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雙利
(河北省大城縣第二中學,河北 大城 065900)
批判性思維正逐漸為教育界所重視,與問題解決并稱為思維的兩大基本技能,被看作是學習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成分,因此,增強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也成了學校教育的關鍵目標之一。由于批判性思維涉及到深層思維的研究,僅從表面判斷批判性思維教學現狀,未免有失偏頗。因此,了解學生化學批判性思維能力現狀,明確現象產生的原因,可以為批判性思維培養提供一些的參考依據。
(一)研究目的
了解高中生在學習中運用批判性思維的狀況,從定量的角度予以取證,為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實證依據。
(二)研究方法
1.問卷法
問卷主要從批判性思維精神、批判性思維技能、獨立思考能力及對批判性思維的態度和看法四部分來考查高中生批判性思維現狀和整體水平。
問卷調查對象為大城二中和大城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的300名高中生。
2.訪談法
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為進一步了解,訪談了30 位高中授課教師。教師訪談內容包括:對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現狀的看法;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評價。學生訪談內容包括:對學習的喜愛程度及原因;喜歡何種教學形式;批判他人觀點時會考慮哪些因素。
(三)調查結果
采用當場回收的方式。問卷300 份,大城二中270 份,每個年級70份,大城職業技術教育中心90 份,每個年級30 份,回收有效問卷289 份,其中男生146 份,女生143 份,有效率96.33%。
(一)教師調查結果分析
根據對一線教師的訪談調查,學生已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基礎,但對于如何批判、批判時應注意什么,理解的卻不夠全面,批判性思維技能亟待提高,大多數教師對學生批判性思維水平表示擔憂。
(二)學生調查結果分析
1.高中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現狀
批判精神就是有意識地進行批判的心理準備狀態、意圖和傾向。由表1 可知,學生在尊重他人和不迷信權威兩方面表現比較好,在求異創新方面則存在明顯的薄弱現象。

表1 學生對自身批判精神的評估(%)
男生與女生批判性思維品質整體差異不大,但男生在求異創新和獨立自主上略顯突出。
批判性思維技能是指各種思維技能的運用策略,是批判性思維的核心。調查表明學生在判斷外界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29.41%完全符合)和及時地反思和調控思維過程(23.87%完全符合)方面相對較好。51.21%的學生在與人交往中會根據自身經驗覺察出那些已經明說或未加明說的偏見、立場,這說明學生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基礎。

表2 學生對自身批判性思維技能的評估(%)

3、分析問題過程中,思維會前后連貫、條理清晰 20.42 65.74 13.84 4、與人交談時,能夠察覺自己或他人的觀點是否客觀 51.21 41.18 7.61 5、能從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與驗證 19.38 64.70 15.92 6、解題后,會及時反思自己思路是否準確和嚴謹 23.87 61.94 14.19 7、對課本或參考資料上的答案不會盲從 16.26 54.67 29.07 8、不愿拘泥于現成答案,樂于尋求新的方法 16.96 54.32 28.72
同時,學生批判性思維技能比較薄弱的方面則是不會多角度分析、解決、驗證問題(15.92%不符合),不會尋求多種方法解決問題(28.72%不符合),思維的創新性、邏輯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另外,29.07%的學生表示對課本和參考資料不敢質疑,這反映出學生批判性思維不足,在學習中很少運用批判性思維。
調查還發現,在選擇完全符合的學生中,高二、高三的學生略多,可能是由于高一學生剛入校,對教學內容、環境等還不太適應。這同時也間接反映了批判性思維經過培養是可以提高的。
2.高中生獨立思考能力調查
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會以批判性的眼光認真分析、審視問題的表象和本質,不迷信權威,敢于質疑、批判、問難。因此,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可以間接反映其批判能力。調查結果表明,多數學生在遇到困惑時還是希望能夠在老師或同學的幫助下解決問題。在訪談中,多數學生傾向于教師講授和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喜歡學生討論型和自主學習型的教學方式則是少之又少。

表3 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調查(%)
3.高中生對批判性思維的態度和看法
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能夠客觀公正地對待他人的批判,男生在對待他人不同意見時更為豁達,并更有自信心,面對質疑時,立場比較堅定。女生性格敏感,會更在乎別人的看法。但無論男生還是女生不介意他人批判的前提是能感受到對方的尊重。

表4 學生對待他人批判的態度和看法(%)
由表5 可以看出,學生不發表自己意見有以下幾方面原因:①認知因素:一定的認知基礎是批判性思維的前提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批判時需以一定的理論和事實為依據,擁有足夠的知識量,在批判時才會有源可尋。②教育因素:我國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上都希望培養聽話、順從的孩子,不惜扼殺孩子的個性;又由于高考升學的壓力,大量的題海戰術,將學生的思維囿于一種固定的、不容質疑的、剛性的模式中,從而導致批判意識的缺乏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低下。③心理因素:從眾心理、害羞心理和害怕心理是學生不敢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又一重要原因。害怕出錯被同學老師看不起,害怕與群體認同觀點對立,使不少學生雖有不同見解,但為了“安全”需要,不敢公開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在無形之中會漸漸磨滅學生批判的積極性。

表5 學生不發表意見的原因(%)
除了以上三個因素,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在課堂上不發表自己的看法還受到我國數千年的儒家文化的影響。
對學生的調查表明,學生已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基礎,但由于在教學中和學習中沒有得到系統的訓練和指導,學生對批判性思維的方法和技能知之甚少。又由于受課堂嚴肅、呆板的教學文化氛圍的約束,學生不敢發表與眾不同的批判性意見。
根據調查,我們可以看出:
(一)學生已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基礎,但對于如何批判、批判時應注意什么,理解的卻不夠全面,批判性思維技能亟待提高,大多數教師對學生批判性思維水平表示擔憂。
(二)男女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整體差別不大,批判性思維技能亟待培養和提高
從整體上看,學生已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基礎且對待他人的意見也更趨理性和公正。男女生批判性思維品質整體上差別不大,男生在求異創新上略高于女生。
技能的培養應建立在對批判性思維的深入了解和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基礎上,只有讓學生理解批判性思維的內涵和重要意義,還原知識建構的科學過程,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能才能得以有效提高。
(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差,不善表達自己觀點,渴望尊重和理解
在訪談中,許多學生都表示他們的“沉默”是由于缺乏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加上害怕出錯,讓老師同學恥笑,他們才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妨多給予學生一些自主建構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善于質疑,樂于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創意。同時,也應允許學生犯錯,要明白錯誤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資源。
理性的批判建立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回答時,不應只是簡單的肯定和否定,還應關注學生的心理品質。
總之,批判性思維意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素質和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長期鼓勵和培養。如何構建適合不同教學內容的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教學模式和策略,又該如何針對不同學生、不同教學內容、學習內容等建立科學合理多元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批判中創新,在批判中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這些也都需要我們今后更加深入地思考、學習、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