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志平, 陳觀尚, 黃霞
(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廣東湛江 524013)
重癥肺炎(severe pneumonia,SP)是一種呼吸系統多發危重疾病,若未及時有效治療,可致以肺損害為主的免疫損害及多器官功能障礙,危害嚴重[1]。目前臨床多在抗炎、通氣、支持治療的基礎上予以纖維支氣管肺泡灌洗吸痰,以迅速恢復肺通氣功能,緩解機體缺氧狀態[2]。熱毒寧注射液是由青蒿、金銀花、梔子等中藥材制成的一種解毒、清熱藥物,臨床已廣泛應用于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咳嗽、痰黃等疾病治療中,并取得良好效果[3]。本研究旨在從肺彌散功能、免疫功能、炎性反應等方面探討熱毒寧注射液、纖維支氣管肺泡灌洗吸痰聯合治療SP的臨床療效,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研究對象及分組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在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住院治療的SP患者,共103例。按治療方案不同分為研究組52例和對照組51例。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要求并通過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診斷標準參照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及中國急性感染聯盟制定的《2015年中國急診社區獲得性肺炎臨床實踐指南》[4]中的診斷標準。主要標準:(1)感染性休克,需予以血管收縮劑;(2)有創機械通氣。次要標準:(1)多個肺葉受累;(2)呼吸頻率 ≥ 30次/min;(3)氧合指數 ≤ 250;(4)定向或意識障礙;(5)體溫<36℃;(6)低血壓,需強力液體復蘇;(7)血小板計數<100×109/L。符合3項及以上次要標準或1項主要標準即可診斷。
1.3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SP診斷標準;②患者本人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排除標準①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②全身感染者;③肺結核患者;④精神異常者;⑤過敏體質患者。
1.5治療方法
1.5.1 常規治療 2組患者均結合《2015年中國急診社區獲得性肺炎臨床實踐指南》[4]予以西醫常規治療,包括:舒張呼吸道、化痰、抗炎、控制性氧療、解除氣道痙攣、營養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同時根據細菌培養的藥敏實驗結果予以抗菌治療。
1.5.2 對照組 予以纖維支氣管肺泡灌洗吸痰治療。纖維支氣管肺泡灌洗吸痰,半臥位,頭后仰,若有假牙應取出,常規利多卡因(2%)麻醉鼻腔、咽喉部,纖支鏡(日本,OLYMPUS-BF-P30型)自鼻腔插入,吸凈氣管、支氣管分泌物后固定于病變位段或亞段口,先以保護性毛刷取分泌物送細菌培養,進行藥敏實驗。再緩慢分次注灌洗液(100 mL、37℃生理鹽水+4 000 U糜蛋白酶+5 mg地塞米松+0.2 g丁胺卡那)沖洗,5~20 mL/次,總量50~100 mL。注入后負壓吸引,術畢,纖支鏡退出。每天1次,必要時連續治療2~3 d。
1.5.3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熱毒寧注射液靜滴治療。用法:熱毒寧注射液(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50217)20 mL+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靜滴,每天1次,持續治療7 d為1個療程。
1.6觀察指標(1)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肺彌散功能(DLCO)的變化情況,并根據患者中醫證候積分的改善情況評價療效;同時,以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問卷(APACHEⅡ)評分評估預后,總分31分,評分越高提示預后越差。(2)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中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4+/CD8+水平的變化情況。(3)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反應指標血清白細胞介素4(IL-4)、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變化情況。(4)觀察2組患者胸悶、惡心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7相關指標檢測方法(1)以紅外線快速氣體分析儀(湖北銳意自控系統有限公司,Gasboard-3500型)測DLCO;(2)無菌真空抗凝管取早晨空腹靜脈血4 mL,以流式細胞術測血中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4+/CD8+水平;(3)以無菌真空非抗凝管取早晨空腹靜脈血3 mL,室溫靜置30 min,3 500 r/min離心10 min,離心半徑8 cm,取上層血清以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血清IL-4、IL-8、TNF-α水平。所用試劑盒、試劑由山西皮爾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并經相同高年資??漆t師嚴格按操作規程測定。
1.8療效標準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評估療效,包括發熱、咳嗽、咳痰、氣喘、肺部啰音等,根據癥狀嚴重程度分別計6分(重度)、4分(中度)、2分(輕度)、0分(無癥狀),共30分,評分越高癥狀越嚴重。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顯效:治療7 d內,癥狀、體征基本正常,療效指數≥90%;有效:治療7 d內,癥狀、體征顯著緩解,療效指數70%~89%;無效:治療7 d內,癥狀、體征無顯著改善,療效指數<70%、病死或改用其他治療方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9統計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確切概率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研究組52例患者中,男28例,女24例;年齡49~78歲,平均(63.52±7.01)歲;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為18.9~26.7 kg/m2,平均(22.79 ± 1.51)kg/m2;病程10~44 h,平均(27.03±7.85)h;合并癥:高血壓19例(占36.54%),高血脂15例(占28.85%),糖尿病6例(占11.54%)。對照組51例患者中,男28例,女23例;年齡48~79歲,平均(64.01±6.87)歲;BMI為18.8~26.7 kg/m2,平均(22.83 ± 1.49)kg/m2;病程11~44 h,平均(27.45±7.53)h;合并癥:高血壓18例(占35.29%),高血脂16例(占31.37%),糖尿病5例(占9.80%)。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BMI、病程、合并癥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組患者療效及存活率比較表1結果顯示:治療7 d后,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4.2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3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存活率為100.00%,對照組為98.04%,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證候積分、DLCO和APACHEⅡ評分比較表2結果顯示:治療前,2組患者的證候積分、DLCO和APACHEⅡ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證候積分和APACHEⅡ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DLCO均較治療前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且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的證候積分和APACHEⅡ評分均明顯降低,而DLCO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

