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鷺
摘要:社會心理咨詢對于維持社會穩定以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社會心理咨詢存在不少誤區,本文對我國社會上的心理咨詢服務的現狀進行了相應的調查,并且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了發展我國社會心理咨詢的對策。希望以此來督促社會心理咨詢及時改正問題同時保護了消費者的權益。
關鍵詞:心理咨詢;服務現狀;對策
國外的社會心理咨詢機構已經發展了很長一個階段,所以擁有一套非常成熟的咨詢理論。然而在我國社會心理咨詢發展較晚,并且還要經歷一個從認識到深入階段,所以我國的社會心理咨詢相對來說比較的薄弱。社會心理咨詢與普通的心理治療和心理輔導有著非常明顯的差異。并且社會心理咨詢還分為醫療,教育以及社會三個層次,醫療的服務主要針對的就是具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兒,教育的服務主要針對的是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社會服務主要針對的是社會人群的心理咨詢。
一、我國社會心理咨詢服務現狀
(一)心理咨詢服務機構與人員方面
1. 地方機構與人員發展不均衡
在我國城市地區,社會心理咨詢的服務機構已經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并且投入了相應的資金來扶持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的發展,所以我國城市的社會心里咨詢服務機構已經開始走向了成熟的階段。但是在鄉村等地區,由于宣傳不到位,導致我國的農村地區人們對于心理咨詢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所以社會心理咨詢服務機構在農村很難開展起來。不僅是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差距,在經濟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同樣存在著這樣的差距,比如我國的東部沿海地區的社會心理咨詢服務機構,相對于西部來說,發展的較為成熟。在機構當中的人員方面來說,從事心理咨詢行業的大多都是為女性男性的占比較少,也呈現出一種不均衡的狀態。
2.服務機構及人員整體資質不高
盡管最近幾年來我國的心理咨詢服務行業得到了較為快速的發展,但是我國居民也有著逐步膨脹的社會需求和欲望,心理壓力和負擔越來越大,導致我國的社會心理咨詢的服務人員在數量上存在明顯的缺陷,不僅如此,在社會資質和學歷方面,服務機構和人員也存在明顯的不足。相關研究顯示,在我國從事社會心理咨詢服務的相關人員當中,擁有大學和大專學歷的占比為近百分之八十,并且大多數人都沒有專業的關于社會心理咨詢的知識,僅僅是經歷過短期的培訓之后就從業上崗,甚至還有的人沒有接受培訓就上崗。盡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地域限制,但是這足以看出我國的社會心理咨詢服務機構與人員方面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資質上都存在嚴重的不足。[1]
(二)社會心理資源服務對象方面
1.社會需求增加但了解深度不夠
由于我國社會的生存壓力變大,在最近幾年來擁有社會心理咨詢服務需求的群眾數量也逐漸變多,但是在真正遇到心理問題的時候,大多數人第一反應不是選擇去心理咨詢服務機構去咨詢,而是選擇與家人或者是朋友傾訴,甚至是選擇讓自己身心愉悅的方式來解壓。相關調查顯示,我國城鎮大多數居民生活居住地都設有心理咨詢服務的點,盡管普及度較高,但是通過民眾反應,很少有居民來主動進行心理咨詢。在對社區居民做的心理咨詢調查中我們發現,有超過大半的居民認為我們再遇到心里壓力的時候需要需要咨詢心理醫生,一部分人認為不需要,而人們關于“當遇到什么樣的問題的時候需要去做心理咨詢”這一問題的回答差異非常大,這也說明人們對于心理咨詢的需求有非常多樣化的需求。
2.社會群眾對于心理咨詢看法較為傳統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的心理壓力不應該被過多的人知道,這樣就會受到別人異樣的眼光甚至是嘲笑,所以大多數人都將自己的心理壓力埋于內心,自我消化。在有關“是否會欣然地接受心理咨詢”的相關問題當中,有一部分的被調查者表示完全拒絕,只有少部分的群眾會完全的接受,其他的群眾都有著各種各樣的理由被迫接受但是心存疑慮。此研究表明,盡管我國很多人民群眾對于社會心理咨詢已經逐步認識,但是難免改變不了人們傳統的看法,甚至還有很多人完全不認可。而且有很多人認為有必要去開展一些關于心理問題的講座和宣傳,但是很少有人愿意直視自身的心理問題。而在對于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做出的社會心理咨詢 調查顯示,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人開始逐步地去接受心理咨詢并且愿意在自身遇到心里困難的時候去咨詢,但是總體來看,我國居民對于心理咨詢的態度還是趨向于保守。[2]
(三)社會心理咨詢治療方法效果不顯著
