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州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策源地。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后,由于中國共產黨實行反帝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廣東成為全國革命的中心,成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大革命時期的廣州,對越南共產黨的成立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影響。
關鍵詞:廣州大革命?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 ?發展歷程? ?經驗總結
越南領袖胡志明1951年2月在越南勞動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做政治報告時指出:“由于地理、歷史、經濟和文化等條件,中國革命給予越南革命極大的影響,我們需要學習并且汲取中國革命的寶貴經驗。有了中國革命的經驗和毛澤東思想,使我們加深認識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才贏得很多勝利。這是每一個越南革命者都不會忘記的。”
廣州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策源地。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后,由于中國共產黨實行反帝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廣東成為全國革命的中心,成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大革命時期的廣州,對越南共產黨的成立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影響。
一、大革命時期的廣州與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的建立
中國共產黨誕生后,許多越南革命者來到中國革命的策源地廣州進行革命活動。他們看到廣東、湖南等地工、農運動的興起,認識到工、農革命在民族解放革命中的作用和力量,認為只有充分發揮工人、農民階級的領導作用才能解放民族、解放人類。
大革命初期的廣州,成立了中共廣東區委、孫中山創建黃埔軍校、建立廣州工人代表會、成立中華全國總工會、毛澤東同志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1924年孫中山在國民黨一大會議上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促進了大革命的發展,同時引起了東方國家革命者的注意,學習馬克思、列寧的革命經驗逐漸興起,十月革命的火種很快傳入了越南。期間,廣州工運、農運、學運蓬勃發展,進行了規模宏大的“省港大罷工”運動,廣東人民掀起反帝、反壓迫運動高潮。在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運動的高潮中越南革命者胡志明由蘇聯來到廣州進行革命活動,作為負責了解和指導亞洲農民運動的國際農民協會主席團成員,要完成國際農民協會交給他的任務并秘密開展活動,培養越南革命干部。
胡志明與越南革命者取得聯系并改組了由越南革命者黎鴻峰、胡松茂、黎鴻山、鄧春洪等人組建的“心心社”,成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創辦越南青年政治訓練班,派胡松茂、黎廣達等人回越南物色革命青年帶回廣州參加訓練班,學習期滿后加入青年同志會。在政治、思想和組織上為成立越南工人階級的新型政黨加緊準備工作。從1925年到1927年,共有近三百名越南青年來到廣州,他們除了參加同志會、訓練班外,還有一批人進入了黃埔軍校學習①。胡志明請胡松茂為學員講述工人運動、青年運動;武鴻英同志講農民運動,還請來參加省港大罷工的工運同志及工運領導人劉少奇講授工會運動、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彭湃講農民運動。
成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不久,《青年報》問世,做為學員學習的資料并帶回越南國內進行革命宣傳。《青年報》是同志會的第一份革命報紙,也是越南第一張傳播馬列主義的機關報,為越南工人階級和人民指明了民族解放和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胡志明還將演講稿、課堂講稿等進行編輯,出版《革命之路》,其中第一頁就引用了列寧的名言:“沒有革命的理論也就不可能有革命的運動。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并講明“越南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②。革命之路是越南第一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著作,它所闡明的一些馬克思主義原理,成為越南革命的指南針,為后來制訂越南共產黨的綱領奠定了基礎③。把對干部進行革命道德教育看作是在思想和政治上為建立越南工人階級的真正革命政黨作準備的首要要求之一。
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幫助和指引下,越南革命黨人不斷涌入廣州這座革命橋頭堡,越南革命隊伍不斷發展壯大。胡志明這個時期的革命思想,為后來越南共產黨的綱領奠立了基礎,在越南共產黨成立之前,越南的政治和組織思想已經非常一致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的創立和政治訓練班的開辦,像磁石一樣吸引著越南革命青年。
