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劉爻寒
馬明哲這位因太過低調而時常被忽視的掌門人,帶領中國平安創造了一個商業神話。
馬明哲是誰?估計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那么馬云、馬化騰呢?當然是被大眾所熟知的。事實上,正是這位很多人都沒有聽過名字的馬明哲,與大名鼎鼎的馬云、馬化騰一同被稱為中國商界“三馬”。
馬明哲,這位頗為低調的商界大佬,就是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他在國內金融界中的地位,絲毫不亞于“二馬”在中國互聯網行業中的地位,是一位頗有傳奇色彩的企業家。金融界有這樣一種說法:如果你想知道金融商業在未來將要發生什么,就去看看馬明哲在做什么。
在馬明哲的帶領下,中國平安這家民營公司,在2018年的凈利潤高達1200多億元,比2017年增加了20.5%左右。這個數據顯示,這家企業每天就能賺到3.3億元的凈利潤。不僅如此,中國平安還成為第一個“營收凈利潤破1000億元大關”的非國有企業。
不得不說,馬明哲這位因太過低調而時常被忽視的掌門人,帶領中國平安創造了一個商業神話。

有人說,馬明哲的發家史見證了深圳的發展史,馬明哲的榮耀也印證著深圳的興盛。
1955年,馬明哲出生在廣東湛江。他的成長經歷有著濃厚的時代印記,回城后,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了社保公司的經理助理。也正是在這里,馬明哲遇到了自己的伯樂——被譽為“蛇口之父”的袁庚。馬明哲因敢于提出不同意見,而被袁庚記住了名字。
當時蛇口的工人經常發生工傷事故,馬明哲建議每人每月交一定數量的錢作為基金,為工傷或離職人員提供保障。得到袁庚的認可后,馬明哲全權負責操持這項工作。這是馬明哲第一次接觸保險的世界,也是第一次了解到保險行業的規則。
1986年,馬明哲得知工傷保險屬于商業保險,需要申請牌照。于是他仔仔細細將所有的問題都研究明白后,便向袁庚提議成立一家商業保險公司,以期恢復招商局辦保險的傳統。2年后,袁庚委派馬明哲參與平安保險公司的籌建工作。
1988年3月,央行正式發文批準成立平安保險公司,由中國工商銀行和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的平安保險正式掛牌成立,年僅32歲的馬明哲被破格任命為總經理(后被任命為副董事長)。
平安保險公司帶有顯著的蛇口“改革”氣息,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保險公司。多年后,平安保險和招商銀行一起,成了袁庚履歷表上最輝煌的“作品”,馬明哲也成為了他最得意的一員大將。
創業之初,雖然算上馬明哲只有13個員工,但馬明哲并沒有讓股東們失望,平安保險的營收第一年就達到了418萬元,利潤為190萬元。
1992年,在馬明哲的推動下,平安保險將企業模式改為員工集體持股,平安職工合股基金公司成立。自此,企業的利益與員工的利益緊緊地拴在了一起。而馬明哲以新公司負責人的身份擔任平安董事長。
在馬明哲擔任董事長后,逐漸顯現出他極具前瞻性的一面。在他看來,人們的時間越來越寶貴,他們需要一種能省時省力,多元化、個性化、一站式的服務,而這些只有綜合金融能夠做到。
于是,在1993年的員工大會上,馬明哲提出了他設想的中國平安發展策略:做綜合金融,朝金融控股這條路走下去。馬明哲也因此有了金融“將來時”的稱謂。
馬明哲有一個著名的觀念:“中國的保險事業起步較晚,起點較低,也沒有多少時間讓我們事事都摸著石頭過河。如果河上已經有橋,我們就不必去冒險涉水,付一些過橋費就可以過去了。風險小,也贏得了時間?!?/p>
馬明哲直到9年后才實現綜合金融的藍圖。2002年,國務院批準了中信、光大、平安3家綜合金融控股試點集團。至此,平安保險在綜合金融的道路上有了突破,并且具備普遍意義上的“金融全牌照”(銀行、證券、期貨、保險、基金、信托、租賃),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幾家全牌照企業之一。
而這一年,對于馬明哲來說,注定是意義非凡的一年,平安保險還吞并了深圳商業銀行、東亞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此舉一度震驚業界,馬明哲也成為保險圈的偶像級人物。
從此以后,平安保險的發展更是越來越好,業績層層攀升。
2012年,中國上市公司薪酬榜上,56歲的馬明哲排第二名;2017年,平安已經擁有4.4億用戶,1.6億金融客戶,位列財富世界500強第39位。
2018年,中國平安在財富世界500強再次上升10位,名列全球榜單第29位,在中國入圍企業中排名第7位,蟬聯中國內地混合所有制企業第一。同時,在全球金融企業排名中,中國平安名列第5位。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求賢若渴和廣攬人才是所有成功者的根本特點,這是確保事業成功和能夠持續穩定發展的基本保障,而成功者的專長就是能夠給不同的人才確定適合的身價,并給予他們施展才華的合適舞臺。
