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抽樣調查C市市區、農村共8所小學和初中800多名學生習作習慣,結果表明,習作習慣直接影響習作水平,習作習慣好的學生習作水平高;六七年級的女生寫作習慣普遍優于男生,且有上升趨勢;小學六年級學生寫作習慣優于初中七年級學生。建議六七年級教學要注重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要重視加大習作修改的力度。
關鍵詞:六七年級學生;習作習慣;實證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良好的習慣有助于能力的提升。多年來,學生的習作習慣的培養一向受到小學語文教學重視,我們目前的學生的習作習慣是怎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我們對某區域進行了關于學生習作習慣的調查,分析當前小學六年級學生和初中七年級學生關于習作習慣的具體問題,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針對性改進建議和策略。
一、 調查目的與抽樣
我們調查的目的是為了了解目前六七年級學生真實客觀的習作習慣現狀,是為了真正落實語文核心素養,更是為了尋找寫作教學的最佳決策起點,在華東師范大學課程系與省常中郭家海老師主持的工作室合作,共同研制“中小學寫作核心素養現狀調查問卷”。經過嚴格的題項形成、SPSS項目檢驗、探索性因素分析和AMOS驗證性因素分析諸環節檢核,經過兩輪試測修訂,最后形成一套題項符合心理測量學指標的問卷。問卷問題一共分為“符合”和“不符合”兩類。學生研究樣本為在C市教學水平中等的小學和初中各4所(含市區與農村),分別抽取六年級、七年級學生,每個年級抽取2個班級。本次調查問卷總份數為815份,其中回收后有效問卷數量為800份,有效回收率達到了98.1%。
二、 調查分析及結論
為了讓研究的問題更加聚焦,本文重點分析“習作習慣”在寫作教學方面的情況。本次研究的寫作習慣包含“語言積累”“素材運用”“修改”,下面對三方面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 調查分析
1. 六七年級學生語言積累習慣和作文水平的關系。調查發現,在語言積累習慣方面六七年級的男生和女生有著顯著的差異(P=0.000<0.001),沒有積累習慣的男生占 16.8%,女生占9.6%,男生比女生高7.2個百分點;在有良好語言積累習慣的學生中,男生占33.3%,女生占40.4%,男生比女生低7.1個百分點。年級維度上,整體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六七年級學生沒有良好的語言積累習慣。有積累習慣的學生中,六年級占43.4%,七年級占30.3%,出現隨著年級的增長,語言積累習慣減弱的趨勢。地域維度上,城市與農村學生在語言積累方面沒有顯著的差異(P=0.027>0.001),在主動摘抄好詞好句的學生中,農村學生占35.3%,城市學生占38.4%,農村學生比城市學生低3.1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六七年級學生語言積累習慣與作文水平有顯著的差異(P=0.000<0.001),積累習慣不好的學生作文水平低,反之則高。
2. 六七年級學生素材運用和作文水平的關系。素材捕捉與積累是學生習作的源泉,目前仍缺乏具體的策略研究。經過專家討論與實際測試,“我作文里寫的都是真實的事情,都是自己想說的話”成了最終驗證通過的代表性題項。調查發現,六七年級男女生在素材積累與運用方面沒顯著的差異(P=0.124>0.001),沒有素材積累與運用習慣的男生占 13.1%;女生占11.3%,在有良好素材積累與運用習慣的學生中,女生占38.8%,男生占36.9%。年級維度上,整體上只有四分之三的六七年級學生擁有良好的素材積累與運用習慣。這些具有素材積累與運用的六七年級學生中,七年級占32%,六年級占43.6%,可見隨著年級的增長,習作素材運用習慣呈現了減弱的趨勢。地域維度上,城市與農村學生在語言積累方面沒有顯著的差異(P=0.016>0.001),作文里寫的都是真實的事情,都是自己想說的話的學生中,城市學生占39.5%,農村學生占36.1%,城市學生比農村學生高 3.4 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六七年級學生素材積累習慣與作文水平有顯著的差異(P=0.000<0.001),素材運用習慣不好的學生作文水平低,反之則高。