心理咨詢被社會群眾接受的一個標志就是服務是否有效,但是在服務質量方面,我國的社會心理咨詢還存在嚴重的不足。對于心理咨詢機構所采用的心理治療方法,人們也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每種治療方法在每一個咨詢者身上的效果都不一樣,而有的人認為每種治療方法在每一個咨詢者身上的效果都一樣。對我國一些社會心理咨詢機構進行調查之后我們發現,盡管采取了不同的治療方法,但是效果都不顯著,而且我們發現很多社會心理咨詢的醫療師在治療的過程當中采取的都是一些比較客觀的評估工具,這些工具在測量的時候會忽視被咨詢者的自我評價等因素。醫患之間的關系無法逾越傳統型的治療與被治療的關系達到新時期的開放性、靈活性的要求,醫生大多在治療的過程當中忽視患者的精神活動。
二、國社會心理咨詢服務發展對策
社會心理咨詢在我國盡管起步較晚,但是已經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面對上述社會心理咨詢當中所出現的問題,我們應該積極的總結經驗教訓,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經驗,結合自身的發展特點,促進我國的社會心理咨詢事業更好的發展。
(一)完善監督機制和資質認證
盡管我國設立有相應的社會咨詢師的相關證書,但是很多部門都不予認可,這非常不利于我國社會心理咨詢工作的開展。所以要想更好地幫助我國的社會心理咨詢服務工作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要完善我國的監督機制以及咨詢師的資格認證。有相關研究表明我國很多社會心理咨詢機構的從業人員都沒有專業的證書和知識技能,甚至有的人沒有經過培訓就從業上崗。這不僅會給我國的社會群眾帶來心理咨詢上的誤差,同時也會影響社會心理咨詢機構的發展。根據我國在2018年所作的社會心理調查咨詢的研究表明,在從事社會心理咨詢行業的工作者當中,有近一半的從業人員幾乎沒有接受過培訓,超過一半多的人不明白心理督導的作用,由此可以表明如果社會心理咨詢行業的工作者的資質十分不佳。所以我國需要在社會心理咨詢行業的教育方面加強對這些人的培訓和監督,通過學習國內外先進的工作經驗以及聘請具有專業知識的專家來為社會心理咨詢的從業者進行培訓。并且完善相應的監督機制來監督社會心理咨詢機構的日常工作,來滿足我國社會人民群眾對于社會心理咨詢的需求發展的。為了在從業的過程當中更好地形成監督機制和從業人員的知識發展,有必要定期對他們進行培訓以及工作上的交流,通過交流這些從業人員就可以發現自身的不足,并且可以加以改正,也可以使他們之間互相發現對方的優點和缺點,形成互相監督的局面。甚至可以通過交流樹立起一個榜樣,讓每個學員都向他學習。在機構的日常工作當中,需要建立起一個規范化的工作制度,并且嚴格的按照制度來進行工作,確保我國的社會心理咨詢服務質量能夠達到社會群眾的心理需求。[3]
(二)政府要加大對于心理咨詢機構的投資
在我國經濟發達的地區的城市居民當中,有很多地方已經開設了城市居民的社會心理咨詢服務的機構點。但是在鄉鎮一些其他經濟不發達的地區,還沒有將受過心理咨詢服務機構普及到位。在這其中,有很多人民群眾都渴望得到免費的心理咨詢服務,并且由于經濟不發達地區以及鄉鎮農民的文化程度的限制,導致他們在緩解日常心理壓力的時候往往采用了不正當的緩解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阻礙我國的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加強在這些地方的社會心理咨詢服務機構。在國外很多經濟發達的國家已經十分重視社會心理咨詢機構的發展,并且他們的政府也在這方面做到了投資,但是在我國的政府還沒有將社會心理咨詢機構的普及作為發展的重點。所以我國政府需要加大對于社會心理咨詢的同時,并且建立起一個層次多樣化的社會心理咨詢體系。同時在大力發展社會經濟的同時,也要注重我國社會居民的心理健康的發展。保障每個社會居民都能夠享受更好的醫療保障。[4]
(三)加強社會心理咨詢的宣傳力度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在我國社會群眾對于社會心理咨詢的看法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有的人已經可以完全接受社會心理咨詢服務,但是還有的人完全不能接受,有的人無法擺脫傳統的看法,處于一個搖擺不定的狀態。而且人們普遍的認為自己的心理問題沒有必要向社會公眾所揭露,這也非常不利于我國社會心理咨詢的發展,同時對人們的心理問題也無法真正的去解決。由于我國的社會心理咨詢服務起步較晚,并且宣傳力度不到位,很多社會群眾對他的態度都比較的傳統,而很多人都會選擇在自己無法去解決問題的情況之下去接受心理咨詢服務,更多的情況是人們不知道有什么地方可以接受心理咨詢服務。所以我國的社區的相關的人員應該加強對于社會心理咨詢服務的宣傳,幫助人們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識, 弱化內心當中對于社會心理咨詢的恐慌和保守的態度,幫助社會居民在內心當中提高對于社會心理咨詢的支持和認可。并且要多建立社會咨詢服務點,來讓人民群眾在遇到心理問題的時候,知道可以去何種地方進行心理咨詢服務。
三、結語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十分注重我國社會居民的心理健康的發展,社會政府以及社區等部門都要加強對于社會心理咨詢的宣傳,幫助我國的社會居民更主動地去接受心理咨詢服務,促進我國社會心理咨詢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蘇曉沁.論心理咨詢在我國社區心理服務中的優先發展[J].福建醫科大學,2018(03):19-21.
[2]高一明.社會心理咨詢服務業的現狀調查[J].文史博覽(理論),2018(03):58-61.
[3]俞澤名 .社會上的心理咨詢服務現狀與對策分析[J].神州,2018
[4]張穎元.淺談社會咨詢服務[J].北方社會,2017(1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