馬明哲正是這樣一個重視人才的成功者。他一直將人才放在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他在其著作《平安心語》中說:“人為先,策為后。沒有合適的人,再好的策略也沒有意義?!?/p>
為了說服“亞洲保險教父”梁家駒加入平安,馬明哲在2003年“SARS”期間多次赴港,最終成功邀請梁家駒于2004年1月加入中國平安,擔任平安人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并帶來了助手李源祥?;剡^頭來看,正是梁家駒和李源祥的加盟,才奠定了平安人壽十多年高歌猛進的發展基礎,使中國平安完成了從單一的財產保險到綜合性現代保險公司的戰略轉變。
馬明哲向來強調要做好人力資源的經營,而不是一般性的人事管理,目的是積累、培育并發揮好人力資源的價值,從引才、選才、育才、勵才等角度,視人為有價值、能增值的資產并做好經營。他將辦公室懸掛多年的書法作品“海納百川”視為人生信條,“吸納來自各方的人才”是其第一重含義。而“海納百川”則是所有平安管理層最喜歡說的詞之一。
業內流傳,平安基本沒有挖不來的人。據說,馬明哲求才若渴,只要被他盯上,他可以讓獵頭公司的高管在你辦公室樓下的咖啡店辦公,天天找你喝咖啡,直到打動你。
為了打開銀行業務版圖,馬明哲又邀請了在國際上擁有7次銀行并購經歷的花旗銀行的理查德·杰克遜加入;原民生銀行副行長邵平的加入,幫助中國平安完成了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轉型;在謝永林的麾下,平安銀行又進入了零售戰略轉型;曾擔任麥肯錫全球資深合伙人的計葵生加入平安后,帶領團隊創建了互聯網投資理財平臺陸金所;2014,馬明哲又挖來了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兼阿里軟件(阿里云前身)總裁王濤,在王濤的帶領下,平安好醫生橫空出世……
顯然,馬明哲正是一個能用人、敢用人的人。同時他也相信,管理的國際化,關鍵是人才的國際化。在平安,外籍高精尖人才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外腦”,這些外籍人才也是平安戰略執行的重要人才支撐。迄今為止,我國金融業僅4位外籍高管榮膺中國政府“友誼獎”,而這4位均出自平安。
事實上,早在20世紀90年代,馬明哲就在平安內部開始推行國際化管理戰略,并率先引進外籍高管。例如:為做大保險主業,陸續引入在保險業浸淫多年的黃宜庚、梁家駒、李源祥等人才;從麥肯錫等國際知名企業引進的咨詢、精算、信息技術領域高級人才,其中代表包括張子欣、斯蒂芬·邁爾、姚波等;為做大綜合金融和互聯網金融,陸續引入的理查德、計葵生、陳心穎等人。
前高盛(亞洲)的主席胡祖六曾評價:“平安在人才國際化方面,是中國做得最好的企業?!?/p>
可以說,平安帶有強烈的馬明哲印記,他也許是國內最善于放權的金融企業大當家。馬明哲說起自己的管理哲學:“我兩只手都是空的。銀行、保險、證券、信托等每家公司,都各有自己的一雙手,他們非常專業、高度敬業,日常經營管理交給他們,我非常放心?!?/p>
其中2012年年底加入平安的陳心穎就是個最鮮活的例子。作為外籍年輕高管,短短幾年時間,她已經成為中國平安集團3個聯席首席執行官之一。
馬明哲曾在《平安心語》中指出:“一個產品的領先,頂多就是一年半載;一個系統的改進,頂多也就兩三年的優勢;而一支國際化的優秀人才隊伍才能帶來持久的領先優勢?!?/p>
“用他們(外籍人才)來培養本土人才,通過傳幫帶、輪崗等多種方式,把我們重點培養的人才交給他們來帶,最終帶動本土人才的成長?!瘪R明哲曾說。
媒體曾經爆料,有一次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問馬明哲:“你管理平安萬億資產,有什么秘方?”馬明哲說:“我能有什么秘方,就是用優秀的人。我這有很多年薪千萬的人?!?回去后,楊國強對時任碧桂園人力資源總經理的彭志斌說:“我給你30個億,你去給我找300個人來?!?/p>
馬明哲在引用外腦方面,從來都不吝于給高工資。時至今日,在中國平安,排名前100名的高管中,超過60%為海外引進人才,平均工作經驗超過20年。
馬明哲創立的平安,如今已過而立之年?;仡櫷?,第一個10年,平安在探索現代保險,搭建體制機制;第二個10年,平安專注保險經營,探索綜合金融;第三個10年,平安強化綜合金融,探索“金融+科技”。

平安金融培訓學院
這些年來,不斷加盟的頂級人才,也開拓了中國平安的視野,讓馬明哲能夠時刻洞察全世界的商業創新。過去20多年,他一直將國際一流的金融機構作為參照系。近幾年,他將互聯網公司作為重點對標對象。
中國平安的創新,也已經不再局限于保險和金融業。馬明哲曾在內部報告中提到,如果說過去30年,平安打造的國際領先綜合金融集團這個孤品是“河東”,那么,站在新起點上,平安要走向“河西”——一個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