表1 2組患者療效及存活率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and survival rate in the two groups n(p/%)
2.4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中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表3結果顯示:治療前,2組患者血中CD3+、CD4+、CD4+/CD8+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血中CD3+、CD4+、CD4+/CD8+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1),且研究組對血中CD3+、CD4+、CD4+/CD8+水平的升高作用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證候積分、DLCO和APACHEⅡ評分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mptom scores,DLCO and APACHEⅡ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x±s,s/分)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中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x±s)
2.52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反應指標比較表4結果顯示:治療前,2組患者血清IL-4、IL-8、TNF-α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IL-4、IL-8、TNF-α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1),且研究組對血清IL-4、IL-8、TNF-α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
2.62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研究組胸悶1例,惡心1例;對照組惡心1例。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85%(2/52),對照組為2.00%(1/50),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1,P=0.973)。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反應指標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dicator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x±s,ρ/(pg·mL-1)]
重癥肺炎(SP)病情危重,加之肺炎時氣道分泌物增多,患者因乏力或胸痛,咳痰無力,痰栓形成而導致通氣功能障礙,更易加重肺內感染,從而影響患者康復[6-7]。纖維支氣管肺泡灌洗吸痰能盡快清除氣道痰栓和分泌物而恢復通氣,同時,深部吸痰進行細菌學檢查可指導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對挽救患者生命具有積極作用[8-9]。
中醫學認為,SP發病主要因患者素體虛弱,加之溫熱毒邪侵襲所致,治療應遵循宜散、宜清原則[10]。熱毒寧注射液由中藥金銀花、青蒿、梔子提取物制成,具有抗病毒、解毒清熱之功效[11]。本研究將熱毒寧注射液、纖維支氣管肺泡灌洗吸痰聯合應用于SP治療,結果發現,治療7 d后,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4.2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3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研究組對證候積分的改善作用也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且2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均較低,這與孫廣信等[12]的研究結果相似,證實該治療方案效果顯著,能進一步改善發熱、咳嗽、咳痰等癥狀,且用藥的安全性較高。
熱毒寧注射液中青蒿清熱解暑,具有截瘧、除蒸功效,金銀花不僅宣散風熱,還善解血毒,梔子能止血消腫、鎮靜降壓、利膽護肝。現代藥理學研究[13-15]指出,熱毒寧注射液指紋圖譜重現性好,多成分含量穩定,部分藥物成分藥代動力學呈線性代謝利于提升質控水平,同時該藥物還具有機體免疫系統調節作用,能通過提升機體T淋巴細胞轉化率以增強白細胞、炎性細胞吞噬能力,且青蒿琥酯能作用于內毒素以抑制其誘導炎癥遞質合成過程,金銀花中雙花醇、芳樟醇對球菌、桿菌、沙門菌有極強抑制作用。相關研究[16-18]證實,SP發病、發展機制主要集中在炎癥介質釋放、氧化應激、胞外基質降解與生成紊亂、細胞因子網絡紊亂及T淋巴細胞亞群失衡等方面。有學者研究[19-20]發現,SP患者血中CD3+、CD4+、CD4+/CD8+水平會顯著降低,而炎性因子水平呈高表達狀態。熱毒寧注射液在抗炎、免疫機制調節方面有其獨特作用,本研究發現,治療7 d后,研究組血中CD3+、CD4+、CD4+/CD8+水平及DLCO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血清IL-4、IL-8、TNF-α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或P<0.01),說明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熱毒寧注射液效果更佳,能進一步提升機體免疫力,減輕炎性反應,恢復肺通氣功能。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纖維支氣管肺泡灌洗吸痰能將膿性分泌物迅速排出,減少機體毒素吸收,加用熱毒寧注射液可發揮協同作用,起到內外兼治的效果,增強抑菌殺菌能力,利于機體免疫機制恢復,同時可促使呼吸系統管腔通暢復張,提升肺部彌散功能。
此外,本研究還發現,治療7 d后,研究組的APACHEⅡ評分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肺炎時機體炎性反應是一個惡性循環過程,而醫療技術干預阻斷該惡性循環的效果被表現出來需要一定時間[21]。上述研究結果顯示,熱毒寧注射液聯合纖維支氣管肺泡灌洗吸痰治療SP能縮短炎性反應時程,顯著改善患者預后,可能與機體免疫系統恢復迅速,致病菌得到有效滅殺有關。
綜上可知,熱毒寧注射液、纖維支氣管肺泡灌洗吸痰聯合治療SP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少,能通過調節T淋巴細胞亞群、減輕炎性反應等作用以進一步緩解癥狀,改善預后。但本研究仍缺乏大樣本、多中心的研究觀察,有待今后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