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頤武
近期,湖南一位教授提出的關于“英人英語源于湘西”的觀點和他有關人類早期歷史的著作,引起了社會廣泛議論。不少人對這一觀點多有譏諷,認為這違反了基本常識,過于聳人聽聞,沒有歷史依據。該教授所做的語言比較也相當生硬和簡單,根本不可能作為英人英語源于湘西的證據。筆者認為,在這種議論背后,關于規范學術研究的話題值得重視。
首先,該教授的觀點在受到輿論譏諷和批評的同時,顯然也沒有得到相關方向的學術共同體認可。他的觀點雖然有其同好,但多數相關領域的學者顯然無意把他的觀點作為一種獨到的學術觀點進行認真討論。這顯示了該教授和與他有關的一些關于人類上古歷史研究,顯然并沒有得到社會的理解,相關領域的學術共同體也沒有將其納入本學科的領域之中。
其次,人們難免對該教授的學術動機有所質疑。如他本人所在的地域與他的研究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難免讓人有所猜測和聯想。人們可以不必懷疑該教授的真誠態度和對于自己觀點的堅信,但客觀審視他在著作和許多發言中這些關于“湘西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的觀點,顯然其證據比較薄弱。
這些論述顯然和一般學術共同體對于這一問題的看法有著極大差異,而且該教授的論說,也無意在領域相關的學術共同體中進行探討。因此,這些都導致其論說必然受到公眾的質疑。一方面由于他原本的學術背景與這些領域差距很大,進入這一領域后又沒有對過往的學術積累有更多的認知;另一方面他的這些論斷提出之后,也沒有和關于人類起源的主流說法進行學術探討或爭論,而是不斷地提出這些相當聳動的觀點。因此難免被認為是缺少實際價值和意義的所謂“民科”,也根本上難以被認為是一種嚴肅的學術研究。
第三,我們不必懷疑這位教授的動機,但其論斷的粗率和簡化卻讓人們的質疑有正當的理由。
實際上,現代以來這樣的猜想式的揣測層出不窮,在西方也有不少以渲染西方優越為目的的關于人類起源的猜想式討論。這些基于西方中心主義的討論,不斷為嚴謹扎實的學術探討所超越。隨著中國的發展,一些人也希望由人類的起源問題來彰顯自身文化和地域的獨到及優越。也確實有些學術愛好者基于相當善意的愿望,和對于自己地域的高度熱愛提出一些難以為學術共同體所接納的“驚人之論”。
筆者多年前就看到一位英語教師關于英語漢語同源的文章,他的比較顯然不是基于人們常用的語言學方法,而是來自對于語音相似性的強行解說。這些觀點顯然不可能進入固有學科的學術討論。與之相似,前述教授的觀點在沒有證據鏈的情況下,必然會被質疑是生硬地為特定地域的價值背書,這些缺少規范性的表述,也難免受到公眾和媒體的譏諷。
現在看,這樣的觀點,其實是想要迎合某種潮流和時尚,卻由于過度地夸大而偏離了基本的學術規范,最后受到社會的普遍拒絕。這說明學術研究不是不允許提出創新和有獨到見解的觀點,關鍵是這種觀點是建立在規范研究的基礎上,一定要進入學術共同體討論的范圍之內,而不是片面追求一些聳人聽聞的效果。我們無意懷疑該教授的誠意和善意,但更希望他的工作能夠在學術的規范之內進行。▲
(作者是北京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