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國制裁華為事件”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楊慧榮
2019年5月15日,美國工業部工業與安全局宣布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要求任何向華為出售產品的美國公司必須獲得許可特批。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該事件成為近期互聯網上的熱門話題,并且不斷衍生相關子話題,產生多個輿論爆發點。針對互聯網上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亂貼“民族主義”標簽的行為以及“斷供華為”的謠言,主流媒體舉棋定調,排兵布陣,為融媒體環境下做好重大事件輿情引導提供了可借鑒的范本。
輿情是由個人以及各種社會群體構成的公眾,在一定的社會空間內,對自己關心或與自身利益緊密相關的各種公共事務所持有的多種情緒、態度和意見交錯的總和①。在融合傳播環境下,網絡輿情呈現出自由性和可控性、互動性和及時性、豐富性和多元性、隱匿性和外顯性、個性化和群體極化性的新特點。融媒體背景下,主流媒體提高重大事件的輿論引導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和諧的輿論環境。
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美國制裁華為事件”引發輿情關注。“華為”取“中華有為”之意,網民將“家國情懷”“民族企業”等符號與華為相連,將“美國制裁華為事件”從企業問題上升到國家問題,奠定了愛國主義的輿論主基調。與核心議題相關的子議題如任正非回應、5G 市場、“奮斗文化”等讓華為一度成為輿論焦點。新華睿思數據云分析平臺顯示,當地時間2019年5月15日美國宣布對華為實施出口管制以來,涉華為輿情持續走高。其中,5月17日,華為海思總裁致員工內部信使輿情達到小高潮;5月21日,華為創始人、首席執行官任正非在深圳華為總部接受媒體集中采訪,輿情達到近期峰值。
中美貿易戰背景下,在國內支持華為聲音占主導的情況下,輿論場上仍有惑亂人心的刺耳雜音,大體表現為以下幾種:一是唱衰“華為”,“唱衰”中國經濟,營造中國企業四面楚歌的境地,制造悲觀焦慮情緒;二是亂扣民族主義帽子,隨意將愛國行為貼上民族主義、民粹主義標簽,擾亂視聽,制造輿論場上的混亂;三是散布謠言、虛假信息,通過嘩眾取寵博得關注。針對輿論上不和諧的聲音,以人民日報為代表的主流媒體打出融合報道組合拳,引導輿情良性發展。
筆者于6月5日以“華為”為關鍵詞在《人民日報》微信公眾平臺搜索,整理了從5月15日至6月5日有關美國制裁華為的報道。人民日報綜合運用了視頻專訪、圖文評論、雙語解讀等多種形式報道“美國制裁華為事件”,信息內容涉及官方發聲、企業回應、事件分析、情緒表達、外部輿論支持等多個維度,從事實與態度、立場和行動等方面闡明了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在中美貿易戰中的勇氣與決心。

表1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5月15日—6月5日對“美國制裁華為事件”的報道統計
從報道視角來看,首先,人民日報的評論從宏觀層面對美國封鎖華為的行徑做出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企圖封堵十四億人口的大市場,是癡人說夢》《中國5G世界共享,美國急什么?》等文章,為中美貿易戰輿論的走向舉旗定調,安撫輿論場上的焦慮情緒。其次,人民日報從中觀層面出發,密切關注華為及相關企業的動態,《華為回應“谷歌暫停支持華為部分業務”:產品和服務在中國市場不受影響》《美突然下手,華為備胎芯片一夜轉“正”》等文章,彰顯民族品牌自強不息的民族氣節和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喚起輿論場上的“民族認同感”。最后,人民日報從微觀視角出發,展現任正非、美國脫口秀主持人、外國領導人等國內外聲音,揭示中美貿易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趨勢,擊散輿論場“唱衰華為”“唱衰中國經濟”的悲觀情緒和不實謠言。新華睿思數據云圖分析平臺數據顯示,網民的情緒隨著美國對華為封鎖及華為的硬氣回應而不斷變化,從“擔憂”變為“點贊”“支持”和“加油”“鼓勁”②。
