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艾璇
(山西晉中衛生學校,山西 晉中 030600)
我國現如今正逐步進入老齡化,因此老年高血壓的發病率也在逐步增加。根據研究可知,我國現今存在1.3億高血壓患者,其中13%約為35歲以上人群,25~35%為55歲以上人群,每年約有20萬人口死于高血壓疾病。根據國內外研究可知,積極開展高血壓危險因素健康教育能夠顯著控制高血壓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并且有助于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將我實習的醫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診的8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診斷受試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及高血壓聯盟聯合頒布的《原發性高血壓診斷標準》,且排除傳染性疾病、精神疾病、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并將80例患者采用隨機序列法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各40例,且所有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參照組患者最大年齡75歲,最小年齡48歲,平均年齡(56.5±1.3)歲;其中女性18例,男性22例;實驗組患者最大年齡76歲,最小年齡49歲,平均年齡(55.5±1.3)歲;其中女性20例,男性20例。實驗組與參照組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中未出現顯著差異(P>0.05),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具備對比研究價值。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即為患者講解高血壓疾病的相關內容和護理要點,幫助患者排除不良情緒的干擾,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臨床護理干預的方法,臨床護理要點:引產手術前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并做好記錄,保證環境內的濕度和溫度,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病房中限制人員的流動,保證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避免在患者面前談論病情,可以為患者播放舒緩的音樂轉移注意力,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護理人員需要給予患者關懷,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護理人員需要通過鼓勵的方式提升患者的治愈信心,保證患者的身心愉悅,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緒。護理人員可以外患者列舉成功的治療案例,降低患者的焦慮和恐懼。護理人員需要用專業知識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宣教,使患者了解治療的重要性,為患者設身處地的著想,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
在不同的護理方式下,比較兩組患者的SAS(焦慮自評表)和SDS(抑郁自評表)評分以及患者的滿意程度。患者SAS(焦慮自評表)和SDS(抑郁自評表)主要評價患者治療后的心理狀況,焦慮自評表分數高于50分為焦慮,抑郁自評表分數超過54分的為抑郁。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的心理
以及情緒狀況越不好。患者的滿意程度分為:特別滿意(評分>92分)、基本滿意(評分在80-92分之間)、不滿意(評分<80分)。
使用SPSS20.0軟件對本文8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數據分析,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以及住院時間以形式,使用t檢驗,患者的滿意程度以n(%)形式,使用x2檢驗,兩組患者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以P<0.05展開。
在不同的護理內容下,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41.65±5.21)和SDS評分(43.11±2.21)優于對照組患者的SAS評分(52.68±4.65)和SDS評分(51.12±3.89),兩組對比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 s}
在不同的護理內容下,觀察組患者的滿意程度95.12%高于對照組患者的滿意程度70.73%,兩組對比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觀察組(n=40)41.65±5.21 43.11±2.21對照組(n=40)52.68±4.65 51.12±3.89 T 10.1136 11.4639 P 0.0000 0.0000

表2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程度 {n(%)}
老年高血壓患者因大動脈退行性改變、動脈血管彈性與順應性降低,自我調控功能減退,麻醉手術應激易導致老年高血壓患者出現血流動力學急劇波動,增加心腦血管危險事件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優于對照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兩組比較呈現為P<0.05的差異性,產生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患者的滿意程度,兩組比較呈現為P<0.05的差異性,產生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臨床護理干在老年高血壓患者護理中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更高,對于良好醫患關系的形成有極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