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寫作如做事,感興趣就喜歡做,就會有動力,事情也就容易做好。同樣,如果學生愛好寫作文,提筆就會覺得愉快,當然也就容易把作文寫好,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關鍵詞:興趣;情境;想象;亮點
縱觀作文教學現狀,很多學生都怕寫作文,有的借口說沒靈感,有的說沒內容可寫……總之就是提不起寫作興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學生的寫作主體參與意識。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點燃學生的創作熱情呢?在此,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做法。
一、 創設情境,誘發創作
營造一個良好的情境,學生就會被情境感染,往往就會產生寫作的欲望。教師指導寫作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讓學生明白作文是生活的需要,生活是作文之源。寫作教學中我采取多種形式創設良好的情境。
(一) 用細膩的情感創設情境
教師可讓學生在細膩的情感感染下,讓其不斷觸及情感點。如在講《羚羊木雕》一課中,我感覺到學生對小主人公要回羚羊木雕后的復雜感情體會不深。于是嘗試將文中的描述“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來了,我不禁打了個寒戰……”“你拿著,咱倆還是好朋友……”設置成現場情境,讓兩個學生扮演角色,讓他們體會這種情境下主人公復雜的心情。隨后進一步引導:“同學們,想想自己生活中是否也有主人公一樣的遭遇呢?是否能介紹你生活中與朋友的友誼呢?”由此,學生的情感點被觸發,迅速下筆成文。
(二) 用動人的故事營造良好的情境
如指導學生寫《我的母親》作文時,我配樂講胡適《回憶我的母親》里教育兒子嚴而有寬,寬容不縱容的故事。母親教育胡適學會擔當,有了過失就必須自己承擔后果。她重德垂范,用較為科學的方法始終勉勵兒子一心向學,鞭策兒子學有所成。我讓學生深受故事情境的感染,同時引導學生:我們的母親也是平凡而偉大的,她的許多言行潛移默化地熏陶著我們,你能否動筆寫下她對你影響的幾件典型事例呢?以此自然引入學生寫《我的母親》的作文。
(三) 用形式多樣的活動創造情境
可以舉辦課本劇表演、故事會、欣賞名篇名句等活動創造情境。如在上九年級的小說單元寫作教學課時,我讓學生舉辦“小說故事會”綜合性學習活動,回顧自己閱讀某部小說的經歷,講述自己被小說的情節深深吸引、被人物的悲歡離合深深打動的時刻。講述者把同學們帶入繽紛的小說人物畫廊,在此情境基礎上,引入本次的寫作:重新設計人物命運,假如閏土生活在現在,他的命運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假如魯濱孫沒有獲救,還待在荒島上,后來還可能發生什么事情?
二、 積累素材,學以致用
(一) 指導讀書,開闊視野
古人云:“勞于讀書,逸于作文?!蔽覀儗W生,平時局限于學校,視野狹窄,往往造成學生寫作無話可說、無病呻吟的局面。這就要求教師及時引導學生讀書,開展讀好書活動。指導學生讀什么樣的書呢?如:古今中外的名著,膾炙人口的詩歌、散文、小說等等,都是學生精神營養食品。可是我們的學生常常會覺得一些內容感悟到了,卻不能用語言表述出來。這時候,教師輔導要跟上,為學生指點迷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教育學生看書的目的是讀原著的思想內容,記錄下優美的語句、語段。這樣,經過積累,學生的題材豐富了,視野開闊了,不再為無材而苦惱了。
(二) 走出課堂,觀察生活
寫作和觀察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語文課程標準》的作文教學部分明確指出“要注意指導學生觀察認識事物,搜集材料?!币髮W生在日常生活中調動五官,多看多聽??锤呱搅魉此砂貤盍?,看花草蟲魚,看朝霞夕陽;聽風雨雷電,聽松濤海浪,聽鶯歌燕鳴。美麗的景色能喚起他們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壯麗的河山能喚起他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如《濟南的冬天》學完后,我帶學生到田野,開展“找秋活動”。他們向大地、天空找到了秋,向田野、小河、果園找到了秋。這時,他們覺得生活處處有材料。有個學生寫了一篇《香飄果園》的文章,其中一段寫道:
剛跨進大伯的園子,一股梨兒的香氣迎面撲來,沁人心脾。舉眼一望,好大一片果園,我不禁想起“春色滿園關不住”的詩句來。今天,我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色,是“滿園秋色關不住”。你看,有些果子還要用木棒支著呢。站在樹下,你的頭和手隨處可以觸到果子。
這樣,學生在活動中有真切的感受,有收獲也就產生了傾吐的欲望,擴大了學生的視野,而且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
三、 遵循個性,延伸想象