據清博大數據統計,截至 5月21日 15:00,有關“美國打壓華為”的信息共有52784 篇,其中微信發布8986篇,微博發布20371 篇,網頁發布10353 篇,報刊發布52篇,論壇發布4569 篇。新浪微博平臺成為本次輿情討論的主要戰場③。微博擁有實時傳播的速度、高時效廣泛的信息源、高效互動的傳播模式和多元豐富且現場感強的傳播手段,這些優勢進一步擴大了公眾的話語權和媒介接近權,成為社會輿情傳播的新途徑和集聚地。
以報紙、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和以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相通相融,傳統媒體立足深度報道解析美國打壓華為的深層意圖,《人民日報:華為這一招,關鍵時刻頂大用》等新聞評論奠定輿論基調。同時,微博上的《有理有據!華為外機高管舌戰美媒網友:邏輯口才滿分》等報道以親民、活潑的語態文風和豐富多樣的呈現形式傳遞官方聲音,拉近與受眾的距離,影響輿情走向。《人民日報》在其微博平臺上整合了鳳凰網、央視新聞、《紐約時報》等不同媒體、不同渠道的內容資源,采用短視頻、九宮格圖片、視頻專訪、文字短評等融合傳播手段,清晰、及時、全面地呈現“美國對華發布禁令”之后中國的應對策略和各方的態度反應,引起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的“同頻共振”。由此可見,在媒介融合時代,傳統媒體之間固有的分野被打破,不同類型的媒體和各種媒介形式之間資源共享、跨平臺聯動,做到一次采集多次編輯、多渠道發布和多樣化呈現,才能實現新聞資源的多重價值增值。
技術賦權下,受眾不再是單純的接受者,而擁有了信息解讀者、信息分享者、信息創作者等多重身份,擁有如信息獲取、深度解讀等多方面的需要。在“美國制裁華為事件”中,新浪財經、鳳凰財經積極發起互動話題,主動設置輿論議題,激發了受眾互動分享的意愿,有利于網絡輿情的疏導和良性發展。筆者于5月25日以“美國”和“華為”為關鍵詞在微博搜索,發現帶有意見領袖的互動話題頻上熱搜,比如#任正非回應熱點#閱讀量破15 億,討論量達38.2 萬;#馬化騰談華為事件#閱讀量達2.2 億,討論量達2.2 萬;#楊元慶談華為事件#閱讀量達2020.2 萬,討論量達4208 條;# 美國脫口秀主持人力挺華為# 閱讀量達2857.3 萬,討論量達 9084 條。
從熱門話題的討論內容來看,互動話題涉及的多是微觀具體的問題,針對性強,并且有一定的沖突性和戲劇性。網民最關心美國禁令對華為的影響、華為領導人以及各方的態度。任正非作為輿情中心人物多次登上熱搜,美國記者、脫口秀主持人的態度作為外界輿論的聲音也頗受關注。從熱門話題涉及的談論主體來看,騰訊創始人馬化騰、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等企業高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這些商界精英知名度高、影響力廣,對華為事件有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分析,他們的言論和觀點也會被網友關注、轉發和評論,再造輿論高潮。
意見領袖在制造話題、發表言論的過程中往往附帶信息解釋功能,快速將信息通過網絡媒體予以擴散,形成一定的話語機制,拓展了網絡共同領域的話語空間,促進網絡輿論的生成與發展。在華為事件中,媒體設置互動話題積極傳遞理性意見領袖的觀點,形成“多級傳播”的格局,任正非“不要瞎喊口號,不要煽動民族情緒”“我們永遠需要美國芯片,我們不會去排斥美國”等言論有利于形成正能量引導、溫和派聲音為主、紡錘式的輿論格局,促進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的順暢溝通和良性互動,引導網民全面、深刻、理智地看待華為事件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輿論引導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時、度、效。”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把握了網上輿論工作的規律性,也是做好輿情引導的要求。“時,就是時機、節奏”,輿論高潮的掀起往往發生在官方回應或重要人物發言之后,媒體緊密關注官方動態和企業動作,搶占第一落點贏得主動權和制高點。“度,就是力度、分寸”,提高對輿情的研判能力,分清輿情中的全局問題和局部問題、重要問題和次要問題、緊迫問題和非緊迫問題的區別,掌握火候,適時適度。“效,就是效果、實效”,輿情引導要有針對性,對熱點事件可能存在的疑點和容易引起誤解的信息,及時披露,預防謠言的產生⑤。
