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珊
關鍵詞:教材;設計教學;細節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2-0027-01
多年以來,本人力圖著眼語文教材中的細節,深挖細嚼,做足文章,讓自己的學生難事不難,愛上“寫”,努力讓自己的課堂更為高效。
1.深挖教材,找準切入點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崔巒老師在《閱讀教學要處理好十個關系》中指出:“語文教科書中的課文,不僅昭示著寫了什么,而且昭示著怎么寫。”這些都說明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是最好的范文。我們在讀寫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要反復的研讀教材,深挖教材中的“細節”。這個“細節”也許是文中的一句話,或是一個小片段,或是整合的一個單元。以教材為例,以教材為范文,以教材為切入點,或仿、或拓展,學生有了這個要仿的拐棍,寫之路就不在那么艱難,并愛上寫。在教學中我試著這樣做: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對文中的句子結構做了深入的挖掘,讀、品,然后仿寫一句,再仿寫三句,然后指導學生加上一個總起句,使三句話變成了一段話。從易到難,教會了學生寫的一些技巧。這樣的教學看起來好像比較簡單,實際上卻要求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在課前的備課上,如果做不到反復的研讀教材,就不能深入的挖掘教材,找不好教材的訓練點,不能著眼于“細節”,就無法充分的恰當的使用教材,會讓我們的語文課堂低效無趣。
2.結合內容 設計教學法
語文課要摒棄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對于文中要做文章的“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逐步培養和訓練學生寫的能力和興趣。
(1)抓留白,做補白
我們的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感性故事,這些感性故事中如果細細探究,就會發現很多的留白,這些留白要充分的利用好,對留白的內容深入挖掘。引導學生想象,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先說后寫,這樣寫的難事就易化了。如:《狐貍和烏鴉》的最后一句“狐貍叼起肉,一溜煙的跑掉了。”為了充過的不怕被分發揮學生的想象,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補白:“第二天,狐貍和烏鴉又見面了,他們之間又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有的說烏鴉在狐貍又一次的花言巧語下,嘴里的肉又被騙走了;有的說烏鴉吃一塹,長一智,揭穿了狐貍的謊言,狐貍只好灰溜溜的逃走了;還有的說烏鴉叫來了自己的同伴一起攻擊狐貍,狐貍再也不敢來欺騙烏鴉了……在大家續編的基礎上,安排學生寫一寫。留白的補白有效激發了學生說寫的欲望,降低了寫的難度,使學生樂于寫。
(2)抓特色 練仿寫
學生的最初寫作都是從仿寫一個詞一個句開始的,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抓好教材中的有特點的句段,讓學生在研讀的基礎上進行有梯度的仿寫,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要求教師在教材的解讀過程中要善于發掘文中有特色的句段,并對此進行讀后“寫”的訓練,如:上文中中《桂林山水》的教學設計,就是抓住了特色的句段,研讀后仿寫一句,仿寫三句,然后試著加上一個總起句,讓自己的仿寫句變成了精致的一段話。從句的訓練提升到段的布局,巧妙的教會了學生如何成段,成篇的方法。
(3)抓章法 學謀篇
學生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在寫作方面是遞進發展的,從最初的寫一兩句話到寫一段話,再到后來的寫一篇文章,文章的結構布局學習也是至關重要的,那就借教材學謀篇,教材中有很多結構嚴謹,謀篇布局巧妙又簡單易學的文章,在教學中重點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布局方法。如《頤和園》中的總分總的結構形式就很值得引領學生感悟,并學習作者的謀篇布局。
(4)抓拓展 激興趣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可以做進一步的拓展教學,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進行恰當的拓展,可以更好地鞏固所學內容,還能調動學生學習探究課外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如《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先讓學生了解了鯨的體形特點,進化過程和它的生活習性后,我又在課堂上補充了有關鯨的課外知識和人類大量捕殺鯨的資料,學生對人類這種不愛護動物的行為深惡痛絕,緊接著設計以“鯨的自述”為題,向人類呼吁愛護動物。學生有感而發,情感所致,“寫”便水到渠成了。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讀寫是不分家的,讀中悟,悟后寫,關鍵是教師要著眼于教材中的“細節”,從小處著眼,做大文章,讓我們的學生將自己頭疼的“寫”簡單化,興趣化,從而提高課堂實效。
參考文獻
[1]何金林.在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如何設計讀寫作業[J].新課程學習,2013.02(08)
[2]王敏.小組合作學習中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3]黃文杰.初中生合作學習影響因素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