3. 六七年級學生作文修改習慣和作文水平的關系。好作文是改出來的,為了更好地獲得六七年級學生修改作文的數據,我們專門研發了收集學生修改作文情況的題項,代表項目是“作文寫好后,我會主動與同學交換閱讀修改”。調查發現,六七年級男女生在修改習慣方面有著顯著的差異(P=0.000<0.001),沒有積累習慣的男生占18.5%,女生占 13.6%,男生比女生高4.9個百分點;在有良好習作修改習慣的學生中,女生占36.4%,男生占31.5%,女生比男生高 4.9 個百分點。年級維度上,整體上有超三分之一的六七年級學生沒有良好的習作修改習慣。有積累習慣的學生中,七年級占26.9%,六年級占41.7%,出現隨著年級的增長,習作修改習慣的趨勢迅速減弱。地域維度上,城市與農村學生修改習慣方面有著顯著的差異(P=0.000<0.001),會主動與同學交換閱讀修改的學生中,農村學生占31.4%,城市學生 36.5%,農村學生比城市學生低5.1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六七年級學生修改習作的習慣與作文水平有顯著的差異(P=0.000<0.001),沒有修改習作習慣的學生作文水平低,反之則高。
(二) 調查的初步結論
根據對六七年級學生習作習慣現狀的數據分析,初步結論如下:
1. 習作習慣直接影響習作水平,習慣好的六七年級學生寫作水平也高。在習作習慣的“語言積累”“素材運用”“修改”三類習慣上,隨著水平的提高,習慣的好壞對習作水平的影響逐漸加大,三類習慣在“優秀”水平上認可比例分別高出85.2%、87%、87%。
2. 六七年級男生習作習慣大部分比女生差,隨著素養水平層次的提高,男生寫作習慣呈下降趨勢。在“語言積累”習慣上,男生低于女生14.3個百分點,在“素材運用”習慣上,男生低于女生3.7個百分點,在“修改”習慣上,男生低于女生9.8個百分點。
3. 初小學生習作習慣,六年級普遍高于七年級。在“語言積累”習慣上,六年級與七年級落差比是11.6%,在“素材運用”習慣上,六年級與七年級落差比是11.6%,在“修改”習慣上,六年級與七年級落差比是11.6%。
三、 六七年級習作教學改進策略
在教學中,好習慣會成為一種力量,教師要善于糾正學生作文的壞習慣,培養作文的好習慣,以達到提高作文質量的目的。根據調查結論與以上分析,我們對當前我國六七年級學生習作習慣的培養提出如下改進建議:
(一) 注重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
1. 充分利用課本資源,積累豐富的語言。我們的語文教學是閱讀教學為主。教材上文質兼美的課文有幾百篇,這些課文包含著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知識。學生認真地學好課文,就是語言積累的堅實基礎。
2. 誦讀經典,背誦訓練。誦讀經典可以讓學生親近母語,形成語感,并積累豐富而優質的語言。其間,教師要充當監督者,對于書本的背誦內容要緊抓不放,對于男生而言,背誦可能是件枯燥的事情,教師要想辦法,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讓學生愛上經典,自然而然地積累。
3. 課外閱讀,活動多樣。課外閱讀是落實語言積累的重要活動。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讀書活動,比如讀書交流會,好書推薦會等各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形成自己豐富的語料庫,以便在習作時有料可用,有話可寫。
(二) 重視加大習作修改的力度
良好作文習慣的養成,既有利于訓練學生的作文能力又有利于砥礪學生的思想,既培養他們的道德行為又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還可以讓學生終身受益。如何進行作文修改習慣的訓練呢?
1. 師生合作,制定評價要求
作文修改必須給學生一個參考,好作文要達到哪些要求?我的作文在哪個等級?比如:小學記敘文習作“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發展性評價層級參照標準就是一個很好的評價標準。評價失當是課改關注的熱點,也是大家歸結“作文難”原因時的聚焦點。學生有了科學的評價標準,那么修改作文就有了“拐杖”。
2. 對照評價要求,自我修改
作文不厭百回改,學生在充分討論互評的基礎上,再次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那么這樣的作文必然會有大的進步。評價修改的過程正是逐步提升的過程,學生養成互評自改的習慣,自然有助于提高習作水平。
本次調查問卷的范圍僅限于C市,抽取的樣本隨機性也比較大,學校的教學水平、班級學生的差異等因素也沒有充分考慮,因此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
參考文獻:
[1]姚春杰,何捷.作文課,我們有辦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35.
作者簡介:
冷玲琳,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市武進區星河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