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劉錦鑫 實習記者 張如意
無論是線下去美食街體驗“深夜食堂”,或者是在線上下單夜宵,深夜的美食經濟作為夜間經濟的重頭戲不可忽視。
“深夜食堂”已經開張啦!
剛下夜班的小張,踩著點點華燈,走進“深夜食堂”,點了一碗熱氣騰騰的云吞面,掃去一身的疲憊。
這不是電視劇里的“深夜食堂”,而是真真正正開在我們身邊的“深夜食堂”。和以前的深夜路邊攤不太一樣,更具有專業性、更加注重體驗的“深夜食堂”開始在城市各個地區誕生。
2019年7月9日,北京市商務局印發了《北京市關于進一步繁榮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增長的措施》,推出13項具體舉措,將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夜京城”消費品牌。這也意味著,到2021年年底,北京市將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規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京城”地標、商圈和生活圈,滿足消費者需求。
夜間經濟(night-time economy)一詞是20世紀70年代英國為改善城市中心區夜晚“空巢”現象提出的經濟學名詞,是現代城市業態之一,指從當日下午6點到次日凌晨6點所包含的經濟文化活動,其業態囊括晚間購物、餐飲、旅游、娛樂、學習、影視、休閑等。
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即娛樂業、服務業非常發達,所以其夜生活非常豐富。不僅如此,每個地區還會形成其獨特的夜文化。比如英國于1995年正式將發展夜間經濟納入了城市發展戰略,英國倫敦具有濃厚的文化氛圍,夜間戲劇非常流行,伴隨戲劇而來的還有酒吧等多種形式的夜生活服務。
倫敦從2004年到2016年,短短3年的時間里,創造了超過10萬個新的夜間工作崗位。2017年,倫敦市的夜間經濟收入達263億英鎊,預計到2030年將達300億英鎊。這其中,夜間經濟業態多元化與社會多元主體參與管理是倫敦夜間經濟成功的關鍵。
在我國,各地都把發展夜間經濟作為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抓手,努力擴大夜消費、繁榮夜間經濟,致力于培育出有影響力的特色夜生活街區和大型文化娛樂中心區。
在發展夜間經濟的模式上,我們可以借鑒倫敦的經驗,依托中國特有的“深夜食堂”經濟,擴展出一系列的影院、劇院、博物館、美術館、畫廊等夜間文化經濟。政府在建立起城市夜間消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之后,需要進一步與城市歷史、文化等廣泛融合。


