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蘭
關鍵詞:課程資源;學校資源;鄉土資源;人力資源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2-0072-01
“課程資源”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的一個嶄新的課題。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在參加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為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身邊資源,我做了如下嘗試:
1.就地取材,學校資源讓語文課堂活色生香
首先,要改變“課堂即教室”的觀念。教室是師生進行教育學習活動的主要場地,但不是唯一場地,不要讓教室成為束縛學生思想的地方。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選擇不同場地,圖書室、實驗室,甚至學生食堂,都可以成為實現教學目標的地方。
開展口語交際活動“話說家鄉”時,我把學生帶到校園草地上,讓大家圍成一圈坐下。頭頂藍天白云,身披暖洋洋的日光,吮吸著空氣中淡淡的菊花清香,任微風輕柔拂面,那是何等愜意的事!孩子們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說的人自在輕松,繪聲繪色,聽的人全神貫注,如臨其境。這種融洽熱烈的氣氛豈是在教室里所能相提并論的?
再者,可以利用班級、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進行指導訓練,最大限度地開辟語文學習空間,爭取語文學習時間,拓寬語文學習外延,滿足學生自身發展需要。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文學社活動,舉辦讀書報告會、詩歌朗誦會,組織演講比賽、辯論賽、,舉辦課本劇表演會以及辦手抄報等等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電影,寫影評等。這些活動充分體現語文學習的生活化、社會化,體現出語文學習的開放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關注生活,鄉土資源令語文課程大放異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努力開發,積極利用。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語文教學不能坐井觀天,要突破教室、課堂生活圈,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走向社會。在這方面,農村中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廣闊的大自然,奇特的民風民俗,神奇的民間傳說,帶給學生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指導學生去旅游、參觀、訪問、調查,既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拓展了求知的空間,讓農村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日常生活充滿野趣與新知,又培養了學生語文學習中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
(1)山川草木是最淵博的教師。大自然是滋養生命撫育我們成長的母親,是生命的家園,是豐富我們的生活,寄托我們的情思,增加我們的美感,陶冶性情、體悟天道的媒介。當城市的學生正感受車水馬龍的繁華時,不妨讓學生走進山川平原,去領略“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的意境,去觀賞“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的美景,去體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優美的自然風光既能愉悅身心,又能增長學生的見識,對于寫作也是大有裨益。學習了朱自清的《春》,怎能不帶領學生走進春天,去踏春草,賞春花,迎春雨?學習了《滿井游記》,怎能不在和熙的輕風里和學生奔跑于廣袤的四野?當平凡的鄉間小路野草野花化身為學生筆下詩情畫意的世界時,我們會感嘆大自然是最淵博的教師,最通俗的教科書。
(2)種植養殖是最生動的課堂?!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引導學生走進農村,走近農民,賞農景,做農活,記農事,是最生動直觀的語文課堂。我校根據實際,把本地特產余甘作為校本課程開發資源,組織學生向農民學習余甘栽培知識,通過調查問卷了解農民余甘收入狀況,設計余甘開發與銷售的途徑。這些活動有助于學生了解鄉情,關注家鄉,增加生活體驗,鍛煉語文能力。
(3)民俗文化是最燦爛的寶庫。地方民俗文化是學生了解生活、體察社會、豐富人文情懷和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課程資源。例如,地方婚嫁習俗、過節的風俗,這些孩子們熟悉的民俗中,包涵著豐厚的文化內涵,蘊藏著語文學習的寶貴資源,教師要組織學生到民間去采風,去關注生活,探究日常生活背后的學問。
去年寒假,我留給學生的作業是:調查了解家鄉特有節慶、傳統習俗,傳統文化藝術及淵源,考察家鄉的名勝古跡與由來,然后根據收獲整理匯編小冊子。有的學生按照“春聯匯編”、“惠女風情”、“奇特的婚嫁習俗”、“地名探究”、“民間工藝”、“民歌民謠”等幾類進行編排撰寫,內容生動,文采斐然。這次活動引導學生了解了地方民俗文化,學會欣賞地方民俗文化,增強保護地方民俗文化的意識,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以“人”為本,人力資源使語文學習趣味盎然
把人作為最具活力的課程資源來開發是十分重要的??晒╅_發的人力資源廣泛:教師、學生、家長、社會人士都可以在特定的時候成為語文課程資源的一部份。教師典雅優美的課堂語言,或旁征博引或出口成章;學生各具特色的才藝表演,以及各自的生活體驗,都可以令語文課堂變得活潑生動,美侖美奐。根據教學需要,教師可以把家長請到課堂中來,可以組織學生采訪家長、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工廠參加社會實踐,讓他們接觸了解社會。這樣,既使學生拓展了語文知識面,也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使學生的作文能力得以培養。
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對于課程資源相對貧乏的農村中學來說,語文教師更要主動開發、積極利用課程資源,因時制宜、因地制宜開展探究活動,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構建五彩繽紛的語文課堂,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那煒筠.初中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8(04)
[2]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唐敏.芻議初中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上??钣蒲?,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