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月珠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5-0019-01
1.解讀課程標準,樹立新課程理念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我們應該從語文的工具性入手,把與生活聯系較為密切的“閱讀”作為重點,真正落實到課堂中去,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水平,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一堂完整的語文閱讀課堂,應該是融匯“聽、說、讀、寫”一條龍的過程。近年來,無論是小升初、中考、高考,都越來越重視考查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檢測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一個好的閱讀者也一定是熱愛文學的人,更是熱愛生活的人。
因此,閱讀教學要從“娃娃”抓起,而小學階段,則成為了扎實閱讀根基的關鍵階段。作為閱讀課堂的實施者,需要全面解讀《語文新課程標準》,更新新課程理念,做學生的“引路人”,為學生選擇確定適宜的閱讀內容便能夠得心應手。
2.注重能力目標,選擇提高“讀”的能力的閱讀內容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不同學段的朗讀目標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并應有所側重。在第一學段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朗讀目標中,明確提出了學生“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第二學段則“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學段與第一、二學段所要求的朗讀目標有所不同,并更進一步地提出了對學生的更高一些的要求,即“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當我們用心體會新課標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針對不同學段,所要培養和訓練的閱讀的目標和水平是不盡相同的,三者呈遞進關系。“學習用”、“用”、“能用”,這樣的關鍵字眼提醒我們,作為知識的傳播者,閱讀課堂的教者,我們應該有所側重地應對不同學段的閱讀教學,針對不同的學段,我們應該選擇不同的朗讀技能、技巧,針對不同學段,我們應該講授不同的朗讀知識,針對不同學段,我們應該選擇并確定不同的閱讀內容。而不同學段對“讀”的感悟也應不盡相同,這就要求了閱讀內容的確定需要適用性和差異性。
因此,在閱讀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選擇適合閱讀朗讀指導的文體,教師應起示范引領作用;適時地創設朗讀情境;鼓勵形式多樣的朗讀方式;注重在朗讀評價中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發展,在評讀中促進發展。
3.實踐訓練閱讀語言,選擇增強“說”的能力的閱讀內容
在閱讀中,當讀完文章之后,不妨讓學生把書本合上,用學生自己的語言來說說文章所講的內容,也可分段表述。一開始,學生可能會過多地用原文中的語言不加修飾地進行表述,此時站在一旁的語文老師應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積極引導,提醒學生回憶段落內容,在腦海中再整理,最后進行歸納,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從而使得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提高。
因此,在閱讀內容的選擇上,應注重培養學生“說”的能力,把閱讀文體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進行有效表達。鼓勵學生“大聲說”“勇敢地說”“大膽說”,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獨特情感,讓學生學會將自己所感悟到的情感放入文章當中,產生與作者同樣的思想感觸。增強閱讀的趣味性。
4.實踐訓練閱讀語言,選擇提高“寫”的能力的閱讀內容
葉圣陶先生曾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在新課改的語文課堂上,閱讀和寫作同等重要。“寫作”具有靈活性、主觀性強,要寫得一篇好文章,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平日里不斷地學習和積累。而這些積累除了平日里的“小練筆”,更是離不開大量的閱讀,在閱讀中開闊眼界,在閱讀中積累優秀詞句,在閱讀中感悟人生哲理。
“閱讀”和“寫作”都是語文學習者必備的基本素養,二者息息相關,同受出卷者的青睞,現如今,甚至呈現出“得閱讀與寫作者得天下”的情景。 我們需要做的是,教會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寫作”,在寫作中不斷提高“閱讀”水平。
因此,作為教學上的藝術指導者,我們應該教授學生掌握有效地積累和運用的方法,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積累和運用的習慣,鼓勵學生不僅能從口頭上表達自己,更能從“書面表達”上提高自己,幫助學生更加真實自如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在閱讀教學,應選擇確定有利于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內容。
語文閱讀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確定應該更具有科學性、適用性,嚴格地按照《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各學段所選擇確定的閱讀教學內容也應有所區別,從低到高按梯形題型難度進行呈現,化教材的教學價值的內隱形和無序性為學生實際掌握的意義性,使得學生不僅能理解閱讀內容,將表層的閱讀文體轉化為精神層面,從本質上提高閱讀水平,從而愛上閱讀。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琳.語文教師的“胸有成竹”—談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預設性和教學內容的生成性[M].語文教學之友,2012
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9.0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 >[1]袁玥.基于核心素養—美術欣賞課教學方法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19):250
[2]張蕾.中國歷史題材電影的人文意識[J].電影文學,2018(19):37-38
[3]洪瑞珠.睿智引領音樂欣賞,靈性提升學生人文素養—農村中學音樂欣賞中培養學生人文意識的策略研究[J].北方音樂,2017.37(0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