其實,我國一直都有宵夜文化。
中國的宵夜大多是大排檔或者小飯館,沒有那么多講究,雖自在,但相對來說也有很多諸如衛生、消防方面的隱患,而“深夜食堂”的出現,很大一部分改善了這些隱患的存在。
北京市商務局于2018年5月發布了修訂版《支持“深夜食堂”特色餐飲發展項目申報指南》,其中提出,對“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和特色商圈在2018年1月1日以后的規劃設計、裝修改造等軟硬件投入方面提供補貼支持,對“深夜食堂”特色餐廳2018年1月1日以后的裝修改造和軟硬件設備購置支出給予支持。
“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和特色商圈項目由投資主體自主申報,需符合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規劃,特色元素較為顯著,具有較好的業態結構、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018年5月11日,北京市朝陽區合生匯商場聯合旗下商戶,創新推出以“深夜食堂”為主題的9點夜間創意生活時尚匯,以商業創新帶動城市消費;2019年5月17日,合生匯商場推出“深夜食堂”2.0版本。
目前,合生匯“深夜食堂”的營業時間至24:00,此外,影城、劇場、KTV等項目的聯動,對夜間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事實上,在合生匯“深夜食堂”開始運營之后,給周邊商區也帶來了不小的便利,很多附近的人表示,平時加班工作到很晚,沒時間做晚飯,像這樣的“深夜食堂”解決了平時的晚飯問題。
2019年6月,商務部門也出臺了《促進餐飲業發展項目申請指南》等文件,在目前已有的深夜便利店和業已成熟的夜商圈經營的基礎上,對夜間經濟有了更為明確的政策指引,其中提到支持建設“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鼓勵餐廳夜間延時經營。
“深夜食堂”的具體發展規劃與發展,在這份指南也有具體介紹:“深夜食堂”項目需要符合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規劃,特色元素較為顯著,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項目營業時間一般應至少到每天晚上12時,同時包含24小時經營店,夏秋季可適當延長。
“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需要具備“業態豐富、特色鮮明、消費便利、市場繁榮”特征,在本市餐飲消費市場享有較高的知名度,餐飲街區長度一般不超過100米,餐飲企業數量一般不少于20家,形成集群效應。
多年來,北京的夜間餐飲供給有限,除簋街、三里屯等街區外,“深夜食堂”并不活躍,甚至可以說是難以尋覓。而如今我們可以看到,北京的三里屯、簋街等“老牌”街區煥發著生機,海淀食寶街、朝陽合生匯、順義祥云小鎮等新興的“深夜食堂”也正在不斷成長。
如果說下班之后的線下美食、購物是夜間經濟發展的基石,那么依托于互聯網的移動支付的發展,則是夜間經濟發展壯大的最重要力量。
大數據顯示,除去深夜出門尋覓美食之外,深夜訂外賣,也是人們夜間飲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018年7月,各家電商共同提供的數據顯示,晚上21點,外賣夜宵開始激活第一波夜間經濟;到了晚間23點,移動支付到達全天最活躍的時間點;而即便是午夜到來之際,仍然有7.1%的小商戶選擇在凌晨4點之前繼續營業。
外賣平臺餓了么用大數據統計了2017年1月-2018年1月中夜宵訂單(每天21時-次日2時)的情況,顯示上海、杭州和深圳位列前三甲。3座城市每天超過1/10的外賣訂單是在晚間產生的,這也側面證明了這3座城市的夜晚繁華。
無論是線下去美食街體驗“深夜食堂”,又或者是在線上下單夜宵,深夜的美食經濟作為夜間經濟的重頭戲不可忽視。

“深夜食堂”帶來的經濟效果如此可觀,然而相關城市問題矛盾也漸漸浮出水面。
目前,北京地區“深夜食堂”業態發展存在短板,交通問題首當其沖。因為時間問題,一些商業區周邊交通不便,公共交通出行困難,消費者自駕遭遇“停車亂”,有時因為時間過晚,還會遭遇“打車難”。
其次,便是部分餐廳企業閉店時間問題。雖說是夜間經營,但實際上很多店面很早就關門了,無法真正做到“深夜食堂”。
以上提到的關于“深夜食堂”的問題,如果能夠多方應對,對于整體的問題會有很大的幫助。商家在考慮“深夜食堂”時間延長帶來的成本上升,以及商家本身的員工和消費者深夜的人身安全問題以外,也需要重視“深夜食堂”的地理環境以及位置等問題,這與城市本身提供的公共服務的完備程度有很大關系。
而這些矛盾點的存在,同樣限制了夜間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會影響對夜間城市經濟文化的貢獻。
這些諸如夜間的出行安全,以及夜間城市基礎設施相關的問題,都需要引起高度關注并加以解決,把問題最小化。夜間經濟的崛起,看似簡單,實際并非如此,不僅是經濟方面的問題,同時對于城市管理與運營也不可忽視。

夜間經濟不單單是關系城市的發展問題,同時還與夜間經營企業的發展、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與提供城市相關服務的政府機構部門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城市運營者處理各方的利益與責任關系的能力,也影響著城市夜間經濟最終能否真正成為幫助城市發展的決定性存在。
引導夜間消費的發展,夜間經濟能夠取得健康持久發展的長效機制,能使其真正成為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存在。也正因為如此,城市運營者對于制定相關政策以及對各項因素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之上加入足夠的測試,來明確對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城市夜間文化、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影響。
夜間經濟如果擁有更加完善的相關對策措施,將會給城市帶來更多的發展空間與能量。并且,加大對于夜間經濟的發展之下,不忘結合其他方面經濟發展進行相互補充,更加良好地發展一個區域的全方位經濟。
夜間經濟的崛起,其實也是人們消費升級的一種表現。從城市發展的角度來說,優化夜間經濟營商環境,有助于拉動內需、向高質量進發。夜間經濟的發展,成為幫助整體經濟提升的一個有力幫手。通過“深夜食堂”提高夜間經濟,以此為契機開發城市夜間生活,相信城市經濟發展將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