在“華為斷供”的信息場域中,多企業對華為斷供的信息短時間、高密度的沖擊,就形成了一種媒介幻象,即華為已經失去了大部分企業的支持,而處在這種幻象中的大眾容易失去客觀、理性、獨立的判斷,被謠言所蠱惑,導致悲觀情緒蔓延。針對這種情況,媒體應該把握“時、度、效”,及時將華為等企業的應對之策公之于眾,將官方態度清晰闡明,將國內外輿論支持的聲音傳遞出來,綜合分析各方形勢,營造“信心生態”環境。
在移動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兩微一端”已經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渠道和輿情爆發的主陣地。媒體應該根據各個平臺的傳播機制、渠道特性、發布規則合理分發新聞資源,從內容到渠道實現全媒體矩陣式傳播。以“美國制裁華為事件”為例,內容上就是要實現全方位解讀,同時要著眼于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中美貿易戰不僅是一場經濟上的較量,還是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全方位的比拼,這就要求各方媒體密切關注事件的議題發展,以聯系、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在渠道上,媒體要做到多渠道立體化傳播。一方面,傳統媒體要積極尋求“雙微”聯動,尋求發布多渠道、獲取多渠道。比如,人民日報體系旗下“學習小組”“俠客島”“鏡鑒”等,也為主流媒體發布更多獨家信息、權威解讀提供了窗口。另一方面,主流媒體要做到反饋多渠道、互動多渠道,積極通過微博互動話題、直播等平臺與受眾充分互動,開誠布公,贏取信任,解疑釋惑,疏通輿情。除此之外,主流媒體要在保持內容權威性和嚴肅性的基礎上,適應微博、微信、客戶端、網站等多平臺的傳播特點以及網友的閱讀習慣,綜合運用文字、圖片、直播、短視頻、H5 等多種報道形式,還原新聞報道的現場感,增強受眾參與討論的積極性。
卡茨認為,成為意見領袖有以下三個要件:第一,意見領袖必須是一位思想者,要靠思想去引導別人;第二,強調意見領袖的專業素質與能力;第三,意見領袖應存在某種“代言人”特性⑥。在事件傳播過程中,意見領袖承擔了“解碼”的功能,他們通過傳遞事實、發表觀點影響著輿論走向,甚至衍生分化出新的輿論議題。意見領袖作為網絡輿情的重要傳播節點,在引發、引導、引爆輿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比如,任正非被網友看作是民族品牌華為“代言人”,他回應熱點事件時聲稱“不能說用華為產品就愛國,不用就是不愛國”,“美國企業和我們是共命運的,我們都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任正非這些言論不僅啟發了我們如何有策略、有智慧地應對貿易戰,還對驅散輿論場狹隘的民族情緒和排外主義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主流媒體應從知名專家、學者、行業精英等人群中發掘意見領袖,通過他們發揮正面和有權威性的言論,引導輿論議題向有建設性的方向發展,構建網絡輿論的良性互動。
網絡輿論導向事關道路問題、旗幟問題,導向正確就能凝聚共識,推動社會各項事業的進步和社會的穩定發展。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主流媒體應時刻警惕網絡上的輿情動向,運用上述融媒體時代傳播規律,利用新聞報道疏導網絡輿情,分析網絡輿情,有針對性地進行深度報道,不斷提升輿情引導的能力和水平⑦。
注釋:
①劉毅.略論網絡輿情的概念、特點、表達與傳播[J].理論界,2007(01):11-12.
②大數據告訴你,華為為什么不怕[EB/OL].https://mp.weixin.qq.com/s/SYupa6OJfSnw8SrheSanug.
③案例|“美國打壓華為”事件輿情分析[EB/OL].https://mp.weixin.qq.com/s/olDLM9xkF815Z1GsW5kIkw.
④“意見領袖”與網絡輿論“新常態”[EB/OL].https://mp.weixin.qq.com/s/4EDdL7wKdTH_GwnRLQAZJw.
⑤王鶴,張梅.《中國輿論場》:打造輿情權威平臺 建構融媒體輿論格局[J].電視研究,2018(04):53-55.
⑥胡泳.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網絡意見領袖?[J].新聞記者,2012(09):8-13.
⑦丁波莉.從中美貿易戰看新聞發布會的輿論引導價值[J].新聞戰線,2018(1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