馬明哲是一個懂得欣賞科技的人,事實上,不僅僅是欣賞,他還是一個科技的踐行者。
據媒體報道,2012年-2013年間,馬明哲在很多場合出現時更像是位資深IT男。他常常與金融圈、IT圈、投資圈、媒體圈的人談起“O2O”“大數據”“二維碼”等概念。
那幾年,馬明哲對科技和互聯網的興趣與日俱增。去美國的時候,比起傳統金融家常去的華爾街,馬明哲更愛泡在舊金山的灣區和硅谷。他在平安內部會議和代理人高峰會上都強調同一句話:“未來40年,數據將改變一切。”
在最開始,馬明哲決心投資科技領域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問:“平安的金融做得好好的,怎么搞科技了?”當時BAT如日中天,小米、京東還處于追趕者的角色,傳統金融機構被視為“大象”,而大象跳舞被認為只有IBM才能做得成,保險、銀行被視為即將被替代的角色。
但馬明哲對于科技改變未來的前瞻性使得平安在此后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11年,馬明哲邀請會講一口地道中文的美國人計葵生擔任陸金所聯席董事長兼CEO;2012年,馬明哲挖來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在麥肯錫擔任全球合伙人的的陳心穎,出任中國平安首席運營官兼首席信息執行官,負責IT、后援等重要運營及技術部門;聘請高管團隊負責平安健康險團隊向互聯網化轉型、打造孵化互聯網創新業務平臺、推出電子錢包“壹錢包”等。

上海陸家嘴平安總部
經過數年發展,平安不僅在互聯網轉型浪潮下站穩了腳跟,甚至設立科技研究院,將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反向輸出,賦能中小金融機構。時至今日,平安集團已不僅僅是一家傳統金融巨頭,而是逐步向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靠近。
馬明哲在2018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用3句話概括金融、科技和生態在中國平安內部的關系: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生態、生態賦能金融。“所謂科技賦能金融,是我們要利用科技手段,讓金融核心業務發展得更好,更有競爭力,這是第一步。”“第二步,科技賦能生態。我們把過去建立起來的科技手段拿出來,用它賦能生態,也就是金融、醫療、房產、汽車和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平安通過生態融入到社會,融入到客戶當中。”“第三步,生態建立好之后,我們希望用生態來賦能金融。過去傳統的金融模式是先賣產品再做服務,現在是先提供服務再提供產品。我們相信這是未來金融業發展的全球性趨勢,這就是我們提出來的‘金融+生態’的戰略。”
2019年6月29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的“50家最聰明的公司”榜單中,中國平安入圍。同時上榜的還有華為、臺積電、京東方、賽靈思、英特爾、特斯拉等巨頭企業。

張江平安后援中心
與科技巨頭同臺共舞,平安早已不再是原來的平安,已實現從金融跨界科技。在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發明專利排行榜(TOP20)上,中國平安憑借2018年全年1205件發明專利申請量位居全球第一,超過騰訊、谷歌、微軟等科技巨頭。
截至2019年3月31日,平安科技專利申請數累計達15316項,位居國際金融機構前列,其中PCT及境外專利申請數3761項;2019年的前4個月,中國平安平均每個月增加800多項專利,平均每天增加近30項專利。
據平安科技CTO方國偉透露,平安目前積累了3萬名IT開發人員,科學家人數已達1000位。作為平安集團的高科技內核,平安科技正加速推進以AI為核心的企業進化。
正是馬明哲的高瞻遠矚,讓平安這艘巨輪在5G、AI來襲的新時代,規劃了金融和科技的雙線發展軌道,并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強化“金融+生態”建設,為平安在新技術革新時代的逆襲打下了基礎。
事實上,在過去10年里,平安在科技研發方面投入的資金已超過500億元,這為平安換來了5家研究機構、3萬多名科技研發人員、逾1000名頂尖科學家以及兩個海外研發中心,并積極與麻省理工學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高校、機構合作產出科研成果。
如今,已64歲的馬明哲總是自稱自己是“打工者”,中國平安雖然是由馬明哲所創,但它并不屬于馬明哲一人,而是屬于所有股東,馬明哲甚至并不位列十大股東之中。在他看來,“一個人在這個位子上遲早要離開,不能把個人的興衰跟企業綁起來,馬明哲只是一個‘打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