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娟
摘要: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與傳統應試教育的區別所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當今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師應該擔當的時代使命。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計算機教學,因其學科的特點,被公認為是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創新的最有效途徑。本文就計算機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它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 ?創新? ?教學模式
21世紀以來,信息革命對于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計算機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直觀性的視頻、音頻資料,與教師的語言講授相結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同時,素質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家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出了不同的要求,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將計算機教學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相結合并應用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于教育事業發展有重要作用,對于響應國家政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教育制度改革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計算機技術是一種年輕的科學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也是剛剛興起,與傳統的學科相比,教師對于計算機教學的掌握并不全面,并且存在著許多的薄弱之處。但是,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學生的頭腦中的知識體系也在高速更新,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可以帶給學生一個與社會高速發展進行接觸的窗口,將教育教學與社會發展聯系起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計算機是一門與其他學科不同的學科。這門學科知識更新快,發展迅速,可謂是日新月異。有很多時候,學生對于所學知識還沒真正理解或運用,新的知識和技術就出現了,并迅速代替了先前的內容。所以作為計算機教師,要善于學習,善于發現,用發展的眼光和教育教學理念來實施教學。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我國很多地區計算機教學起步較晚,教師資源、教學設備、基金等方面相對不足,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計算機教學相對落后,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下面簡單分析如下:
(一)教師的教學理念相對落后。有的老師認為,計算機只是一個工具,只要會使用能協助工作就行了,學生能掌握住這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就完全可以了。至于如何開發資源,是電腦專業人才的事。因為這種觀念,造成了很大老師對計算機教學重視程度不夠,甚至把它作為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還有的學校把計算機作為一門“副科”,只是考試時臨時突擊下。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對于計算機知識知之甚少,或者操作不熟練等現象。在這樣的基礎下,創新能力更是無從談起。
(二)教學方法的簡單重復。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許多的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仍然以最簡單的講授法為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占據主導地位,教師、教材、課堂和學生之間沒有形成良好的交流。由于計算機科學的特點知識相對抽象,并且操作性強,與傳統的教學方法融合出現困難和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簡單的將知識灌輸給學生,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心靈上的溝通,情感上的交流,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也只是停留在簡單的應付考試,以學習成績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對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不夠重視,無法很好地貫徹國家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
(三)教學設施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計算機屬于科技發展的產物。當今世界科技發展迅速,知識更新可謂日新月異,計算機設施也是不斷變化。而學校由于經費等方面的限制,教學所用電腦大多陳舊,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不能隨著教育內容的更新而逐漸變化。而計算機教學本身是操作性極強的,對于硬件十分的依賴,這些硬件上的限制將極大影響計算機教學對于學生的影響,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結果,對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就無從談起。
二、作為一名計算機班主任,有必要具備創新的教育理念
教師必須首先增強創新意識,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責任感,認真履行職責。同時,教師"傳道","授業"和"解惑"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創新教育,使學生思維活躍,不要堅持回答,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一)創造出新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質教育時代特征。素質教育是一個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促進德,智,體方面的生動,活潑,積極的發展。其次,要明確素質教育的實施,我們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新教育是指創新人才的教育。創新教育的實施,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創新能力需要終身培訓,創新動力需要終生的鼓勵,因此創新教育也是終身教育。
(二)建立新的教學理念。隨著信息革命的到來,計算機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探索應用,導致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不斷變化,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傳統的應試教育逐漸轉變為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個別教學,等相結合,輔以慕課、微課等與計算機相關的課程形式。其次,在傳統教育的赫爾巴特提倡的“教師、教材、課堂”三中心的教學逐漸傾向杜威所提倡的“學生、活動、經驗”新的三中心,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關注學生身心發展的變化與課堂教育教學活動的緊密結合。同時,注意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及情感教育的滲透,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的溝通和交流,讓課堂成為一個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場所,成為一個教學相長的場所,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集教書與育人為共同目標的學習的場所。
(三)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課堂教學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主要方式。在計算機教學的課堂上靈活的對于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十分便利的。因此,在日常的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于計算機的歷史發展進行了解的基礎上,描述計算機在當前的應用領域,進而去暢想計算機未來的應用,激發學生對于計算機學習的熱情和對于知識的渴望,讓學生形成對于計算機未來的一個憧憬和向往,激發學生對于計算機進行學習研究的興趣,為培養學生創新進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