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作為一門普通學科,具有一般學科所具有的美的因素,老師如何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去發(fā)現(xiàn)美,體會美,感受美在化學中的存在,作者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經歷談談自己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去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關鍵詞:化學教學;美學;思維
隨著新課程的開展,新理念貫穿化學教育始終,給化學教育帶來耳目一新的變革。在教學中如何將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使之喜歡學,善于學?趣從何而來?與以往沉悶的課堂氣氛相比,現(xiàn)在學生動口、動手的機會多了。如何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陶冶美的情操?化學作為一門普通學科,具有一般學科所具有的美的因素。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本文從內容、語言、布白和韻律、形式等角度去探索中間的美學思維。
一、 挖掘化學教學的內容美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因此,教師在備課中,應從教材內容出發(fā)去挖掘出美的東西,在教學過程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幫助學生去體驗發(fā)現(xiàn)的快樂,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長處,享受認識,讓其感受到美,在體會美中輕松掌握知識。如硫在氧氣中燃燒時的藍紫色的火焰,給人以動態(tài)的色彩美;如碳的幾種單質金剛石其讓人感知其璀璨奪目的色澤,令人神往;當講到石灰石時,溶洞內的鐘乳石、石筍和石柱,千姿百態(tài),鬼斧神工,給人以靜態(tài)、富有神韻的美感……正因為它們以絢麗的色彩、美妙的形態(tài)展現(xiàn)于人們面前,所以給人以美的享受。我們在化學教學中挖掘美的內容能夠起到“以美激情,以美激趣”的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去體會化學內容的美,增強學生探索自然、追求美的興趣和信心,去享受獲取知識的樂趣。
二、 掌握化學教學的語言美
課堂語言要清楚、明白、詳略得當,同時能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還有語言要優(yōu)美動聽,富有節(jié)奏感,使學生隨著老師的引導的思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課文知識。例如:在引導學生觀察電解水的實驗時,記憶負極產生的氣體是氫氣,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時,將其記為“負氫正養(yǎng)”取其諧音“父親正養(yǎng)(著自己)”。誰都有父親,誰都記得“負氫”,這樣就將死板的記憶知識變成詼諧的語言。如在記憶加熱石灰石高溫煅燒生成生石灰,再由生石灰和水反應得到氫氧化鈣,再由氫氧化鈣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反應時,吟誦詩人于謙的《石灰吟》:
通過鏗鏘有力的詩句將石灰石的物理、化學性質體現(xiàn)出來,表達得清清楚楚,將化學知識和古代詩句有機結合,同時將詩人經受考驗、堅強不屈、胸懷坦蕩的崇高品質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且感受到其人格的魅力,使學生不光掌握到石灰石的相關性質,同時通過這首詩,能讓學生受到知識外的人格啟迪,使人的心靈得到凈化,性情得到陶冶,人文素養(yǎng)得到提升。再如在講授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時,要求學生通過實驗得出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
口訣:嫁給那(個)美女,身體細纖輕,統(tǒng)共一百斤。讓學生這樣一記,實踐證明,一個班的同學百分之九十七、八的同學都能記憶深刻,且妙趣橫生。
三、 創(chuàng)造教學節(jié)奏的“布白”之美
中國書法藝術中,黑與白和諧搭配即為“布白”藝術。同樣,課堂教學也是一門藝術,它像一部作品,一門動態(tài)的、有形、有聲的綜合藝術,像書法一樣,要留有適當?shù)目瞻?,加以點綴,才能襯托出它的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布白”,不要滿堂都回蕩老師不絕于耳的聲音,恰當留出一些寂靜,讓學生思考、討論,這就是運用課堂節(jié)奏的“布白”藝術?!安及住睍r間可留在教學重點、難點推出后和相對完整的一塊內容學完后。例如:將二氧化碳倒入燃著的階梯狀的蠟燭和燒杯中,學生觀察到下層蠟燭先熄滅,上層蠟燭后熄滅,然后提出問“為何可‘倒?為何熄滅?為何下層先熄滅?”三問題后布白,留給學生思考、討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再如:在講完氫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后提出,根據(jù)氫氣的性質推導氫氣的用途后布白,讓學生體會到由性質決定用途,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再如:在講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時,水中的白磷不燃燒,提問:若用導氣管將氧氣通入水中的白磷處,白磷是否燃燒?提問之后布白,讓學生思考,最后使學生充滿好奇,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使問題成為學生頭腦中的“稀奇”,最后使學生產生求知的沖動,通過實驗,讓學生體會到化學的興趣而成為樂之者。
四、 把握板書設計的韻律美、形式美
課堂教學中,板書的設計精巧,是教材內容最具體科學的外觀形式,故板書設計上要注意內容的韻律和結構的形式美。如在講到碳的幾種單質金剛石和石墨時可如下設計:
金剛石,硬本領,再硬的活兒我也啃石墨軟,灰又黑,導電潤滑受得熱兩兄妹,同屬碳,原子排列不一樣
通過此板書,如詩一般地將金剛石和石墨的性質及用途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提示了它們的元素組成相同,物理性質差異大,及其內在原因,使板書富有韻律且形式上有對稱之美。最后,教師應自我豐富,完善,塑造完美的人格,使學生和老師之間達到和諧的師生關系,共同去發(fā)現(xiàn)化學課堂中的美,體會美、創(chuàng)造美、享受美。
五、 結論
化學作為一門普通學科,具有一般學科所具有的美的因素,老師如何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去發(fā)現(xiàn)美,體會美,感受美在化學中的存在。作為中學教師可以從挖掘化學教學的內容美、掌握化學教學的語言美、創(chuàng)造教學節(jié)奏的“布白”之美和把握板書設計的韻律美、形式美的角度傳遞美學思維,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陳曉飛.化學美學與化學教育[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2(3).
[2]翟立剛.淺析美學教育的思維融合[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6(18).
作者簡介:
彭德平,四川省眉山市,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qū)東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