范鴻泰烈士的犧牲,在廣州和越南國內產生了巨大影響。消息傳出群情憤激,沙面華工團體、惠州工會及其他工人紛紛舉行罷工。同時激發了越南青年的愛國精神,促成了新的出國熱潮。越南國內青年紛紛來到廣州。“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是發展了馬克思的“無產者聯合起來”這一口號,胡志明經常向同志強調這個革命真理。中國革命的興起和影響,鼓舞著亞洲特別是東方被壓迫民族的覺醒。胡志明發起組織“東方被壓迫民族聯合會”,并在國民黨二次代表大會上演講,熱烈贊揚中國革命的發展鼓舞著東方被壓迫民族奮起反抗的決心。越南革命志士在靠祖國最近的地方,“喚醒群眾、組織他們、團結他們、訓練他們,引導他們投入爭取自由、獨立的斗爭中去”④。
從廣州大革命時期的工農運動,不難看出,革命必須以工農民眾做為革命的根基,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武裝起來;必須有嚴密、牢固和統一的組織,黨員必須有犧牲精神;必須懂得聯合、團結世界上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越南革命者在廣州參加訓練和學習期間,越南革命組織日益發展,他們勇敢、堅強,斗爭經驗也日益積累和豐富,為越南革命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即馬克思、列寧主義走進越南工人階級,同工人運動及愛國運動相結合的時期,從而醞釀了越南共產黨的誕生。
二、總結經驗教訓,醞釀成立越南共產黨
廣州起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三大起義之一,是唯一一次在城市內舉行的起義,并成立了中共廣州蘇維埃政府。廣州也是幾代越南愛國革命家停留的地方。1927年,蔣介石違背了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政策,背叛了革命。各種公開的工會、農會被迫解散,中國共產黨的一些基層組織遭到破壞,黨員和人民群眾有的被捕,有的被殺害,廣州大革命失敗。黃埔軍校的部分越南青年同志及政治訓練班的學員、革命黨人參加了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后,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的總部從廣州遷到了香港并很快恢復了與中國共產黨的聯系。
1924年-1927年越南革命者在廣州的革命活動是越南革命的重要轉折點。同時也為越南共產黨的成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廣州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通過武裝斗爭的方式、方法指引著越南革命者走向采取革命行動的方向,從失敗中學習制訂思想政治綱領為革命的基礎,從戰斗過程中了解行動計劃的重要性。胡志明從廣州大革命的實踐中總結了許多問題,如建立農民武裝問題、建立根據地問題、建立游擊隊和領導游擊隊戰爭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作了初步的理論分析和解決,得出了:“在農業和半農業國家中,如果革命的無產階級得不到農民群眾的積極支持,無產階級革命便不可能取得勝利。”而此時的越南青年革命會在越南北圻、中圻、南圻和暹羅的一些省份初步形成了組織系統,一些省的組織一直發展到縣。雖然尚未能在工人和農民中建立活動據點,但紅色種子已經在越南開始發芽、生根并發展到全國各地。
1928年-1929年,越南革命發展日益強大,參加訓練的學員更多了,他們把馬列主義理論帶到了工人運動中去,促使建立越南無產階級政黨的條件日趨成熟。長征同志曾寫道:“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是向共產黨邁進的過渡性組織,因為該組織中的共產黨人已經成了共產團,準備成立共產黨。”要想把革命力量組織和團結起來,要想有正確的革命路線和方法,必須有革命黨,對內動員、組織人民,對外聯絡各被壓迫民族和各國無產階級。此時,已經有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政治思想理論基礎,在工人運動和人民愛國運動的迫切要求下,成立一個政黨的條件已經成熟了。1930年越南共產黨在香港九龍城成立。
越南共產黨由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發展而來,這與越南革命者在廣州的學習、生活、訓練密不可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向越南傳播著馬列主義、把馬列主義同愛國運動相結合、逐步引導越南民族解放革命走向無產階級革命的道路、把民族獨立同社會主義結合起來;從最初組織、訓練群眾到準備發動他們起來進行國家革命,越南的革命運動得到了恢復和發展;越南革命者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越南的工人運動和愛國運動結合起來,成立了越南共產黨,是通過長期和艱苦的準備過程得來的,它開辟了越南民族歷史的新紀元。
注釋:
①新華社記者陳思:《友好精神 永放光芒—越南革命者在大革命時期的廣州》
②黃南:中越人民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胡志明主席幾次來到了中國的片斷回憶(手稿)
③《胡志明主席傳略》,越南外文出版社,1970年,第31頁。
④李家忠:《越南國父胡志明》.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第123頁。
(作者簡介:劉明,職稱:文博館員,單位:辛亥革命紀念館,研究方向:歷史文化、文物博物。)