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聰,趙永興,劉寶民
(中國石油大港石化公司,天津 300280)
大港石化公司17 000 Nm3/h 低分氣+重整氫PSA 氫提純裝置于2017 年5 月開展檢修,其中解析氣壓縮機級間冷卻器DR-113 型號為BEW273-0.78/0.6-9.38-2.5/19-II,投用日期為2012 年8 月。管程設計壓力0.78 MPa,殼程設計壓力0.6 MPa。因其介質循環水腐蝕性較強,拆檢后發現管束腐蝕嚴重,遂決定更換新管束。原管束長度為2488 mm(含管箱),新訂做管束由于測量及加工誤差,長度達到2500 mm(含管箱)。由于單管程換熱器的特殊結構,長度誤差導致管束與殼體無法實現密封,遂對解決方案進行探究與嘗試。
解析氣壓縮機級間冷卻器屬于單管程換熱器(圖1)。單管程換熱器右側管束末端密封主要由殼體側聚四氟乙烯墊、殼體側O 形橡膠圈、金屬壓環、封頭側O 形橡膠圈和封頭側聚四氟乙烯墊5 部分構成(圖2)。
圖1 單管程換熱器
圖2 右側封頭
各部件中O 形橡膠圈起密封作用,聚四氟乙烯墊用來定位并限制O形圈向外擴展,在螺栓預緊力作用下擠壓O 形圈,由于O 形圈處于導角位置結構,使其能向徑向和軸向2 個方向擠壓移動。O 形圈角密封的作用主要有2個:①貼合在壓環與兩側大法蘭端面角部,即徑向密封,密封兩側介質防止外漏;②貼合在壓環與管束管板結合面角部,即軸向密封,防止管殼程介質從管束管板與壓環之間縫隙內互串。同時壓環上設計3 個檢漏孔,以檢測兩側O 形圈泄漏情況,任何一側徑向泄漏,會有介質出現外漏,而軸向泄漏屬于內漏互串,會有介質從檢漏孔流出。
原設計管束長2488 mm,而新管束長度達到2500 mm,使得換熱器右側尾部管板伸出了殼體大法蘭,壓環左側O 形圈無法套在壓環上,直接落入管束空隙,左側O 形圈無法密封,殼體介質直接從檢漏孔流出(圖3)。不過,由于聚四氟乙烯墊也能起密封作用,所以未出現外漏。但是,由于左側O 形密封圈已失去作用,軸向2 道密封只有右側O 形密封圈在起作用。
圖3 O 形圈實效示意
經過測量與試壓拆檢,分析出檢漏孔泄漏主要原因是左側O 形橡膠圈失去作用,而根本原因為管束超出設計長度。鑒于生產壓力,時間緊迫,重新訂制新管束的方案不可行,所以采用在現有管束基礎上進行改進的方案來解決問題。
因為管束超長,最佳改進方案為將殼體也延長,使殼體法蘭與管束管板相對位置恢復為設計值。
在原有壓環左側新增一隔距環,內徑與殼體法蘭一致,厚度為10 mm,與殼體法蘭間使用聚四氟乙烯墊密封,密封墊厚度為2 mm,同時隔距環右端內側也進行導角加工,其尺寸參數與原殼體法蘭一致(圖4)。經此處理,相當于將殼體法蘭加厚12 mm,與管束尾部管板相對位置恢復至原設計值。
改進完成后,進行水壓試驗,管程打壓0.897 MPa,保壓30 min 無外漏,檢漏孔無液體滲出;殼程打壓0.69 MPa,保壓30 min 無外漏,檢漏孔無液體滲出。
改進后投用,管程工作壓力0.65 MPa,殼程工作壓力0.45 MPa,觀察2 個月的時間,未出現內漏及外漏,表明改進效果良好。
圖4 新增隔距環后示意
因各種導致單管程換熱器管束制作長度超過設計值較多,且短時間內無法重新制作,可采用延長殼體的措施進行調整。該方案從理論和實際角度均驗證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