學生寫作有個性,文章往往會出類拔萃。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文章立意上創新,發揮想象。比如有些素材不知細節,只知輪廓,這時可發揮想象,或穿越時空,擴充情節,或揣摩心理,或請出歷史人物,請出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如一個學生構思《天道酬勤》這篇文章:師徒四人西天取經后,日子過得愜意。一天,如來召喚來唐僧和悟空:“今天下太平,遂派你二人再次下凡歷練,誰的成就高,我就給他加神封仙。反之,則打入凡間。”后來這位學生想象悟空降落到一戶農戶家里,想出一條發家致富的道路——種桃子。他每天早出晚歸,辛勤地澆水、施肥,后來成了遠近聞名的“桃子大王”。而唐僧卻降落到一個達官貴人家,整天無所事事,每天吃玩……成為一個滿身肥肉、頭發蓬松的“胖子”。最后悟空加神封仙。這位借助《西游記》中唐僧、悟空這兩個形象,進行大膽的想象,寫作很有個性。
同時,教師要善于利用課文中的想象因素,尤其是課內提供的材料,抓住文中的想象點,設計訓練。比如,在教完《皇帝的新裝》后,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寫皇帝游行大典舉行完畢后的情景;適當進行課外內容訓練學生的寫作思維,也是不可少的,如我在黑板上畫上一只被人咬了一口的大紅蘋果,還發現有一半蟲子在內的,讓學生任意發揮想象,再寫作文,結果有意外的收獲。所以,延伸想象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拓展了想象的空間,創新能力也會得到培養,作起文章也就輕松自在了。
四、 發現亮點,因材施教
俗話說:“樂此不彼。”教師在作文評改時,要抓住學生文章中的亮點,肯定鼓勵學生,以激起他們的寫作興趣。我一般是每周布置寫一小作文,兩周一大作文。但一周后(甚至更長時間)的講評卻已時過境遷,激情冷卻,效果欠佳。面對這種情況,我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 “現場辦公”法
所謂“現場辦公”就是指當堂出題,當堂指導,當堂訓練、當堂改進、當堂講評的口頭訓練方法。其好處是:容量大,一般一次可訓練幾道題;周期短,體現短而快的節奏特色;興致濃,人人參與,氣氛熱烈,引進競爭機制;費力少,教學雙方一般都可當堂清,不留后遺癥。方法上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剛開始選題難度可低些,盡可能使學生感興趣,有得說,幫助他們消除疑慮,激發說的欲望,重在參與。
(二) “面談面改”法
面改的作文主要是針對寫作水平差而又不去修改,或無修改能力的同學,當面給其示范改,最終達到自己修改的目的;如果沒有老師的引路,學生難以掌握修改的要領。面改作文,我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分三個檔次進行。
示范式。對沒有修改能力的學生,遵照多就少改的原則,教如何把語句寫通順、連貫,以理順為主。先教修改過程和修改方法:打好草稿后,要多讀,從讀中發現問題,在讀中進行刪、增、改、調,多讀多改。然后邊讀、邊講,做示范修改。
共議式。針對作文最差層次中的稍好者,和學生一起讀其寫的文章。碰到要改的句子,就停住,向學生提出疑問。讓學生自己想:這個詞語用在這里為什么不恰當,那個句子為什么有語病。如果學生還不明白,還沒領悟,就聽老師的解惑。
疏導式。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感情易激動,一旦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便會流露出消極情緒。有位學生人長得又高又瘦,皮膚黝黑,于是“非洲難民”的綽號不脛而走,他在《老師,我對你說》的命題作文中向“侮辱者”發出殺氣騰騰的警告。有的班干部落選,有的學生沒有評上“三好生”,在作文中也會表現出一種失落感。這些發自內心的消極的甚至過激的思想感情,講評課上說幾句,評語上寫一段,解決不了問題??梢栽诿娓臅r,及時地認真地進行思想疏導,引導他們正確地看待人生,幫助他們調解同學間的矛盾。
以上這些“面談面改”法,自始至終要貫穿激勵機制,要因人施改,因人施談,往往面改或面談一次,就能抑制學生作文中的一個缺點,兩次就能克服,三次就能使其明顯的進步??傊?,我們應該帶著欣賞的眼光去讀學生的每一篇文章,多表揚,找出閃光點,激起學生的寫作潛能。
總而言之,任何人想學好一種東西,興趣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只有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引導和推動學生創作的積極性,才能開辟寫作教學的綠地,提起學生寫作興趣。
參考文獻:
[1]蔡可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初中語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演講[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3]薛國軍.教學比賽:教師個體成長的階梯[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5(1):18.
作者簡介:雷州英,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夢筆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