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培養人才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任務。近年來,國家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高中歷史教學上,核心素養視角下的教學改革已經提上日程。高中歷史具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專一性。本文將對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改革進行初步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視角;高中歷史教學;改革
在當今時代潮流下,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大勢所趨,是符合現代教學體系的根本要求。基于核心素養視角的歷史教學改革,可以讓學生更加詳細地了解歷史發展的走向,增加其基礎歷史知識、培養其基本學科素養。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論如何進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下的教學改革。
一、 明確教學目標
科學的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起始點。若想進行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改革,一定要先明確教學目標,在確保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后,再進行具體的教學實踐。一個好的教學目標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的,要符合整體教學框架的約束。此外,歷史教師還需要深入研究歷史課程核心素養的內涵和概念,把握住歷史這門課程各個構成要素間的關系,精準定位課程要求,使教學設計最優化。最后,在設置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教師應切實了解每一名同學的歷史知識基礎情況和學習能力,并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征,合理地定位每個階段、每個學生的發展目標,以確保學生良好發展。
舉例來講,在學習必修一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課《鴉片戰爭》這一節時,應結合我國近代歷史情況。詳細論述英、美等國工業革命的進步和我國閉關鎖國的鮮明對比,再結合經濟上的因素,帶領學生理解鴉片戰爭的前因后果,最終實現學生能夠自行理解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這一史實。
二、 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
在信息化的時代,多媒體技術已經十分完備,并不斷運用在教學領域中。在高中歷史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工具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由于歷史這門課程涉及諸多歷史知識,在單純使用課本的過程中有較多的阻礙,所以,傳統的灌輸知識模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而致力于信息化教學,可以讓學生從主觀上養成核心素養。
在設置情景時,可以通過視頻,圖片,音頻等方式將歷史場景重現,將歷史細節、史料展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其自主學習。在篩選歷史資料、文獻時,要充分考慮歷史是一門以史料分析為基礎、史論結合的人文學科,所篩選的資料需要具有反映歷史本質、創建探索性問題情境的條件,這樣不僅可以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討論更加熱烈,還能增強學生理解相關知識的水平和掌握相關能力的本領。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鼓勵其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并針對他們疑惑進行解答,以保證教學的順暢。
三、 培養情感體驗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歷史課程教學改革,強調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的培養。這對打造他們的優秀品質和崇高人格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課堂上,要以培養學生的國家情懷為最終指向。確認情感培養目標后,才能進行知識學習。二者齊頭并進,可以強化學生的認知和歷史核心素養。除此之外,正確處理情感目標和教學之間的關系,利用各種資源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在講授必修一教材第13課《辛亥革命》這一節時。教師可以拋出問題:如果辛亥革命沒有勝利,社會將會成如何?辛亥革命為什么是中國社會近現代化發展的里程碑,隨后,學生根據辛亥革命的背景進行分析,可以得出辛亥革命發生的歷史必然性,體會到辛亥革命對中國發展的重大意義。在問題引導下,學生在學習中加深情感,產生深思,體會到辛亥烈士越挫越勇的精神,認識到近代中國社會是由無數仁人志士的鮮血鋪墊而成的,因而要倍加珍惜。
四、 完善評價體系
評價不僅可以給學生帶來系統的點評和指引,還能為深化教學改革提供信息依據。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改革,要完善評價體系,包括思想觀念、認知水平以及課堂表現等內容,以此增強其實效性和針對性。在思想層面上,教師要確定正確價值觀的評價標準,以培育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健全的人格。精神層次的評價是隱性的,顯性的評價需要高中歷史教師密切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并且善于理解其心理活動,繼而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強化活動。
除了評價層次的多樣性,評價形式的多元化也要被重視。多種評價方式結合可以使評價體系更加立體。例如,教師評價同學生評價相結合、結果評價同過程評價相結合,進而客觀全面地映射學生實際情況,進而激勵其自我學習和完善。
總之,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改革具有充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本文所提建議可以供讀者參考,并誠邀學術界持續關注并參與到此課題的研究中,全方位分析高中歷史教學的現狀,并從學科核心素養的視角下發現其存在的漏洞和問題,繼而提出更多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
參考文獻:
[1]趙艷華.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歷史高效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8(9):46-47.
作者簡介:
王建新,甘肅省隴南市,甘肅省康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