及特點的全面了解,造成無法有效識別風險。此外,施工單位不應只關注于施工過程中的風險監測,還要注重前期預防與后期控制,進行風險的全過程管理。而目前,大多數企業缺少一整套風險全過程的監測研究體系[2]。
(四)建筑施工人員安全意識和專業技能有待提高。
建筑項目需要消耗的勞動力多,大量農民工進入到這個領域,他們普遍缺少專業技能,對安全防護的正確認識也不足,時常抱有僥幸心理,不了解事故過程中的安全因素。在這種情況下,若企業不能及時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與專業技能培訓,將會大大提高施工的安全風險系數。
三、施工安全風險因素
將引起施工安全風險的因素歸類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人員風險
主要內容有: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缺失、缺乏安全管理經驗、責任心不強,施工工人的安全意識不高、專業技能欠缺、操作水平不夠、違章作業等。
(二)物品風險
主要內容有:設備選擇不恰當、危險源處理不當、設備未及時定期檢查、機械設備的安全防護等。
(三)環境風險
主要內容有:天氣突變、暴雨暴雪、超大風力、高溫嚴寒、沙塵暴、地震海嘯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夜間施工照明不足、場地不平整等環境影響。[3]
(四)管理風險
主要內容有:安全管理機制及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水平松懈、對現場施工缺乏檢驗、施工防護措施不到位等。
四、施工安全風險管理策略
(一)風險因素控制途徑
安全風險處置的基礎方法包括風險規避、風險損失控制和風險轉移。風險規避指主動放棄或改變施工以此規避風險。風險損失控制指采取一定的技術手段或其它合理的方式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風險轉移指通過合同、保險等方式將風險轉移至第三方。
(二)建立并細化建筑施工安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全方面細致地建立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施工人員、施工材料、施工設備、施工管理、施工環境、施工技術等,加強風險識別,提高風險預防和處理能力。
(三)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標準體系
郁振山在《建立建筑安全管理體系》一文中提到,建立完整的建筑安全管理體系應從理清公司應該遵守的標準和法規入手,需要文化、領導力、承諾和參與;愿景、任務、角色、責任;計劃和項目;政策和流程;操作慣例;培訓教育;工作場所分析;工作場所風險控制;分包商管理9個步驟。[4]
(四)創新施工安全管理模式
1.從事后處理的被動型管理方式向事前預防的主動型管理方式轉變,將重點放在重特大事故安全隱患、危險源的提前發現與整治上。
2.從過去經驗型管理方式向專業技術化管理方式轉變。
3.從過去注重對國有制企業的安全管理向對各種所有制經濟企業的全面安全管理方式轉變,加強對非公有制中小企業和外企的安全監督管理。
4.淘汰落后的施工工藝、材料、技術、設備等,倡導利用安全科學技術研究出的先進成果。
5.加快創新企業制度改革,包括加強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增設獎勵機制、加強技術能力培訓等提高員工安全意識和素質,也有助于塑造出企業良好的形象,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5]
五、結語
建筑行業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隨著建筑工程項目的不斷增多,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問題已成為全社會越來越重視的問題,擺正安全管理工作的位置,全面細致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行業需要正視的重要問題。因此,相關管理人員要重視施工安全風險的識別、防范與處理,加強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推動建筑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國連斌.試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工程管理,2019,39 (5):128.
[2]向坤.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的風險規避策略[J].住宅與房地產,2017,25(27):140.
[3]王勇.建筑工程項目安全風險管理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9,15(17):117-118.
[4]郁振山.建立建筑安全管理體系[J].2017,19(2):28.
[5]魏海濱.淺談建筑施工安全風險控制與安全管理模式創新[J]. 建材與裝飾,2018,15(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